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浙江省共同富裕目标下提升金华市农村常住居民收入的经济政策探索

王亚东
  
西部文化媒体号
2023年14期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浙江省作为共同富裕示范区,金华作为浙中地区的代表应该全力推进共同富裕战略。金华达到共同富裕目标的城乡融合发展的一个主要指标是看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是不是在缩小,关键是迅速提升农村常住人口的收入。本文为了比较金华市城市和农村常住居民积累财富的速度,尝试新构建一个指标即人均年积累收入来说明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较多,本文也提出一些创新,比如城市居民“认购”农村居民土地方式进行农村土地种植,将目前的城市维护建设税改为城乡建设税。

关键词:共同富裕;收入分配;经济政策;农村常住人口

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是中央赋予浙江的一个重要任务,也表明了我国政府努力的一个目标,这个目标的实现无论从理论意义上讲还是从现实意义上讲都很深远。共同富裕是指保证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是共同的、全面的、均衡的和可持续的。所以共同富裕离不开“三农”问题。“三农”是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简称,“三农”问题随着城市不断发展较快而农村发展速度较慢越来越突出。由于农产品收益低但又非常重要,农村的发展也离不开政府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的投入,还有农村居民应该享有同城里居民同样的政府提供公共品的权利,所以政府必须介入“三农”领域。在“三农”领域,促使农民增收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笔者仔细查看了近年来金华市农村常住居民收入现状的统计数据,最新的2021年数据最贴近现状,所以本文基本上用的是2021年数据。

一、金华市农村常住居民收入现状

1、从浙江省各市收入比较看金华市全体居民和农村常住居民收入所处状况

全省共11个地级市,2021年金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5880元,处于第8位,中等偏下。

全省共11个地级市,2021年金华市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3709元,处于第9位,比较靠后。

2、金华市各县域看金华农村常住居民收入状况

金华市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37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709元,前者与后者比值为2.00。婺城区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21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521元,前者与后者比值为2.18。金义新区(金东区)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51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035元,前者与后者比值为1.73。兰溪市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85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820元,前者与后者比值为2.01。义乌市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62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121元,前者与后者比值为1.88。东阳市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33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717元,前者与后者比值为1.71。永康市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86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869元,前者与后者比值为1.84。武义县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70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78元,前者与后者比值为2.09。浦江县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06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14元,前者与后者比值为1.97。磐安县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35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92元,前者与后者比值为2.060。

3、从金华市城市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年积累收入看金华农村常住居民收入状况

为了比较金华市城市和农村常住居民积累财富的速度,本文新构建一个指标即人均年积累收入,人均年积累收入=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

表1中的年积累收入可以由图3的数据和图4的数据相减得到。

4、从金华市城市、农村常住居民各项收入占比看金华农村常住居民收入状况

二、金华市农村常住居民收入结构存在的问题

1、从浙江省各市全体居民和农村常住居民收入状况得出金华市农村常住居民收入水平偏低

根据浙江省统计年鉴,2021年全省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541元,2021年全省城市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68487元,2021年全省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35247元。2021年全省共11个地级市,2021年金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5880元,处于第8位,中等偏下。2021年金华市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3709元,处于第9位,比较靠后。2021年全省城市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68487元与金华市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3709元之比为2.03:1,要在全省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及城乡缩小差距上金华农村收入要加速提升。同时全省2021年城乡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为1.94(68487/35247),金华市2021年城乡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为2.00(67374/33709),可见金华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于全省平均水平。

2、金华市各县域看金华农村常住居民收入状况得出各地县域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收入差距大

各地农村常住居民收入分布很不平衡,其中2021年金华县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地区46121元,最低县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92元,前者与后者比值为2.01,差距较大。

3、从金华市城市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年积累收入看金华农村常住居民收入状况(人均年积累收入=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得出各县域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年积累收入差距大

由上面数据可以看出,金华市2021年城市常住居民人均年积累收入24343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年积累收入9893元,前者与后者比值为2.46,差距较大。金华市2021年县域经济中义乌市城市常住居民人均年积累收入达到37347元,兰溪市农村居民人均年积累收入达到5026元,前者与后者比值为7.43,差距较大。

4、从金华市城市、农村常住居民各项收入占比看金华农村常住居民收入状况得出金华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收入中财产净收入比例较低

2011年金华市城市常住居民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占比都超过50%,是增收的一大来源,占比相差不大。2011年金华市城市常住居民财产净收入占比15.3%,而2011年金华市农村常住居民财产净收入占比仅为4.08%,相差较大。2011年金华市城市常住居民和农村常住居民转移净收入占比相差不大。

