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乡村振兴视域下恩施土家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龙林
  
三悦文摘·教育
2021年40期
湖北民族大学湖北省恩施市 445000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旨在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改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在乡村振兴中,乡村文化振兴占据了重要地位,乡村文化振兴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在乡村文化中,民歌文化是重要内容。要想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就必须要高度重视民歌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基于此,针对乡村振兴视域下恩施土家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相关探讨,希望能以此促进乡村良好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助力。

关键词:乡村振兴视域下;恩施土家族民歌;传承与发展

引言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理念、人文精神、道德品行进行深入挖掘,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由此可见我国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视。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恩施土家族民歌是重要组成内容,它承载着恩施土家族人民的精神与文化。乡村振兴视域下加强对恩施土家族民族的传承与发展工作,是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环节,有效促进文化发展。乡村振兴视域下,要在乡村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对恩施土家族民歌文化进行保护,并做好传承与发展工作。针对乡村视域下恩施土家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研究意义重大。

一、恩施土家族民歌

(一)恩施土家族民歌的体裁与题材

从整体上看,恩施土家族民歌的体裁可以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种。其中,劳动号子往往运用在土家族人民生产活动中,不同的劳作有着不同题材的劳动号子。比如,船工号子、打油号子等等。根据号子民歌题材多样性来分析,土家族人民对号子民歌在生产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十分重视,人们可以通过号子来调动情绪,激发劳动热情,调节身体疲劳。[1]山歌是土家族人民在山间、田间劳动时唱的歌,有着一定的娱乐功能。从题材方面来分析,可以按照劳作的特点进行分类,比如采茶歌、砍柴哥等,这些山歌可以用现成的曲调来填词,即兴性较强。在土家族民歌中,小调有着重要地位,小调民歌大多展现的是土家族人民的日常生活现象。在小调中,与采茶有关的民歌特色鲜明,因而有《绣花采茶》、《算盘采茶》等独具体系的土家族采茶音乐出现。

(二)恩施土家族民歌的音乐风格

土家族文化是一种山地文化,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和封闭的思维模式符合其热烈奔放的文化特质。恩施土家族民歌流传多年,早期在荆楚文化的影响下其高亢、嘹亮的演唱特点十分明显。随着时间的流逝,社会的发展,恩施土家族与外界的交流越来越多,来自平原地区的民间音乐进入到土家族地区,其风格有了一定的变化。在音乐形态上,恩施土家族民歌属于我国音乐体系,主要运用了五声性音阶。从调式方面分析,大多为宫调式、羽调式,以二度、三度级进旋转法为主,经常有四度上行或下性的跳进出现在句尾,且在调式的主音、下属音和属音上较多。在结构方面,小调民歌的乐句结构往往为方整型,起承转合特点明显;山歌有着较为丰富的结构,大多为四句子、五句子结构。其中,四句子山歌往往是对唱形式,且为七言歌词,而五句子山歌的歌词讲究奇数句的押韵,与四句子山歌的结构对比明显。

(三)恩施土家族民歌的文化价值

恩施土家族民歌的文化价值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展现土家族人民生活社会时代性。土家族人民在民歌中融入了自己的生活情形,通过歌声来表达自己思想、情感以及对时代的看法。比如,在传统小调旋律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新民歌《五更调》就将新中国成立后土家族人民喜获丰收的愉快心情表现了出来。歌词“打倒地主分了田,耕牛农具样样全”是对当时社会生活情景的展现。第二,展现土家族独特的民俗文化。土家族人民有着自己的传统节日,且会在不同的节日上演唱不同的民歌,这也是土家族最为明显的风俗习惯之一,这些传统民歌中寄寓着土家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比如,《闹花灯》这首土家族灯调民歌就展现了传统佳节时男女青年相亲相爱的美好场景。

二、乡村振兴视域下土家族民歌传承与发展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乡村乡风文明建设

要想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要重视乡风文明建设。为了保障乡村文化建设工作有序进行,文明乡风的培育是关键。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乡村社会在外部环境的冲击下其运行原理转变极大,但我国农业社会的性质和乡村文化根基的变化并不大。恩施土家族民歌文化作为恩施重要的乡村文化,其文化熏陶作用十分突出,有助于乡村振兴视域下良好乡风环境的营造。一直以来,我国劳动人民都有着爱生活、爱活动这一品质,很多民间歌曲都是对人民群众的劳动生活、精神面貌的展现与歌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土家族人民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升,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让人们勤劳的双手得以被解放。在这种情况下,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恩施土家族民歌仍然能够对人民带来积极影响。比如,恩施土家族民歌可以在人们的心中烙下只有辛勤劳作才能收获幸福这样的理念,为健康向上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提供助力。恩施土家族民歌中还蕴含着艰苦奋斗、仁爱守信等优秀品质,可以借此陶冶人们情操,规范其行为,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有序进行。

