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析山东民间剪纸的构成及艺术特色

程文欣
  
作文指导报·科教视野
2022年3期
杭州师范大学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山东民间剪纸艺术,作为山东民间群体生活生存的情感象征,它的发展、艺术特色、艺术功能及艺术内涵等方面,始终都与民间群体的日常生活劳作息息相关。人民群众在生活中创造了艺术,艺术也能对其产生相应的影响,民间剪纸艺术像镶嵌在民间生存史上的明珠,伴随着芸芸劳动人民度过了漫长的岁月。本文主要通过对山东民间剪纸艺术的地域特色、种类、题材内容、造型特征以及其在现代社会所带来的价值入手,层层深入地阐析山东民间剪纸的构成及艺术特色。

【关键词】民间美术、剪纸艺术、山东民间剪纸艺术

剪纸艺术是中国民间美术中的一个较为单纯的门类,作为一种具有平面造型的艺术种类,与传统的民居、服饰、器物、祭祀等类别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因为其材料廉价、制作简单且功能多样而普遍流行于民间。从某些意义上说,剪纸艺术较为直接地反应了中国传统美术在民间造型中的思维特点,虽简单但饱含人文志趣,于平凡中窥见其深奥。

山东省是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其因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以及悠久的历史渊源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的民间剪纸艺术是劳动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民间艺术的宝贵财富。山东民间剪纸艺术根植于于民间美术的沃土,具有非常浓厚的乡土气息,它非常巧妙地将平民化与艺术性相结合[1],是一种将人民生活与艺术、宗教、民俗、历史等相融合的艺术形式,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

山东省的民间剪纸艺术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于历史的长河并且形成了其自身独特的艺术特色,是因为它与省内的社会以及文化生活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首先,山东省地区拥有极为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新石器时代鲁西南地区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以及龙山文化是黄河下游原始文化的发祥地。到了秦汉时期,山东嘉祥等地出现的画像石和画像砖也将山东的艺术环境推向了极为繁荣的时期。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山东民间剪纸艺术的题材、形式以及艺术风格都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此外,艺术作品的题材和内容彰显的是一种文化倾向与人文精神[2]。山东省作为儒家文化和齐鲁文化的发源地,对于山东的人民来说都起到了文明教化的作用,在这个礼仪之邦,山东的人民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中不断前行。山东民间剪纸艺术中,多次出现宣扬孝道、和谐人爱、忠诚仁义等题材,同时也包含着很多与礼仪民俗相关的作品,如能够体现出民众对于美好生活追求的礼花、抒发人民质朴情感和寄托希望的窗花。这些民俗活动促进了民间剪纸艺术的飞速发展,同时也逐渐形成了山东地区剪纸的艺术特色。

与此同时,山东地区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达、物产丰富等因素,也为民间剪纸艺术起到了一定的助力作用。相对富足的生活促进了文化及艺术的繁荣与发展,使得人们能够在劳动之余花费时间及精力来进行艺术创作,让这种娱乐活动成为它们精神寄托的方式之一,最终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和内涵的山东剪纸艺术。

一、山东民间剪纸的地域特色

民间剪纸艺术在山东各地都有着不同的地域特色,“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任何一种文化的发展,都与其自身的社会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因而形成了各具特色区域特征[3]。经过山东各地人民对于剪纸艺术的多次世代相传,伴随着不同的山东民俗和民风,剪纸艺术在山东各个地方都已经形成了其独特的风格,从其造型和风格上来说大致可分为胶东沿海地区和以滨州市作为主要代表的渤海湾地区。

(一)胶东剪纸

胶东地区地处山东省东部沿海地区,因其深受当地文人墨客的影响,胶东剪纸具有极高的艺术性,整体风格呈现为纤细精巧。胶东地区的剪纸大多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法,线条精致流畅,繁密之中展现出了独特的风格,装饰趣味浓厚。剪纸造型大多以人物、动物、植物为主,造型古朴,画面构思精巧且形象多变。总而言之,胶东地区的剪纸工艺重视对细节的描绘和刻画,从而使这一地区的剪纸艺术整体呈现出了细腻精巧的特色。(如图一、图二)

(二)滨州剪纸

滨州位于山东省北部平原,黄河三角洲腹地,深受齐文化的影响,剪纸在当地则受到了民风的影响而呈现出了朴素、庄重的风格。与胶东地区的剪纸相比,滨州的剪纸画面上的装饰较少且镂空的造型较少。构图较为单一,但结构较为严谨。在表现形式上深受当地彩陶文化和青铜器文化的影响,吸收了古代艺术纹饰的风格。其中人物剪纸形象多注重其剪影效果,注重黑白关系的对比。简洁且朴实的风格使得滨州一带的剪纸相对“稚拙”但又不失民间美术的趣味性。它虽不如胶东剪纸一般的细密,但其不求精致且生活气息浓厚的风格使得滨州剪纸自成一派,形成了鲜明且独特的地域特色。(如图三)

二、山东民间剪纸的种类及题材内容

(一)山东民间剪纸的种类

山东民间剪纸艺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便会有不同的分类。按题材内容来看可分为人物、动、植物花卉、风景、图案等种类;如果按照制作手法来看又可分为剪纸、刻纸;按照题材来分类又可分为历史故事、现实生活、神话传说等[4]。在这里主要是按照其功能来划分:

1.窗花

顾名思义,剪纸艺术中的窗花就是指专门用于春节之际贴在窗户上的剪纸花,名为窗花。这是剪纸艺术中数量最为庞大、能够比较集中体现剪纸艺术特色的门类。清朝道光年间的《崇川咫闻录》记载:“窗花出西南营,劈纸破、安银晶片、五色绸其中,胶贴成幅,镂纸如丝缀,花样嵌空玲珑。”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窗花做工的精髓。而山东剪纸中的窗花大多以吉祥喜庆、五谷丰登、戏曲人物和历史故事等题材构成,其中蕴含着醇浓细密的情怀且饱含着十分丰富的民俗内涵。

2.门笺

门笺又称为“过门笺”、“纸帘子”、“门牙子”等,是春节期间用于张贴在门檐、窗檐等处的剪纸。门笺有着比较规范的制作程式,多为长方形且周围有边框。主题也多为吉祥图案、花鸟鱼虫等。色彩主要以红色为主,黄色绿色蓝色为辅。门笺自南宋开始便全然成为了民众在春节期间美化环境的装饰品了。其与窗花的不同之处在于,窗花贴于窗,门笺则是吊挂在门框以及门楣上,且窗花大多是剪刀剪出,而门笺则是凿刻而成。

3.灯笼花

灯笼花也称作灯花,即为贴在灯笼上作为装饰的剪纸花,因灯笼花须张贴在灯上,灯又必须在灯会上点燃,因此灯花多出现在元宵节灯会上,是元宵节的节日剪纸。在灯光的摇曳浮动下,剪纸为普通的灯具增添了动感和情趣。灯笼花多以吉祥图案或戏曲人物和神话故事为主题,形象生动活泼,为节日增添一份欢乐,这便是灯笼花的魅力所在。

(二)山东民间剪纸的题材

山东民间剪纸的题材广泛,但大多数都是民间亲切的日常景物和某些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除此之外还涉及到民间耳濡目染或者亲身参与的活动,运用剪纸这一工艺表现人们当时的印象和感受。运用谐音和象征的手法来表现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题材:

1.吉祥富贵

一般多为取某些动物、植物的谐音来比喻吉祥富贵,例如:鸡谐音吉、蝙蝠谐音福、荔枝谐音利、鱼谐音余、鹿谐音禄、两只喜鹊谐音双喜等。以此来讲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在剪纸中,创造出深受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剪纸作品。下图这幅剪纸中的纹样出自山东省滨州,这组葫芦纹样以葫芦为外形,内含有花蝶鱼虫等,婚礼时贴于门窗、橱柜或衣帽之上作为婚礼喜花。

2.多子多寿

借用动物、植物的有关属性引申出其寓意,不像前面所提到的谐音剪纸一样的通俗易懂,这一类剪纸多寓意深刻、隐晦委婉。例如葫芦、石榴等寓意多子,鸳鸯、并蒂莲花、百合等造型来比喻夫妻美满幸福、百年好合。山东剪纸运用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等手法使得剪纸的艺术语言越来越丰富。

3.驱灾辟邪

除了祈愿吉祥和祝祷多福多寿,人们还喜欢在门口贴上许多用来避免贫困或灾难的剪纸,例如贴在门上用来降服“五毒”的雄鸡和艾虎形象的剪纸,在端午节佩戴便可以辟邪除晦。人们还非常喜爱将葫芦,将这一形象看作灵物和宝物,将葫芦的形象运用在剪纸中,不但能够辟邪驱妖,还能给家人带来吉祥。

三、山东民间剪纸的造型特征

民间剪纸艺术的造型更加具有主观性,山东的剪纸也大多呈现出程式化的特点。例如,创作者往往喜爱选用侧面、正面这些最易于表现的角度来展现剪纸中的人物形象,用侧面来表现鸟兽的形象,一些兽类也会选择正面的造型。在造型的过程中并不恪守视觉上的透视,而是根据内容和画面本身的需要进行相应的构成。剪纸还体现出来了另一种程式化的表现——符号性。剪纸作品中大多都是对形象的高度简括和提炼,从而使得表现对象的形象近乎于抽象符号化。对于图案程式化的处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造型的难度,只需抓住物体的典型特征,再加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对物体的认识,就能够更快捷准确地描绘出对象来。因此,运用程式化的造型方法即便捷又能快速达到生动效果,起到了一定事半功倍的作用。

民间的剪纸艺人在创作时往往不是对物体形象直接复制粘贴,而是融入自身的想法和认识对形象进行改造,民间剪纸往往通过夸张和变形等手法表现物体春沤自然的本来面貌。山东剪纸通常运用自如的方法就是夸张与变形。这种手法的运用使得物像更加具有鲜明的特征且饱含意味,加强装饰手法的同时往往还能够准确表达创作者的思想意识,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赋予作品之中,从而体现出了自由生动的剪纸特色。

四、山东民间剪纸的价值

山东的民间剪纸拥有其独特的魅力,是中国民间美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当代中国的剪纸工艺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山东的剪纸工艺深刻展现了山东人民的日常生活面貌和情感以及智慧。人们按照审美理想和趣味创造出来一件件生动和活泼的剪纸作品,成为了美化生活的手段和方式,时至今日都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其中所蕴含到的大量民俗风情。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日益丰富,虽然现代文明下所产生出的生产及生活方式以及审美习惯产生了不同于以往的变更,同时也对传统的剪纸工艺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但是当我们把剪纸这门工艺与多种民俗文化相结合时,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剖析,便可以产生新的再创造。

参考文献:

[1]张保玉.山东民间剪纸的构成与造型特点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2]梅玉洁.从齐鲁文化角度看山东民间剪纸[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05):88-91.

[3]赵娅迪.山东民间剪纸的地域性文化特征[J]美术大观,2010年第05期.

[4]金颖颖.孝感雕花剪纸的审美形态[D].湖北美术学院,201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