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符号学视角下对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征分析
【摘 要】二十世纪以来,现代主义建筑飞速发展,现代主义建筑追求实用与功能,使二战后的建筑得到了发展与丰富。但是现代主义对于功能的过分偏执,导致后现代古典主义建筑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对古典历史建筑特征进行吸收提取,然后将这种特征符号运用到后现代主义建筑之中。这是建筑发展的一种新的形式,是对现代主义建筑的强烈批判。后现代主义风格不是凭空而生、弃前断后的设计,它继承、引用、异化了传统建筑元素,与传统建筑元素属于一个综合体,体现了当时人们对建筑艺术追求的复杂性以及表现出的矛盾感。本文期望通过在符号学视角下对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征分析,丰富符号学的发展与应用,并解读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征与意义。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建筑;符号
一、语构学角度下的后现代主义建筑特征
语构学也称符构学,符构学研究符号之间的结构关系,并且由多个单元符号组合成的结构体系。美国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将语言结构分为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表层结构为语言形式,是指语言的基本构成符号。而深层结构是指使用者的心理认知,是指符号所传达的意义。设计中符号的语构学规则是由设计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组成。
从语构学角度看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征,后现代主义的特点就是杂糅嫁接了许多风格的艺术形式,借鉴了各种文化,用外在的形式语言表达人们思想的多样化。后现代主义的建筑语言变得多元化,也就是说,后现代主义的语言结构较现代主义更为复杂。相较于后现代主义建筑,现代主义建筑的符号语言构成较为单调,大多为简单的方形。从现代主义建筑来看,其建筑语言较为匮乏,建筑的构成注重以功能为主,并且秉持着“少即是多”的理念,使得现代主义建筑的形式单调。而从语构学角度解析后现代主义建筑,能够发现,后现代主义建筑具有丰富的构成语言。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明显特点是对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进行融合,产生新的建筑,由此可见,曾经的建筑风格中包含的建筑语言,都可以作为一种语言符号来变成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一部分,后现代主义建筑是过去各种建筑流派语言的综合体。例如美国建筑师查尔斯·摩尔所设计的美国新奥尔良的意大利广场,从语构学来看,该广场有古罗马的古典柱式,包含有古罗马的建筑语言,同时也具有现代主义建筑语言,例如该广场的柱式为不锈钢和水泥,属于现代主义的语言符号。通过各种建筑语言的汇总融合,形成了后现代主义独特的风格,从而形成了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建筑语言。
二、语义学角度下的后现代主义建筑特征
语义学也称符义学,是研究符号的能指与所指关系。能指为其语言形象、声音等,所指为其内涵等,两者结合构成了语言符号整体关系。设计的能指为设计符号本身,是设计的外在形式,而所指是设计者想要通过设计符号所传达的设计理念。皮尔斯把符号分为图像符号、指示符号、象征符号。设计的图像符号就是使用者直观看到的符号形式,与符号能指基本符合。从能指和所指的角度分析后现代主义的特征,也就是从建筑的外在形式与内在含义来分析后现代主义建筑。前文提到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点是对各个历史风格的杂糅嫁接,从语义学角度来看,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能指丰富多样,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能指千变万化,具有个性。从所指来看,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所指具有其特殊含义,探究其所指也就是探究后现代主义建筑有此种形态的背后原因及含义。首先从发展历史来看,后现代主义建筑是在现代主义建筑的批判中诞生的,后现代主义反抗现代主义建筑的单调,所以后现代主义的建筑注重装饰,其能指融合了各个历史时期建筑风格,从中表达出的所指含义,是代表着强调装饰、批判现代主义的意义。所指不仅代表着对装饰的追求,该代表着对文脉主义的传承,由于现代主义的遏制情感与历史文化,后现代主义对于文化传承的尤为看重。后现代主义的所指也包含有传承文化,打破与传统风格之间界限的意义。
三、语用学角度下的后现代主义建筑特征
语用学也称符用学,是研究符号与人之间的关系,包含符构学和符义学。设计符用学探讨人与设计符号之间的关系,即设计作品与人之间的联系。从符用学角度解析后现代主义建筑,也就是探究人与后现代主义建筑之间的关系。所有的艺术就具有一定的形式,建筑也不例外,不同的人欣赏艺术会因为经验与阅历的不同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后现代主义建筑对不同的人来说,也会有不同的意义,褒贬不一。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来源是因为人们对现代建筑的审美疲劳,人们急需崭新的建筑形象满足审美趣味,于是后现代主义建筑通过拼贴风格形成新的建筑形象,从而迎合人们的审美。同时对于历史文化风格的传承也能够引起人们的文化认同和归属感。本质上来说,后现代主义建筑用于引发情感上的共鸣,在现代主义单调的建筑形式中,后现代主义建筑是大众情感的抒发与表达,某种程度上来说,后现代主义的形成与人的情感需求密切相关。总体来说,后现代主义建筑在发挥建筑功能的前提下,更注重建筑本身带给人的心理感受,关注人的审美需求以及历史文脉的传承。
四、总结
后现代主义建筑本身强调多变性,游戏性,注重个性,注重人的价值与内心感受,反对权威,对传统的反观与创造性的重构却都是与后现代的哲学文化、审美价值观相一致的,反映在建筑领域则是文中三大类风格特征的叙述。当然,后现代主义建筑发展至今,批评的声音也不绝于耳,有人就认为后现代主义只是历史性的复古或简单的胡乱拼凑,没有任何深刻的思想基础。可我们也应了解后现代主义的出现是符合历史的发展规律的,它促进了社会多元化的发展,这是不论如何也不能忽视的。
后现代主义建筑整体上而言是对现代主义建筑的一次改革和创新,通过对符号学的运用,使建筑具有了新的意义和文化价值。后现代主义建筑对于古典建筑的符号提取和拼贴也使建筑有了更多趣味性,更加注重人的个性和审美。后现代主义建筑最重要的改变就是不再只注重建筑的实用价值,而关注建筑本身的个性,建筑自身的精神内涵,从而表达建筑设计师的思想情感。后现代主义建筑与符号学密切相关,通过符号学的角度来解读后现代主义建筑,能够更为深刻的解读后现代主义建筑中蕴含的精神文化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仲军,尹涛.后现代主义与建筑设计[J].山西建筑,2009,35(21):41-42.
[2]陈晓媛.论后现代建筑的基本特征[J].学术交流,2015(08):204-208.
[3]蔡丽媛.浅析后现代主义建筑之特征[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0(2):143-144.
[4]夏成峰.浅析后现代主义的建筑语言特征[J].山西建筑,2009,35(22):49-50.
[5]刘晓萍.双重译码:后现代主义建筑中的历史性[J].社会科学家,2012(2):133-136.
[6]栗冬红.概述后现代主义建筑特征[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5(1):73-74.
[7]徐恒醇.设计符号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6-9.
[8]特伦斯·霍克斯.结构主义与符号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132.
[9]吴焕加.后现代建筑二十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369.
[10][美]罗伯特·文丘里.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11]李巨川.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及其他[J].世界建筑,1992,(2):60-66.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6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