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高中新课程背景下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陈媛
  
三悦文摘·教育
2021年2期
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教师进修学校 422200

摘要:随着2022年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应时而生,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还可以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有效培养,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提升。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需进行综合考虑,确保教学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是学生愿意参与的。因此,如何开展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成了教师需要重视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将针对高中新课程背景下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标;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通过高中语文学科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落实课程改革理念、创新语文教学模式的必经之路。所以教师要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高中语文学科教学的关键目标,以核心素养的具体要素为出发点做好教学准备、实施和善后工作,将核心素养贯穿语文教学始终,让学生通过优质、完善的语文教学活动实现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修养同步成长的目标,体现语文学科的育人导向价值。

一、高中新课程背景下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意义

高中语文教师要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关键的教学目标,将语言、思维等要素融入课堂教学活动,对于高中生的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学生既能在阅读和交际的过程中深化语言素养,也能在鉴赏和创作的过程中提升审美素养。而从高中语文教学的视角来看,渗透与融入核心素养为语文课堂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教学方向,教师要围绕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和中心思想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有助于从整体上优化语文教学的形式和内容。

二、高中新课程背景下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利用情境进行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初始阶段,其可对学生的兴趣、积极性形成直接影响。而生活化的情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将生活化的情境应用于课堂导入环节。

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便可将这一方式利用起来。首先,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一张夜晚荷塘的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是否在夜晚到过池塘旁,看到过哪些景色。由于学生的能力有限,所以在阐述这一事件时仅是对自己看到的事物进行阐述,欠缺一定美感。此时,教师告知学生一位文学大家曾写过有关于这些内容的文章,便可顺势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为其主动积极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提出一些问题,使学生有目的地阅读。如,文章中描写的景物有哪些?作者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出这篇文章的?文章中的不宁静体现在哪里?在问题及情境的引导下,可实现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同时,学生的核心素养可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由此可见,利用情境教学法进行课堂导入,可使学生获得独特的学习体验,可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二)巧用合作学习,深化思维

对于高中生来说,小组学习不是陌生的教学举措,他们在课堂上经常与周围的同学展开合作和讨论,但是学生熟知的这种小组学习法还只停留在表面,小组内没有明确的分工,教师也没有给其提供恰当的学习材料。对于此类问题,为了达成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深化其思维的目标,教师要重新阐释和解读小组学习的教学方法,针对语文教学活动的真实需求和高中生的实际学情,从科学分组开始巧妙运用小组讨论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交流和讨论材料,让他们针对阅读文本、写作材料或口语交际活动的具体内容展开思辨式沟通,在推理和辩驳的过程中不断深化思维、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另外,教师也可以用与语文相关的社会热点话题,如“《2022中国诗词大会》: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中国故事”“诗入寻常百姓家——《中国诗词大会》走红的密码”等引导学生结合学过的诗词知识在小组内部展开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从而于猜想、推论等过程中拓展深度思维,以此满足发展与提升思维这一核心素养的要求。

(三)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具有人文性特征,所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目标。想要达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目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以阅读、习作的方式使学生感知文章内容,使学生获得学习的体验、感悟,并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同时,教师还可在教学活动中渗透一些文献资料、时政内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为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提供保障。

例如,在教学《故都的秋》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便可根据这篇文章渗透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讲述了家乡的特色的特点开展辩论活动,使学生感知文章中渗透的思想情感,并对家乡的历史文化进行了解。具体而言,教学一开始,教师可先对文章内容进行梳理,在学生对相关知识有了一定了解后,教师可引入“情系考古40载,文化传承守初心”的报道,并使学生站在相应角度上对文章进行分析,了解作者在文章中渗透了怎样的文化。之后,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的家乡有怎样的特色文化?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利用多样化的手段进行资料收集,并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总结家乡文化。如此一来,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整体把握,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由此可见,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培养,有助于丰富教学资源、拓展教学内容,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独特情感,帮助学生在加深对知识理解的同时,接受到人文教育,形成人文素养,使高中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得到提升。

三、结语

基于课程改革的需求,形成和深化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在高中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促进融合与渗透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让学生在较好活动中,完成积累语言素材、理顺阅读思路、创造审美元素和传承传统文化等重要任务,从而达成知识、能力和素养全面开花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柏元.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1(15):31.

[2]孙璐玺.论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J].中学语文,2021(36):95-9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