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以其形象化、直观化的特点对数学教学有着积极影响,它能够直接明了地将数学重难点和解题思路展示给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理论和具象的图文形象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以及构建自身的数学知识体系。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的对策,希望对有关教育学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导图;应用策略
引言:
新的教学理念下,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教学发展趋势,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学实际为准,加强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合理借助有效的教学工具,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创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思维导图具有极强的逻辑性,结构简单且条理化突出,在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构建互动性的数学课堂,引发学生主动思考,教师要注重思维导图的应用,以教学实践为准,在实践探索中寻求思维导图的应用意义[1]。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的价值
(一)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近年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基本目标,而在数学核心素养中,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等主要体现的是学生数学思维方面的能力。由此可见,基于新课标、核心素养及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至关重要。而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帮助教师通过中心主题词、分支及节点的形式,将相关的重要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张知识结构网。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更有助于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2]。
(二)“授人以渔”,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授人以渔”的教育方式是发展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立足核心素养的思想,落实“知识与技能”的教育目标,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强化技能和能力培养,促进学生持续健康发展。而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理清知识结构网络,更有助于学生充分掌握思维导图这一学习工具的使用技巧,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的对策
(一)思维导图在课前预习中的应用
虽然小学数学中的很多知识点都不难理解,但由于小学生的心智还未成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有限,所以,教师有必要在课前引导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展开针对性的预习,为之后的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思维导图因其形象化、趣味性等优势,如果将它应用到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还能帮助学生自主构建有关学习内容的思维逻辑体系,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例如,当学习四则运算的有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并让他们结合课本中的内容利用思维导图形象地勾勒出来,这样可以使他们对整节课将要学习内容的思维脉络提前有一个整体的了解[3]。
(二)思维导图在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概念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只有深刻地理解概念知识才能灵活应用,概念是数学课程的基础部分,也是较为关键的知识模块,但是概念常用数学专业用语表述,学生理解起来太过抽象,正是由于概念知识的抽象化,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常会存在一知半解的问题。同时,由于教师对概念知识的不重视,对概念知识总会一笔带过,多不进行深究,只会通过大量的计算巩固深化数学知识,从而影响了概念教学质量。只有让学生深刻地理解数学概念知识,才能更好地应用数学概念知识,继而激发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的兴趣,将思维导图应用在数学概念知识教学中,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概念知识的理解,也可以强化学生的理解,让学生主动突破思维限制,建立概念知识体系。
例如,在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概念知识梳理出来,形成概念知识图式结构,深化学生的理解。如果采用以往的教学方法,教师多采用计算为主,概念知识讲解一笔带过的方法,巩固强化学生对概念知识的理解,而将思维导图应用在教学中,可以以小数意义为知识结构构架的核心,对小数的特点、性质、实践应用等进行结构化分析,对小数的概念进一步的深化,同时引出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充分地了解小数应用的意义。通过结构化的知识图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进而取得良好的数学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知识体系,深化学生对概念知识的理解。
(三)思维导图在突破教学重难点上的应用
数学学科属于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对于还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数学中大量的知识对于他们而言是抽象难懂的。由于很多小学生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正确的数学思维,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单纯地使用灌输式教学,只会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降低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因此,需要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将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利用图示展示出来,通过这种方式,将那些重难点知识进行分解和具象化,降低难度,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例如,在学习几何问题时,不少学生很容易混淆一些诸如钝角和锐角以及等边与等腰三角形等重点知识,很多学生在学习这些概念时只是将这些知识点进行背诵,并没有真正理解何为钝角、锐角,何为等边、等腰三角形。如果将思维导图应用在这些重点概念的区分上,学生就会非常容易将它们区分开来,这样他们在学习重难点知识时就相对容易了许多。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真正地提升教学质量,就要借助有效的教学工具,以教学活动为核心,合理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分析知识结构,建立知识结构体系,促使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让学生完成主动式的探究,进而发展自身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呈.思维导图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智力,2020(35):71-72.
[2]黄海滨.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思维导图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2):277.
[3]马福俊.浅析学科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考试周刊,2020(97):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