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问题及改进策略

赵莉
  
三悦文摘·教育
2021年20期
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蓓蕾幼托园 637300

摘要:在幼儿阶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推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幼儿教师需要更新教育观念,加强专业学习,提升专业素养;同时,幼儿园也要完善基础设施,重视家庭教育,组织户外实践活动,以确保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落地实施,并且达到实效。

关键词:幼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策略

引言

现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备受社会各界重视,其重要性不言自明。然而,许多幼儿园没有充分重视这项工作,从而导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变得形式化。因此,如何有效地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目前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探讨这一话题的相关思考。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教师专业知识不足,缺乏全面的教育理念

当前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往往采用粗略、草率的教材,存在教师专业知识不足的问题。并且,当前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大多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注重理论讲授,忽视实践演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重视课程和方法的问题,但较少涉及教育理念的问题。当前教育体制、文化传统、家庭文化等方面的因素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可忽视。

当前,在幼儿一日常规活动中,有一部分老师坚持的是传统的教学理念,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在了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上,而对幼儿的思想动态、行为习惯、健康心理的培养一带而过,他们的重视程度显然不够,这对幼儿未来的学习和成长不利。

(二)家庭教育的不充分和不科学

在现代社会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被更多的家长和教育机构所关注。但是,家庭教育水平的不充分和不科学,也成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瓶颈。要做好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有家庭的共同努力,共同努力。对于儿童的父母来说,在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之外,更应该关注他们的精神健康。但目前,一些家长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还不够重视。大多数父母对健康的定义只是停留在生理上,他们只关注孩子的生理上的健康,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上的健康,造成了一些孩子的心理上的问题。也有一些父母在平常的日子里,只将注意力集中在了孩子的学习上,他们更多地侧重于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但是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

(三)缺乏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

目前,我国各地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中存在着层次不齐等问题。目前,我国幼儿园教师中有不少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在学前教育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不足,在学前教育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不足。他们对幼儿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对幼儿心理辅导的内容、方法与技巧等都缺乏充分的认识。教师在面对儿童的心理问题时,不能用专业和科学的方式来处理儿童的心理问题。

(四)缺少户外实践活动

在幼儿园中,通过课外实践,可以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然而,目前一些幼儿园并没有充分地认识到户外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他们将很大一部分的儿童活动限制在了园区之内,很少组织儿童参与到各类户外活动和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去,这就造成了儿童的社会适应性比较差,这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利。

(五)心理健康教育保障体系不完善

建立健全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制度,是促进儿童心理品质形成的先决条件。然而,目前,一些幼儿园还没有建立起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保障体系,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装备不齐全,基础设施也不健全,这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正常开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此外,部分幼儿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不够,没有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教育气氛,没有法让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园中生根发芽,稳步推进。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优化策略

(一)加强专业学习

老师的专业素质对孩子的思维和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当前,一些幼儿园因为缺少专门的心理教师而不能正常地开设心理课,导致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滞后。针对这一现状,幼儿园应通过各种方式,建立一支高素质、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使其能够顺利地进行。例如,可以采取区域性的教研、专题讲座、课题研究和网络培训等形式,也可以邀请心理教育专家来幼儿园讲课,也可以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沙龙等形式,让一线教师在专业讲解、互动交流、用图片视频等形式,让他们掌握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经验和方法,以此来拓宽他们的视野,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

(二)更新教育观念

幼儿园教师不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而且肩负着传承文化、陶冶心灵、做好儿童的心理辅导、保护儿童的心理健康等责任。当前,幼儿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不够,所以,幼儿园要组织老师们认真地学习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知识,并引导幼儿教师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仔细观察幼儿的言行举止,多与幼儿沟通交流,随时注意幼儿的思想动态,一旦发现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就要及时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和行为引导,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完善基础设施

环境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因素。为了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幼儿园应该积极营造一个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环境,并建立完善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保障体系,为幼儿提供保障。为了满足幼儿的需求,幼儿园可以设立个体咨询、沙盘治疗、电话咨询、网络咨询和小组辅导等,并且购买一些心理学专业书籍以适应心理咨询的需求。此外,需要健全与之相适应的配套设施和办公设备。此外,幼儿园可以通过悬挂横幅、标语、制作宣传片等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教育,使全社会都关注幼儿的心理问题,形成人人都关注幼儿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

(四)重视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们思想的塑造者。父母的行为方式和教育理念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要加强对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园要定期地召开家长会,邀请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丰富经验的老师或者是家长来分享自己的经验,让家长们拥有更加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引导家长们用一种健康的心态来面对自己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积极地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例如,家长应当尝试沟通幼儿内心的想法和感受,给予积极的回应和支持,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同时,家长应当为幼儿提供稳定的家庭环境,避免使用严厉的惩罚方式,让幼儿感受到被爱和被接纳。家长还可以为幼儿安排适当的玩耍和学习活动,让幼儿得到锻炼和挑战,培养其自我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幼儿的家长,应该学习如何识别和处理幼儿的情绪,用适当的方式引导幼儿缓解情绪,并教育他们如何表达情感。最后,家长应当积极地倡导包容、尊重和平等的价值观,让幼儿从小学会尊重他人,理解别人的差异和个性。

(五)组织户外实践活动

户外实践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体质,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和自信的成长。在此基础上,通过校外实践活动,使幼儿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例如,可以组织孩子参加远足实践活动,让孩子通过步行到达目的地,让孩子学会克服困难,战胜自己,从而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等。通过开展课外实践,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

总而言之,做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 巨的任务。幼儿教师要认真分析当前幼儿心理健康教 育存在的问题,挖掘问题的根源,从更新教育观念、深入专业学习、完善基础设施、重视家庭教育、组织 实践活动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策略,做好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幼儿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石庆彦,王兴凤.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问题及改进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2(31):77-78.

[2]潘玉花.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8(7):32.

[3]许晓玉.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7):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