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的演唱细节研究
【摘 要】《槐花几时开》是一首爱情题材的民歌。就其地理位置、歌曲体裁、结构、音乐风格、语言环境来分析,歌曲具有川东南音乐特征,描述了少女盼等情郎归来的情景。虽然这首歌曲的歌词只有短短四句,却把少女那份娇羞、急迫的心情表达得惟妙惟肖。本文首先探讨这首作品歌词中的方言运用,然后由表及里,结合演唱要点,重点探析其演唱技巧。
【关键词】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咬字吐字;衬词
这首四川宜宾山歌是在川南“神歌”的基础上,经过漫长的演变最终成为了四川民歌中的珍品。山歌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一般山歌,还有放牧山歌,最后一类是田秧山歌,槐花几时开就属于一般山歌。在民歌中,表现恋情的歌曲占了绝大多数,这首歌便是的恋情,歌词用隐讳、曲折的手法刻画出少女对情郎的一往情深,表达了一位热恋中的女子等待男主人公的焦急心情,同时也描绘出了母亲关心女儿的一种心情和神态。全曲构思纯朴自然、句句动人心弦。形式结构由起、承、转、合四个简单乐句构成,旋律婉转悠扬,悦耳动听。
一、歌词文本
它的歌词只有四句,描述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高高山上(哟啊)一树(喔)槐(哟喂),手把栏杆(啥)望郎来(哟喂)。娘问女儿呀,你望啥子(哟喂)?(哎!)我望槐花(啥)几时开(哟喂)。“哟喂”在每段歌词的句尾,这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它也处于口语的句尾。衬词的使用在川东南地区是一种自然习惯,所以在歌曲中出现大量衬词便在情理之中,衬字表达一种感叹,增强情感的表达。“哟喂”在歌中先后四次出现,在民歌《龙船调》中就有相同的表现手法,以增强川东音乐风格的浓郁特征。词中的“一树槐”是这首民歌的出发点,整首歌曲的情感便从这“一树槐”开始。第一句的高高山上就给人一种距离感,用这种环境描写的方式,告诉我们这颗槐树是在远处的高山上,也为后来表现少女期盼又不知情郎何时归来埋下伏笔。词的第二句描绘出少女的形象和当时的内心活动,前两句的刻画使后面紧接着的一问一答丰润饱满起来。当娘问女儿在望什么的时候,女儿回答在望槐花几时开,也许这棵槐树是女儿和情郎离别时的地点,又或许在离别时,他们约好下次见面的地点就是在这棵槐树底下。最后一句答语又表现出了少女的另一种形象,她既想快些见到自己的情郎,不由得去槐树底下眺望,又不想让母亲知道她的想法,说自己再看槐树几时开花,这句歌词逼真地表现了姑娘在情急之下慌乱不迭却又从容机敏的情态反映,巧妙掩饰了内心的想法,显得机智灵敏,自然得体。歌曲虽然只有四句,但运用了叙述、隐喻、设问等方法,使歌曲完整的表达,并且十分出彩。这首民歌的旨意就在于表达离别思念之情。
二、旋律分析
《槐花几时开》采用的是四句七言,十分简短,而就是通过这样的曲式将少女盼望心上人回归的情感充分的表达了出来,也为音乐旋律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础。从歌曲的旋律和节奏上来看起句是以l a为中心,节奏是紧张与松散相结合的,承句中没有高音,以底音区自由转换,从转句开始和承句有相同,合句的最后一句在现承句的旋律,旋律保持着统一,只有刚开始的节奏稍有变化之外,旋律一直保持着统一。歌曲的结构特征是四川民歌典型的D羽五声调式风格,歌曲分为两个乐段,前八小节为第一乐段,剩余的两小节为第二乐段。第一个乐段的前一乐句结束在属音上,第二个乐句结束于主音。歌曲后段同样也包含两个乐句,基本与第一段的乐句大体相同,这也就完美的展现出了两段乐句存在着统一的关系,都归属于五声羽调式的风格。但是我们也不难看出,第一、第三乐句之间有着不同点,其实第一乐句高八度的起句,主要是为了描述一种自然环境,而第三句低八度的使用,侧重于人物内心活动的一种阐述,这种创作方法是为了更好的体现出歌曲的情绪变化。
三、演唱研究
(一)咬字吐字
因为《槐花几时开》是一首地方民歌,所以在演唱时一定要注意咬字和吐字,民歌除了旋律有极强的民族特色,很多民歌的歌词都具有地方特点,大部分都像《槐花几时开》中的歌词一样添加了衬词,但这些衬词也不是简单的按照字面意思用普通话演唱,有些衬词是有地方方言的变化,比如歌词中的“山”“手”等字,要发出“san”“sou”而不是用平时的翘舌音,所以“zhi”“chi”“shi”的字音都要唱为“zi”“ci”“si”。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歌曲更贴近当地生活特点,从歌曲中我们就能够感受到地域特色,也能够把歌曲中的人物和要表达的情感描绘得更为细腻、准确。
这首歌曲虽然很简短,但是大部分人误认为这首歌会很容易演唱,因为不仅歌曲篇幅比较小,最高也只到F4,但是当你真正的去演唱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首歌曲并不是一首能够随便驾驭的作品,因为这首歌曲刚开头,就是整首歌曲的最高音,所以在刚开始演唱时,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要调整好气息,将喉咙放松。
(二)歌唱中气息的运用
歌曲演唱中气息至关重要,正确的呼吸是保持气息的重要条件之一,胸腹式呼吸是一种能够较为自由的掌控声音的各种变化,它的显著的特点表现为将横膈膜张开的同时,肋骨也是扩张的,这样不仅气吸的深,并且吸入的气息量多。民歌的旋律一般都比较悠长、高亢,所以在演唱时一定要注意呼吸的方法,不然很容易出现唱歌短气、缺气,旋律唱不完整等情况。
(三)歌唱中的情感表达
通过该民歌的歌词和演唱方式,将感情充分表达出来,描述了一个少女对待爱情的期待和青色,也充分表达了少女的感情。这首民歌反映的现状是封建社会时期少女期待心爱之人回来,又怕自己母亲知道自己的心思,那种既紧张又激动的心情,通过歌词和演唱方式刻画的淋漓尽致,让很多处于同龄期的少女都有着同样的感受。
四、结语
《槐花几时开》是一首西南地区最具代表性民歌之一,时隔多年,还是有很多剧团团和年轻人对这首歌进行无数次的翻唱,在2010年在宜宾市青年川剧团就曾演唱这首歌曲。这首歌曲因其具有丰富特色和艺术魅力,吸引许多专业人士分析研究,对于它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小懿.声乐演唱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6.
[2]周青青.中国民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12.
[3]胡郁青.中外声乐发展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孙悦湄.中国艺术歌曲鉴赏[M].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