(二)有助于乡村乡愁文化重构

一直以来,人们对家乡都有着浓厚的特殊情谊,不论何时何地,都牵挂着家乡,都有一丝丝乡愁萦绕心头。我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农村社会人口结构变化很大,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发展,农村人员减少。在一些重要节日,或遭遇人生困境时,异乡的游子往往会无比思想家乡。对于民歌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不仅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也有助于乡村乡村文化的重构。对恩施土家族民歌的传承也同样有此作用。恩施土家族民歌中,有描写人民劳作的歌曲,有描绘乡村自然风光的歌曲,还有歌唱质朴爱情的歌曲,其题材丰富多样。通过欣赏、传唱这些歌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另外,恩施土家族民歌的地域性特征十分明显,其来源于恩施地区土家族人民的日常生活。通过保护传承恩施土家族民歌文化,可以让人们获得归属感,为乡村乡愁文化重构提供助力。[2]

(三)有助于提升乡村文化自信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民歌文化是重要载体,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乡村振兴属于下,恩施土家族民歌文化的价值与传承发展备受关注与重视,恩施地区在大力发展乡村经济的同时也十分重视乡村文化建设发展。恩施地区积极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民歌比赛,比如农民艺术节、乡村民歌大舞台等等,这些活动让恩施土家族民歌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下,我国民歌在国际舞台上得到了展示的机会,很多国外友人对中华民歌十分喜爱,恩施土家族民歌也在这种情况下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机会,丰富多样的土家族民歌文化活动可以让人们对乡村文化更加自信。恩施地区可以在土家族民歌文化的帮助下促进乡村文化产业化发展,开发土家族民歌旅游产业,吸引更多游客来此游玩,提高当地经济文化水平,助力乡村振兴。同时,还能有效保护恩施土家族民歌文化,促使当地民众自觉传承保护民歌文化。

三、乡村振兴视域下恩施土家族民歌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民歌文化保护意识稍显薄弱

恩施土家族民歌来源于土家族人民的日常劳动与生活场景。以往的土家族民歌在当地有着较为迅速的传播速度,但覆盖面也局限于土家族人民居住的区域。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的传承方式与新时代民歌文化保护传承的发展需求并不相符。再加上恩施地区土家族民歌文化产业意识有待加强,文化精品欠缺,进一步影响了恩施土家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恩施土家族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但在长期的发展中其产业精品匮乏的特点较为明显,对土家族民歌文化的深挖不足,欠缺较强的民歌文化保护意识,都对其传承与发展造成了影响。

(二)民歌传承载体欠缺稳定性

在恩施土家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中,民歌传承载体、传承人是关键。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社会大众的生活环境、艺术文化的生态环境变化巨大,这就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造成了较大冲击。恩施土家在民歌大多采用口耳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承,很多民歌都需要使用土家族语言来演唱,再加上独特的民歌地域性特征,这就使恩施土家族民歌的传承需要通过民间艺人集体创作、口头传唱等形式来实现。但是,这种传承方式将会对其传承造成一定的影响。事实上,恩施土家族民歌歌手大多为50岁以上人群,年轻的土家族民歌歌手较少,青黄不接的民歌传承人影响了土家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3]

(三)并未建构民歌研究体系

理论的探索与支持是传承民歌的重要举措,挖掘未发现民歌、探索现有民歌基础需要构建民歌研究体系来支撑。恩施土家族民歌内容丰富,题材多样,体现了土家族人民真实的生活,构建民歌研究体现有助于对土家族民族学、民俗学、文化学的研究。根据目前关于恩施土家族民歌的研究来看,对于音乐本体的研究较多,针对其与相关人文学科的融合研究较少。通过对当前时代文化发展的分析可以发现如果只是单纯的研究民歌音乐并不能促进民歌发展,而是要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全方位探讨民歌,只有构建完善的研究体系才能有效助力民歌艺术良好发展。

