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谈罗尔斯以分配正义为导向的生产资料分配及当代价值
【摘 要】罗尔斯在《正义论》在最开始就提出将社会正义原则的作用规定为对社会合作产生的利益和负担的适当分配。在罗尔斯的分配正义理论中,讨论了正义基本原则对社会体系的安排,应用差别原则使最少受惠者拥有最大利益。他的分配正义原则的产生有着特定政治经济背景,但其中的很多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相似相通,本文将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对于其中重要思想进行分析解读,在社会贫富分化制约经济的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提炼出对当代中国社会制度体系以及分配关系的有益之处,对于我们构建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关键词】罗尔斯;分配正义理论;唯物史观
一、满足差别的正义原则进行收入和财富分配
罗尔斯的正义第二个原则: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的安排应能使它们符合地位最不利的人的最大利益,符合正义的储蓄原则,认为收入和财富的分配应该满足差别原则要求,即在任何经济的不平等只有在能够最大化最少受惠群体利益的条件下才被允许。在他看来,分配应该遵循起点平等和有限的结果平等,个人的出身、天赋等是带有偶然性存在的,不应该以这些来作为分配的标准。可是在现实当中,这样的差别是不可避免的,也确实作为一种客观因素存在于分配的过程当中,在这样的条件下,罗尔斯提出差别原则,认为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只有在结果能给每一个人,尤其是那些最少受惠者带来补偿利益时才是正义的。社会福利部门正是通过税收并将其中的一部分补贴给社会最少受惠群体来达到相对正义,这很容易被理解为是资本主义福利制度,即在不触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下,通过社会再分配来提高社会底层的生活质量。[1]然而罗尔斯在后面指出“财产所有民主制不是唯一能够满足他的正义原则的政体,自由社会主义也能满足两个正义原则”时,充分表明他有考虑到私有和公有这两种生产方式在分配方式与正义原则上的关系,他所讲到的财产所有民主制也不是一种资本主义制度。
但是这样的福利国家的分配也是不正义的,因为它允许一个由很少人组成的阶级几乎垄断了所有生产资料,而正义的实现必须是在一开始就把足够的生产资料平等地放在公民而不是一小撮人手中,使他们能够在平等的基础上成为社会合作成员。在这里他强调了为实现正义必须重新划分生产资料,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相吻合,他们都同样认为真正的目标就是从根源上来实现权利和机会的公平平等。
与马克思主义不同的是,罗尔斯将正义规定为社会制度的首要美德,他的方法是首先构建出某种正义原则,然后由此选择一种生产资料的分配方式来实现他的正义原则,要求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必须以最有效的方式满足正义原则,这种理论的不合理之处在于,如果这样来划分,那么在不同形式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做出选择的依据就变成了哪种制度最符合社会正义的要求,这显然是错误的,在他看来生产资料的分配方式并非与一定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我们应该按照唯物主义原则,社会制度的选择是受到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前者必须适应后者,而不是按照某种正义原则去选择,生产资料的分配应该也按照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来选择、变换,想要达到正义原则必须通过提高生产力水平进而带动生产资料分配公平来实现。
二、正义分配的条件准备,实现社会和谐
第一,努力实现机会平等,为实现分配正义提供必要条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茁壮成长的阶段,机会平等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大势,但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初级阶段,因而社会机会平等也处于较为初级的不完全状态。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出:“那些处在才干和能力的同一水平上、有着使用它们的同样愿望的人,应当有同样的成功前景,不管他们在社会体系中的最初地位是什么,亦不管他们生来是属于什么样的收入阶层。”[2]因此,我们进行城乡一体化改革,把农业与工业、城市与农村、城镇居民与农村村民看作一个整体,统筹谋划;努力缩小地区差异,遵循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削弱行政权力,消除特权,每个人自由择业、自由经营、自由竞争。
第二,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实现教育公平。这与第一点也有联系,教育平等才有可能机会平等,受教育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个人的社会地位、收入水平、经济状况、健康状况等。因此要改变城乡教育水平差距大、教育资源地域不平衡的现状,改革户籍制度,实现教育公平,有利于平和社会心态,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从而减少社会性的不公平。
第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实现最少受惠者利益最大化。在现代民主社会,完全消除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建立一种把这种不平等限制在一定程度内,防止社会矛盾激化。我们国家在收入分配上大力发展生产力,把这块“蛋糕”做大,提高效率但兼顾公平,一方面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按市场经济基本规律,坚持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原则,另一方面,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健全以税收为手段的再分配机制,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积极发展慈善事业,实现共同富裕。
疫情大环境下,我们发展国内循环,但是这一措施最大的困难就是贫富悬殊,经济学上有一个名词叫做“边际消费倾向下降”,说的就是随着收入的上升,富人的消费呈现下降的趋势,穷人想要消费,却没有可用于支出的预算。良好的社会内循环是橄榄型的,有钱人和贫困人是相当少的,中产阶级是大部分。当今我们强调共同富裕,创新性发展“第三次分配”,允许一部分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高收入人群赚取的钱要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以捐募、资助等慈善公益的方式对社会资源和财富进行分配,缩小社会收入差距。
综上所述,罗尔斯理论中我们吸收的是他的差别正义原则,将分配正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但是是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科学吸收罗尔斯这一迄今为止现代西方思想界有关正义的最系统的论述,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王雅平.罗尔斯《正义论》中的正义意涵及当代启示[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3):267-268.
[2]李永杰,郭彩霞.马克思分配正义的双重语境——对资本主义的道德批判与科学批判[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02):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