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方法及策略探析

罗航慧
  
三悦文摘·教育
2021年43期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710061

摘要: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学科教师的专业素质也不断提高,这使得教育教学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在过去的高中化学课堂中,老师注重知识的讲解、传授过程,对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关注不够,对于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不够重视。基于此,笔者从新课改的角度出发,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导,对高中化学教学优化转变对策进行分析,希望能够给广大高中化学教师提供一些经验借鉴。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课改;核心素养;策略

前言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2020修订)指出:“真实、具体的问题情境是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平台,为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真实的表现机会”。转变教学观念,创设真实的情景,以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终身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是新时代化学课堂的要求。新时代的化学课堂,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转变教学方式,将“教师讲授”变为“教师引导,学生主体”,综合使用科学探究、小组合作、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多种教学方法,促进课堂教学高效高质量发展。

一、着眼教研,转变局面

高中生化学学科的课业负担问题是我国基础教育长期存在的一个顽疾,它严重地影响着基础教育的本质与使命,也影响着学校的办学前景。而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求高中化学老师不但要能讲,而且要能讲得好[1]。新时代的教师,不应当仅仅是传授课本知识的教书匠,更应当是学生品性、品味、品格的塑造者。我们要明白,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即教师要给学生答疑解惑,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地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做出相应的教学调整,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学生的问题。首先是要以旧换新,利用旧知识,层层设疑,引导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进入自我探索、自我探索的状态。其次是实验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有耗时、效率低的缺点,实验步骤繁琐,实验现象不清楚,不利于学生的观察,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所以实验教学应立足于学生对日常生活的了解程度,引导学生能够运用简单的生活用品来进行实验设计,提升学生的学科认知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再次是学法指导,要避免过多的考试,化考试为测验,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制定相应的教学对策,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也避免了题海战术,有效降低了学生的负担。

二、信息应用,高效减负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校里不断引进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技术,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多媒体教学设备,集图像、声音、投影于一体,给教学带来了更多的资源,也方便了教师的教学,为教师节约了很多备课时间。所以,化学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多维教学优势,从视觉、听觉等角度对学生进行感官刺激,并运用现代技术将某些重点和难点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拆分难点,突出重点,把抽象的知识具象化,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也有效地降低了学生由于知识复杂而产生的心理压力。例如:在“有机物合成”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看有关有机合成所用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过程等材料图片。学生在观看之前不知道有机合成需要用多少个反应去进行,也不知道合成需要用多少个反应物。但是通过观看这些材料图片之后,学生会知道什么是化学合成和其他相关知识。视频与图片的形式能够更加形象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实验过程中所用到的仪器设备等内容。教师在结合视频与图片进行讲解时,可以设置成一定的时间窗口,让学生自己对知识进行回顾,根据以往教学经验,如果在这个时间段内学生能够自己对知识再进行回顾,那么在之后的学习中就不会出现因为没有对知识进行回顾而造成的混淆。

三、营造情境,引导互动

实施互动型教育必须依赖于一定的教育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可以通过相互交流而收获更多知识,从而引导他们树立积极的交流意识,更好地实现新时期的教学目标。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繁杂,时代赋予了新时代学生新的任务和要求,因而教师的教学理念也需要与时俱进。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应当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将化学本体性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例如,在学习皂化反应知识时,让同学们通过活动课自制手工皂,通过皂化、盐析、过滤、成型等真实的实验过程,让学生感受知识的生成和发展过程,体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同时,在高中化学课上,有许多有助于创造课堂情景的元素,如生活元素、图片画面以及化学原理等,老师可以通过语言和问题将化学的内容与情景相结合,使同学们能够在情景中进行互动交流,从而解决化学问题,达到学习目的[2]。例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金属及其化合物”相关内容时,可以提问学生:“你知道哪些常见的金属?”大部分学生会回答金、银、钠、铝、铁、铜等生活中较为常见的金属物质。其次,继续指导学生思考这些金属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性,再尝试列举常见化学金属物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过氧化钠做漂白剂、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做食品添加剂等生活中的常见案例,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解释其中蕴含的化学原理,在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同时丰富学生的生活化经验。

四、加强思维,落实内涵

化学思维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高中化学教学任务的重要工作,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借助现代化教学技术,将知识的学习与生产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并从中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比如,在设计“沉淀溶解平衡”课题时,以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依据,首先借助现代信息手段,利用数字传感器实验构建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模型,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利用科学探究、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揭示概念的含义与特征。接着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利用氢氧化镁处理酸性废水及废水中铜离子的真实情境,探索新知,精心设计具有思维阶梯性的问题,开展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互动式教学,以突破教学重难点,传递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最后,以国家的育人目标和环境保护的国策为依托,对学生进行学科思政教育,拓展学生的认知,培养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意识。

结语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下的核心素养,一方面改变了高中化学传统的课堂体系,改革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对学生的考核标准,另一方面让学生可以在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得到全面发展。基于此,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学习情况,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确保学生能够掌握知识及技能,还要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化学课程教学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马新国.基于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10):170,174.

[2]于海英.高中化学课业负担的现状及“减负”对策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1(27):111-11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