(四)专业音乐创作的支持较少

恩施土家族民歌是一种民间音乐,其具有传承性、发展性特点,这就将民歌与时代发展的密切关系体现了出来。新民歌体裁的产生为我国民歌发展提供了助力,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也有助于传统民歌的传承与发展。[4]在专业音乐创作的介入帮助下,很多传统民歌被改编,也有了更多的新民歌创作,将传统民歌和现代民族声乐的融合集中体现了出来。恩施土家族民歌音乐风格多样,民间创作手法丰富,可以将其这些特点融入到专业音乐创作中来,助力其传承与发展。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专业音乐创作在恩施土家族民歌的传承发展中的应用较少。

四、乡村振兴视域下恩施土家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优化策略

(一)增强民歌文化保护传承意识

在民族文化保护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其传承与发展。对恩施地区而言,土家族民歌是重要的文化瑰宝,对其的传承与发展至关重要。为此,民歌传承和保护主体必须要具备开放意识,充分激发出土家族民歌文化具有的自觉性。在恩施土家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中,相关部门人员及民众要做好民歌文化保护工作,增强民歌文化保护传承意识,从思想上助力其传承与发展。

(二)加强对民歌传承人的培养

要想实现乡村振兴,不仅要有资本有技术,还要有充足的人才作为支撑。学校是培养土家族民歌传承的重要阵地。恩施地区的学校应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加入土家族民歌的相关内容,尤其是开设有音乐专业的职业院校和高等院校,应在专业教学中给学生介绍土家族民歌的相关知识,宣传土家族民族,培养起学生对土家族民歌的兴趣,积极主动学习土家族民歌,把握土家族民歌特色,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利用土家族民歌开展审美教育,促使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得到增强,激发学生对土家族民歌的热爱情感,助力土家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相关部门可以与学校合作举办土家族民歌传承活动,让更多人体会到土家族民歌的独特魅力,并借此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三)积极进行民歌研究机构建设

针对恩施土家族民歌的研究,相关部门应进行民歌研究机构建设工作,由音乐专职人员对土家族民歌的挖掘、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负责。在挖掘和搜集土家族民歌时,专业人员应合理利用录音设备采集民歌素质,并详细记录,在进行田野调查时,要将民歌的分布和风格特点记录下来。[5]针对理论研究工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研究民歌的音乐本体。从民族音乐学研究的角度分析,对音乐本体的研究包括探索民歌的音乐形态、从相关的音乐事象中对民歌的社会功能的研究。第二,在研究民歌时应将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全面探讨民歌。比如,土家族号子音乐因其劳动事象和品种不同而有不同风格的号子民歌产生,这些号子民歌虽然有着类似的功能,但因地域不同或风俗不同而导致其风格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将相关学科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探讨可以对民歌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民歌理论建设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相关资料的积累,更是为了促进恩施音乐文化良好发展。因此,在研究民歌理论时还需要结合具体的音乐文化活动。

(四)以专业作曲技术进行新民歌创作

专业作曲技术是促进民歌未来发展的关键。通过对专业作品技术来创作新民歌不仅有助于优秀民歌素材的传承,还能将民歌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彻底凸显。[6]恩施州委宣传部、恩施州文体局曾举办过“唱响恩施歌曲征集”活动,这次活动产生了《醉了,恩施》、《美丽恩施我的家》等优秀的新民歌作品,这些作品将专业音乐创作中传统民歌素材的运用集中体现了出来,通过这些歌曲作品的创作与传唱,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恩施土家族民歌的独特魅力,这对于恩施土家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十分有利。

总结

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集体创作、口口相传的歌谣就叫做民歌,它可以积累人民的生活历程,彰显民族文化。恩施土家族民歌凝聚着恩施土家族人民的精神追求。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做好恩施土家族民歌的保护传承工作,促进其良好发展,有助于乡村文化建设,也践行了乡村振兴战略。因此,必须要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有效举措促进恩施土家族民歌良好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汤则铭.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歌文化保护的途径研究[J].文化产业,2022,(23):58-60.

[2]黄彦熙子.乡村振兴视野下桑植民歌的创新研究[J].大众文艺,2022,(14):25-27.

[3]谢墨晗,谢铁华.乡村振兴背景下湖南民间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刍议——以洞庭湖地区民歌音乐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22,(13):55-58.

[4]袁慧婷.恩施土家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J].黄河之声,2021,(01):35-37.

[5]汤夺先,陈艳.乡村振兴背景下安徽民歌的传承发展研究[J].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04):25-37.

[6]杨军.恩施土家族民歌传承与保护调查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9,(01):123-124.

项目基金:本文系2021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乡村振兴视域下恩施土家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课题编号:21Y158)。

作者简介:

龙林,男,1980.10.30,苗,湖南怀化,本科,讲师,研究方向:音乐学,工作单位:湖北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