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中学历史教学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探索

——《以中外历史纲要》为例

施国瑰
  
三悦文摘·教育
2021年51期
浙江省湖州艺术与设计学校 313000

摘要:为了在中学历史教学工作中帮助学生形成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章针对中学历史教学策略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形成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要基于教材内容为学生建立真实的教学情境,借此促进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同时要利用当地分布的特色红色资源,对于红色精神进行延续。此外,教师要在突破教学空间限制的前提下,不断延伸教学范围,进一步强化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路径

1、创建教学情境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总体看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际上是一种认同凝聚心态,这种心态的建立并非单纯指意识形成,同样也包括神经机制的建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在分析史实的过程中感受历史记忆,并且需要利用具体的知识图谱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本质特征进行抽象处理,确保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大概念能够在历史知识概念框架中逐渐储存,学生能够在解决各种学习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师需要立足于教材的关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建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保障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思考,持续深化对于历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并建立基础知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概念之间的联系[1]。教师需要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并最终形成有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和认同,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设计教学问题情境,逐渐建立有关大观念建立以及史实之间的学习框架。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共同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这部分知识时,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以我国的抗日战争作为核心,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何中国在当时艰苦卓绝的条件下仍旧能够取得抗战的胜利,并且在战后的世界秩序恢复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对历史问题的探索,学生能够从史实出发逐渐深化对于历史的解释,意识到在当时战争背景下,中华民族众志成城对于取得战争胜利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最终形成良好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利用当地特色资源延续红色精神

青少年教育工作的质量对于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传承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始终可以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我国的党史学习教育有效融合,根据不同区域的红色资源为基础进行教育实践。我国在长时间历史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近代百年的历史革命中,各个地区都已经形成了十分丰富的红色资源。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真实状况,针对这些红色资源的内在价值和时代意义进行挖掘,让学生通过经历讲解红色故事、体会革命精神等活动全面强化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并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样,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的教学工作为例,教师可以根据所属区域的红色资源或者是学生熟知的各项抗战案例,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教师要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纵观中国百年革命发展历史,为何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学生能够通过合作探索意识到正是在理想信念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才形成了排除万难的勇气,并且学生也能够理解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党组织的理想信念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实现做出贡献,能够帮助学生在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同时,体会到革命先烈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的精神发展[2]。

3、借助教学空间的延伸强化教学效果

意识必须要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够发挥其价值。在传统的历史教学工作中,教师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和发展并没有形成正确的认知,尚未引导学生将意识运用于社会生活实践中,直接影响教学以及思想教育效果。故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到历史知识教学框架中,并且需要持续拓宽课堂教学空间,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3]。比如,教师可以在带领学生共同学习《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这部分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课外搜集我国为了世界和平发展作出的各项努力,引导学生形成全球视野,逐渐体会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当今和平发展背景下的强大凝聚力,以此为基础,激活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实现不断奋斗的意志。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各种表现性任务布置融合家庭以及社会教育,帮助学生意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价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我国推行的“一带一路”等战略全方位进行分析,并由教师提供相应的参考资料,让学生深化对于历史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借此逐渐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总结

总而言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民族自豪感以及自信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实现作出自己的贡献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基于教材内容形成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初步的认知,配合当地红色资源的开发,将历史知识学习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效融合,配合后续的课后实践,帮助学生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实践生活有效融合,帮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个人的生活实践,形成为祖国发展作出贡献的意识。

参考文献:

[1]黄兆宏,杨倩.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析——以“凉州会谈”为例[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3(03):84-88.

[2]白少双.历史教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初探[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3(14):16-18.

[3]蒋文静.教科书型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以部编版教科书词频分析为例[J].基础教育,2022,19(06):68-7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