5、与全国富裕农村相比看出金华农村常住居民收入增收来源乏力以及农村配套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看一看全国有名的江苏省华西村和西塘村以及浙江省杭州市的航民村、广东深圳的南岭村、上海闵行的九星村,农村常住居民收入来自于村集体经济收益大且不断上升,农村产业发展有一定的规模效应,农村配套基础设施完善,农村物流体系发达,运输成本低。同时发展起来的全国领先农村能够吸引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入驻,提升了当地人的文化程度和生产力水平。金华市常住居民人均收入来自村集体经济收益占比小且缺乏稳步上升的势头,部分农村基础设施很不足,“通路、通水、通电、通气、通宽带”这五通工程还不达标,物流运输成本较高。金华处于浙中地区,山区较多,金华农村产业发展还没有显示蓬勃生机,不能一下子吸引很多文化程度较高的人来这长期生产生活,产业发展只能一步步来。

三、建议

1、对农村务农人员进行分类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如果年龄大文化程度低只适合耕种粮食作物,对这部分人应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和农药、化肥等物资补贴,粮食作物如果市场价特别低时国家有保护价收购。提升农耕机械化率,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率。如果有些务农人员能够接受新知识,那么请相关人员对这部分人进行培训,培训外出务工相关技能或在本地种植一些经济收益较大的物种。

2、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数字赋能,发展落后县域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加入到县域产业中,农民分享县域产业收益。不断培育特色产业致富,同时吸引外来人才加入。

3、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基本素质和职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增加中低收入者取得收入的能力。

4、进行一些创新模式探索,城里人有钱,农村人有地,比如鼓励城里人“认购”农村人的地,根据相互协商一致同意的原则,农村人按照城里人的要求种植满足城里人需求的作物,也取得比较好的回报。

5、加大对农村老年人的基础养老金的补贴,给予基本的养老待遇,失去劳动力时能够维持基本生活。农村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上提供一些可以容纳高龄人群的工作。拓展岁数大的人就业渠道,比如家庭农场、集体经济、垃圾处理、零星手工活等,提高基础养老金待遇。

6、对外出务工人员给予相关配套政策,比如异地医保能报销,随迁义务教育阶段子女能在务工地就读公办学校。

7、鼓励在农村创业和投资,给予税收优惠和相应配套金融政策。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优化贷款贴息和小额贷款工作,扩大农村小额信贷和农户家庭农场经营贷款。

8、对于适合进行旅游开发的村庄搞旅游开发,不麻木跟风,否则会造成没有游客还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9、对于农村土地流转,政府有较好的规划,增加农民对土地流转的收益。

10、继续推进“通路、通水、通电、通气、通宽带”这五通工程。继续加大力度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乡村道路、电网、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支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政府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技术装备更新的财政投入,为农业规模化经营提供物质基础,同时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为农业规模化经营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1、建议将目前的城市维护建设税改为城乡建设税。基于农民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应该将城市农村建设税用于农村和城市的建设资金按人口决定比例。这样也有利于长期发展,以利于以后的农村城市一体化。政府应该建立一个完整的农村公共品供给体系和城市体系对接,包括教育、医疗、文化、绿化等公共品的供给。这个体系应该实现全面覆盖,保障每个农村公共品供给的需要。农村公共品是指国家和社会提供的服务性和公益性质的产品或服务,包括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教育和卫生等。政府在投资到农村公共品的建设中需要提高公共品质量,促进农村与城市的接轨。同时政府需要加强对公共品的监管,确保公共品的质量和安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共品的建设和发展,政府可以简化投资审批手续,提供便利的投资政策和优秀的投资环境。

12、政府加大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减少农村物流成本。同时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创建智慧农村,推进电子信息化农村公共品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大数据分析、传播、利用的能力,更高效率服务好农民。政府搭建免费的现代化电商平台,比如一个村分散的建一些点,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同时搞好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减少相关物流成本。

参考文献

[1] 樊丽明主编:公共财政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2] 王亚东:关于政府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一些思考 [J].黑龙江:经济研究导刊,2014(31).

[3] 刘昆:更加有力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J].北京:求是,2023(4).

[4] 蔡翔、雷根强:.财政支出、税收制度与我国收入分配差距[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7.

[5] 王亚东:关于用于农村发展的税源问题思考[J].黑龙江:经济研究导刊,2012(6)

作者简介:王亚东(1979-),男,江苏如东人,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讲师、经济师,从事财政、税务及农业经济研究。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