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张晓颖
  
三悦文摘·教育
2021年17期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县第五小学

摘要: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模式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历久不衰的佳作,融自然、社会、音乐、美术等学科内容于一体,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巧妙融合其他学科,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受到多学科的熏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小学语文;实践探索

引言

语文是基础学科,有广泛性、普适性,因此在跨学科学习过程中,要尤为重视语文的教学工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以语文课堂内容为依据,将语文和其他学科在思维和知识领域的共性充分挖掘出来,并以不同方式来解读学科知识,从而对跨学科教学的创新路径展开探索。

一、跨学科学习的内涵及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提出

相关的文献综述指出,跨学科相关概念可追溯至中国先秦时期和西方的古希腊哲学,但一直到20世纪下半叶才被确立为一个特殊的知识领域。第一本主要的“跨学科”类型学著作《跨学科:大学教学与研究问题》,诞生于1972年。2010年,国际性跨学科研究经历10年之久,《牛津跨学科手册》正式出版,其作为国际“跨学科”新阶段发展的标志性著作,使得“跨学科”这一理念逐渐被熟知。此外,许多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研究者为“跨学科”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如杜威、克伯屈、陶行知等,他们提出了“跨学科学习”与“课程整合”的恒久发展方向以及美好的愿景。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跨学科学习的内涵可理解为: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思维方式、观念、方法进行整合,使之具有一定综合性的特征,能够解决真实的问题,且在此过程中除了对本学科知识产生理解,也能够产生跨学科理解,如此一种课程与教学取向被称为跨学科学习。跨学科学习具有其独特的特点以及判断标准,即运用学科思维、实现学科整合、产生跨学科理解,三个特点具有层层递进的关系。结合实际情况将课程重构,优化跨学科教学,设计项目学习等,是“跨学科学习”的基本实践策略。

二、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一)利用信息技术,增加学习魅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将语文教学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设计生动的学习情境,创造活泼多样的学习形式。通过让学生自己搜集文本资料,增加语文学习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同信息技术学科整合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媒介的多样性,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学习素材,展示课文背景资料,生动呈现课文内容。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增加学习的魅力。我们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七律·长征》一课的学科整合教学为例。教学开始,播放纪录短片《长征》,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然后,教师组织教学:“同学们,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毛泽东就是在红军翻越千里白雪皑皑的岷山,长征即将胜利之时写下的这首《七律·长征》。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作,结合教材中的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学生自由朗读、理解诗意,交流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我不明白同样是渡江作战,为什么金沙江用了‘暖’字,而大渡河却用了‘寒’字?”教师不直接回答,而是通过微课的形式,展示“巧渡金沙江”和“强渡大渡河”的战斗场面,让学生自己感悟。在学生理解诗意,体会主题后,教师继续引导:“同学们,朗诵这首诗一定要表达出红军战士的革命豪情。下面,就请大家一起跟着朗诵视频学习朗诵吧!”这样,利用信息技术为课堂学习增加了无限的魅力。在将语文学科同信息技术学科整合时,要紧扣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展开,结合学生兴趣特点,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也可以通过图文、视频等方式生动形象地呈现课文内容,展示课文背景,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

(二)语文学科与美术学科的有机融合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美术学科元素,把课文中平淡的语言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图画,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和想象的能力。语文与美术的融合,使文字、语言与色彩、图像融为一体,给学生多方面的感官体验,让他们在读、画、思中学语文。在学习完《我要的是葫芦》后,我让孩子们根据在课件里、生活中见到的葫芦,开展“画葫芦”“剪葫芦”“做葫芦”的项目式学习活动。根据教师教授的构图技巧和方法,学生在葫芦上练习作画,设计的图案类型很多,有机器猫、小雪人等。孩子们创意纷呈,彩绘葫芦、工笔画葫芦、做葫芦器皿等,还举行了优秀作品展览会。这样就把语文学习和美术学科进行了完美融合,将创作活动融入教学过程,使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三)开展跨学科互动,实现课堂横向拓展

跨学科课堂互动主要以多种形式,围绕某个知识点或课程主题,举行多学科的联合探索,可以是两位教师联动授课,也可以是按照知识点或课题流程调整授课顺序,从而实现跨课程教学,拓宽课堂横向学习视野,让学生脱离固定的知识框架,达到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目的。例如,在探究六年级的“多彩的活动”这一主题写作时,涉及的内容、活动、表达和情感体验都很广泛,而且这一课题在单纯的语文教学课堂中所占比例和重点都比较小,不会有特定的研究过程与体验项目,就导致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无法根据自身的感受真情实感地去写作。那么这时就需要教师与教研组联合展开行动,将这一语文写作主题与音乐科目、美术科目或体育科目进行联合,设计联合授课的教学流程。比如,让音乐教师组织“合唱大会”“歌唱比赛”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切身参与到音乐的教学活动中,再由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抛出“多彩的活动”这一写作主题,让学生将自己在音乐活动中的切身体会写进文章中,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总结写作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对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要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优化整合,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促使语文教学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杨金艳.小学语文跨学科探究学习例谈[J].基础教育论坛,2022(6):6566.

[2]熊跃贵.小学语文跨学科整合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以情景教学法为例[J].新课程(中),2017(10):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