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积极心理学的运用路径探索

毛琳
  
西部文化媒体号
2023年13期
西安工业大学

高校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肩负着指导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与学生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重要任务与使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教育的社会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相关指导,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切实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和辅导,成为了教育领域探索的重要方向。本文旨在就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以及积极心理学在辅导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积极心理学以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在1998年提出的“幸福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为契机而开始流行,其根据病理心理学、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哲学、心理学史等领域的知识与成果,针对学习工作中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研究,包括:创造力、希望、智慧、人格、幸福等积极的心理状态与行为,以及所有能够提高主观幸福指数的因素。积极心理学是关注人类优秀品质和积极心态的心理学分支,通过培养自我价值感、给予正面情绪反馈、培养生活目标和对未来的信心等措施,促进个人的幸福感、生活满足感和自我实现感,侧重于顺应个体自我实现过程,强调的是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如下:1.自我实现:在优劣品质和积极心态集中关注的分支中,个体在不断追求自我价值与目标的过程中,逐渐发掘出自身的优势和潜能,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过程。2.积极情感:人体验到的带有积极方面评价的情感状态,如高兴、快乐、喜悦等。3.意义:人们为自己的生命和工作赋予的目标、使命感和意义,即超越狭窄个人利益的自我意义。4.心流体验:一种处于高度专注状态、拥有高度参与感、自我感知消失的感受状态。积极心理学的特点在于强调个体在积极心态下的进步与成长,肯定个人的积极性和自立性,培养个体的压力管理、能力提升、目标设定和自我实现等能力。与传统意义上的心理学侧重于治疗疾病、解决问题相比,积极心理学更强调“正向”的心理健康和个体成长。

二、高校辅导员运用积极心理学的路径探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类具体事件,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积极心理学主要运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高校辅导员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自我认知,减轻学生在转换自我角色过程中所带来的压力。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的心态是建立在个人认知的基础上,是积极的自我意识的一个表现。因此,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发掘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告诉他们目前的努力和付出的意义,从而建立适应自己的积极心态。

辅导员可以使用“反思”和“冥想”技巧,鼓励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并与他们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渠道。开设实际案例研讨会,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事件背景环境和出现问题的原因,并通过积极的反思和总结,实现自我完善和提升。

2.培养学生的自我实现意识。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帮助学生树立目标意识和自我实现意识,这也是积极心理学提倡的一种健康心理状态。辅导员可以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谈心谈话,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和目标,并帮助他们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和方案。通过教授一些基本的积极心理学知识,如情绪调节、自我认知和决策制定等方面的技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掌握自我管理能力。对于学生而言,这种方式也可以使他们建立更加有意义的人生目标,有利于他们在校期间更好地成长。

辅导员可以运用“自我实现问卷”和“普通练习”等方法,帮助学生加强对自己的认识,扩大知识面,了解不同类别大学生的实现倾向,设计方案以更好地达到实现目标的效果。

3.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之一是帮助学生面对挫折和困境。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情绪可以帮助学生恢复自信和动力,激发学生对挫折和困难的积极态度,帮助他们建立抗挫折、适应变化的心理韧性,从而更好地应对学业和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辅导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如组织各种形式的联谊活动、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快乐和忧愁等。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面对问题。可以使用“三好日记”和“情感小组”等心理健康工具,帮助学生提高对生活中的积极情绪的感知能力。学生可以用这些工具来记录生活中的美好瞬间,促进积极情感的形成和增强,以此改善情绪和提高学习能力。

4.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通过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自主性和自由度,引导学生发现学习的意义,让他们认识到学习对自己的成长和未来的影响。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也可以让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内在动机,从而针对性地设计思政课教学内容和方法,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肯定,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5.树立学生正确的三观。高校辅导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人生意义感。通过与学生谈心谈话,辅导员可以帮助他们理清生活中的价值观、人生目标以及生命的真正意义等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成长动力。可以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公益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启发学生对他人的关注和同情,帮助他们培养积极的社会情感和世界观,从而更好地参与社会实践和服务。

三、结论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学生心理建设的重要力量,肩负着引导和辅导学生成长成才的使命。积极心理学作为一个心理学新分支,在促进人类积极心态与健康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通过结合积极心理学,可以使辅导员对学生心理辅导的效果更加显著,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和改善心理健康状况。但值得注意的是,辅导员在积极心理学工作中也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以达到更好的辅导效果。

参考文献

[1] 严苏丹.积极心理学在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6,28(04):120-125.

[2] 盛伟男.积极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J].传播力研究,2019,3(09):193.

作者简介:毛琳,1990年10月出生,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硕士学位,现于西安工业大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