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小学德育教育的研究策略

林敏
  
三悦文摘·教育
2021年17期
广东省韶关市浈江区实验学校 512023

摘要:众所周知,立德树人是我国当下教育教学的第一要务。在小学德育教育中,重视实施激励策略,不但符合学生情感需求和心理期待,而且能促进学生道德品质、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本文简要叙述了全面改进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说明了其必要性,最后针对现存的问题着重探讨了具体的各项改善策略,以期能促进德育管理效率和实效的提升,推动学生道德素养和思想素质水平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教学;研究分析

随着我国教育理念的进步和教学事业的发展,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持续推陈出新,为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了明晰的指导。当下,我国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要求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渗透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基于此,小学教师必须重视德育工作,审视目前在德育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对策,全面改进德育管理工作,以达到教育教学的全新要求。

一、小学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问题

在小学德育管理中,较为常见的问题在于学校不够重视德育管理工作,仅仅是为了完成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而从表面上开展德育管理工作,实际上并未对这项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精力、师资力量和心血,从而使德育管理工作逐渐流于形式,只是机械地由班主任在每周的班会上对学生进行总结式的道德评价和学习评价,程序化地检验一下学生的德育学习成果,让学生回答一两个问题等等。这样并不能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起到实际性的教育作用。

(二)对互联网的影响不够重视

有一部分小学教师在开展德育管理工作时,没有把互联网的影响融入到管理策略的制定过程中去,从而不能帮助学生抵挡互联网不良信息和舆论环境对其思想健康和道德价值的负面影响,导致一些学生在上网过程中轻易地相信那些携带不良思想及倾向的信息,容易在道德上、思想上和情感上发生负面变化并误入歧途。并且,不少学生过度沉溺于互联网,以至于渐渐脱离了现实世界,失去了对现实生活的敏锐感受,这对学生的树立正确思想道德和世界观等也会造成不良影响。

(三)与家庭间的联系不够紧密

在小学的德育管理工作中,部分教师往往忽视了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对学生性格、思想及道德所造成的密切影响,没有把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延伸至学生的家庭中去,与家庭之间的合作联系不够紧密,从而导致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足,难以准确把握学生在道德思想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其所设计的德育方案和管理方法也因此而失去精准性和针对性,德育管理工作的效果就会被淡化。

二、实施刚柔并济德育方式,激励学生自主改错习惯的形成

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引领学生修身立德、知错改错。小学阶段学生还未树立明确的是非观念和道德标准,有时会产生不良行为而不自知。这时,教师若采用过于刚性的德育教育方法,容易损害学生自尊心,还会致使师生站在对立面。为此,教师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应该采用刚柔并济的德育方式,在教育引导上注重渗透柔性思维。如与犯错的学生沟通谈心,让其自述犯错的原因和内心想法。此时,教师先要肯定学生思想和行为中可取的部分,再利用正面的例子给学生讲道理,使学生认识到自己道德行为失准之处,教师最后委婉地提出改错建议,从而激励学生自主改错和立德。

例如,某生在班级中经常和同学发生矛盾,不少学生都反映该生行为不文明、脾气暴躁等。教师实施激励策略时,第一时间没有对该生严词批评和说教,而是用和蔼的态度与该生沟通:“能和老师说说,为什么和同伴处不来吗?是自己的问题还是别人的原因?”学生在教师柔和的关怀下吐露心扉:“老师,我在家里大人什么事都顺着我,班里的同学就不会这样对我,我想看看同桌的新文具,他不给看,我就会发脾气,因为在家我发脾气就会得到自己想要的。”教师顺利了解到学生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进而开导学生:“试着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其他同学以吵闹、抢夺的方式要看你的东西,你会给吗?你会对这样的同学产生怎样的印象?还愿意同他共处吗?”该生思考后会立即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三、实施德育教育赏识手段,激励学生进取精神的发展

进取精神是德育素养的关键维度,从积极心理学来讲,每个学生内心都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同和赏识,教师的积极评价可以显著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为此,教师在德育教育中应该着重采取赏识手段,多关注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吝啬肯定和赞美的语言,创造机会给学生发挥优势特长,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励学生阳光自信,笃行不怠,锐意进取,圆满实现德育教育目标。例如,班内某生虽然学习成绩不好,但是在文艺方面有天赋,在每次校园文艺活动中都有出色表现。教师在班会课上就专门回放该生的表演视频,全班通报表扬,并推选该生为班级文娱委员,鼓励其负责校园文艺节目的策划和组织编排,使该生体会到教师的支持、信任和赏识。至于该生学习方面的弱势,教师可以在赏识教育中适度表达期待:“你的文艺特长这么突出,如果学习方面能再多精进一点就更好了!”学生进取心受到鼓舞,表示一定会加倍努力学习。此时,教师可以建议学生从自己最弱的学科入手,也可以让班级绩优生和该生结对子帮扶学习,帮助该生提高学习成绩。这样,通过教师赏识性的教育激励,学生就会形成积极进取、奋斗不辍的精神品质。

四、结论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实施激励策略,不但有助于培植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也能驱动学生明德知礼之心的形成,不断提升学生思想和精神境界。教师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应该坚持立德树人和实践教育导向,创新运用多种教育方式,科学实施教育手段,全面提升德育教育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月萍.信息化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新课程研究,2021(20):29-30.

[2]连小玲.探讨网络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22(26):181-18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