•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议如何在德语课堂中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曲平梅
  
西部文化媒体号
2022年2期
辽宁师范大学 116029

摘要:在德语课堂中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坚持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坚持自信自立、守正创新、系统观念、胸怀天下“四个方面”的基本观点,将《新编大学德语教材》中的相关课文内容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融入德语课程

第二册书第二单元的主题是《德国与欧洲》,介绍了德国的地理位置,位于欧洲中部,以及德国的几个邻国,包括丹麦、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瑞士、奥地利、捷克和波兰。在阅读理解文章中详细介绍了瑞士,包括地形地貌和风土人情。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德国人与外国人》,介绍了土耳其,哥斯达黎加,意大利,斯洛伐克的留学生对于德国人的观点和看法。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中的十六章节: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融入课堂之中。习总书记说到: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生活在历史与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世界上有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二千五百多个民族,多种宗教,不同历史和国情,不同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第二册书第五单元的主题是《人物与城市》,介绍了文学家歌德和他的出生地法兰克福,作曲家贝多芬和他的家乡波恩,卡尔奔驰和他的家乡斯图加特,在这一单元,我们可以融入卡尔·马克思的人物介绍,全名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德语:Karl Heinrich Marx),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和领导者。 马克思是德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家和社会学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创立的广为人知的哲学思想为历史唯物主义,其最大的愿望是对于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马克思的故乡特里尔有居民大约十万人,是莱茵兰-普法尔茨州的第四大城市,居于美因茨、路德维希港和科布伦茨之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斗的万里长河之泉源。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一根本问题上,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高扬马克思主义信仰。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干事业不能忘本忘祖、忘记初心。我们共产党人的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决定着理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了,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开阔了,就能够以唯物辩证的科学精神、无私无畏的博大胸怀认识世界、把握趋势;就能够更有定力、更有自信、更有智慧地作出新的理论创造、推进新的理论发展。

第二册书的第六单元,介绍主题是电脑与网络,以一位六十多岁老人学习电脑的经历,介绍了网络对于人们生活的改变,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此处我们可以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中的第十三章: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中的第二条: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习总书记说到: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中的重大战略问题。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网络强国。人工智能发展技术发展和其他技术进步一样,也是一把“双刃剑”。由于技术的不确定和应用的广泛性,人工智能可能带来就业结构改变,冲击法律和社会伦理等问题,我们要未雨绸缪,加强战略研判,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

第二册书第九单元的主题是《节日与假日》,主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德国的一些重要节日,在阅读理解课文中用德语详细介绍了中国的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春节的由来,走亲访友的习俗,舞狮、舞龙、压岁钱的传统,以及春运的热闹。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在此我们可以引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中的第十章《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习总书记说到: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要讲好故事,讲好中国梦的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讲好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讲故事就是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讲事实才能说服人,讲形象才能打动人,讲情感才能感染人,讲道理才能影响人。要组织各种精彩,精炼的故事载体,把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寓于其中。使人想听爱听,听有所思,听有所得。

第二册第十单元的主题是《愿望与担忧》,通过外星人写给地球人的一封信,表达了火星人对于我们地球上环境污染、战乱与冲突、克隆技术等一些列问题的担忧。此处,我们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中的第十二章: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习总书记说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根本大计。全党同志都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只有更好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维护生态系统平衡,才能守护人类健康。

第三册书第八单元的主题亦是与之呼应《环境保护与我》,其中的主课文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强调了对水资源的重视,因为地球上97.2%的水是咸水,是不适宜饮用的,还有2%的水是南北极的冰,只有0.6%的水是可以引用的淡水,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注意节约用水,随手关闭水龙头。因为如果一个水龙头持续不断滴水的话,每天浪费45升水。关于能源方面,文中亦有阐述,我们的能源主要来自于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这些不可再生资源只够使用有限的时间,当它们在发电燃烧的时候,又会产生二氧化碳,加重温室效应,因此对于我们个人来说,要节约能源,细节上比如使用节能灯,避免家用电器待电消耗。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关于党史国史重要论述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J]. 郑益;张年.大庆社会科学,2019(05)

[2] 习近平新时代文化工作重要论述融入高校思政课探析[J]. 计毅波;马保青.文教资料,2019(18)

[3] 习近平历史观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思考[J]. 石匀立.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