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课程思政视域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

吴宁利
  
三悦文摘·教育
2021年26期
西安航天城第六小学

摘要: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课程思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行为方面的能力,以增强他们的自我调节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实践中,可以通过借鉴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的先进经验,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例如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团体活动、个体咨询等,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同时,要注重师生关系、家校合作和课堂评价互动等方面的落实和加强,以思政的教育视角引领学生认知发展,以此更加全面地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关键词:实践;能力培养;多种形式和方法

一、引言

1.论文研究背景:

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随着社会发展和竞争压力不断增大,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需要加强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国家政策的支持:国家高度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指导意见,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论文研究意义:

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该论文探讨了课程思政视域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有助于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提高他们的自我调节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探索多种形式和方法:该论文提出了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进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例如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团体辅导、个体咨询等,有助于丰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3.论文研究目的:

探索课程思政视域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通过研究,探索课程思政视域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为进一步推进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借鉴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借鉴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分析其适用性和可行性,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促进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效果。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概述

1.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和特点:

针对性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具体可行的教育方案,做到因人而异,因势而动。

综合性强: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涉及多个领域,如情感、认知、行为等,需要全面、系统地考虑学生的各方面需求。

2.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情绪管理、应对压力、人际沟通等,提高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

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还旨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包括自尊、自信、自立等方面的能力。

3.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心理健康知识:包括情感管理、认知调整、行为规范等方面的知识。

情绪管理:包括情绪表达、情绪调节、情绪疏导等技能。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课堂教学法:通过讲解、PPT展示、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互动体验法:包括角色扮演、游戏活动等体验式的方法。

三、课程思政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1.课程思政的概念和特点

课程思政的概念:课程思政是指在各门学科课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地思想道德观和价值观,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教育模式。

课程思政的特点:多层次。课程思政要求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还要培养他们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等多方面素质。

全过程。课程思政要求在课程设计、教学实施、考核评价等环节中全面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2.课程思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机遇:增强教育实效性:课程思政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丰富教育内容:课程思政注重多方面素质的培养,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丰富教育内容,提高教育质量。

挑战:教师素质问题:课程思政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学科专业素养,缺乏这样的教师资源可能成为制约课程思政的一个因素。

教学方法问题:课程思政要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课程设计和实施,这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课程思政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课程目标的统一:将课程思政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可以使教育目标得到统一,既能够促进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提高,又能够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观、价值观等素质全面发展。

教学内容的整合:将课程思政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有机地整合起来,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学习到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

师资力量的提升:课程思政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需要专业化的师资力量来保障,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需要加强培训和支持。

4.课程思政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课程思政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可以培养学生正确地思想道德观和价值观,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

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课程思政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增强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

丰富教育内容,提高教育质量:课程思政要求在各门学科课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有助于丰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内容,提高教育质量。

强化师生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课程思政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强化了师生互动的力度,有利于建立更加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教育氛围。

四、思政视角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

压力过大:由于学习压力、升学压力等原因,许多小学生感到压力过大,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情感困扰:在成长过程中,小学生会遇到各种情感问题,如友谊问题、恋爱问题等,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情感困扰和心理问题。

家庭教育问题:一些家庭对孩子的关注和支持不够,甚至存在虐待、忽视等行为,这些都可能导致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网络依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聊天交友等行为增多,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2.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内容单一:部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略了情感管理、行为调控等方面的教育,导致教育内容单一。

师资力量不足:部分学校缺乏专业师资,无法提供高质量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也无法保证教师的心理素质达到应有水平。

教材和评价指标不合理:部分学校使用的教材和评价指标不够科学和实用,没有紧密贴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和现代社会要求。

3.解决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问题的方案

教育内容多元化: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将情感管理、行为调控等方面的教育融入到教育中,实现教育内容多元化。

师资力量建设:学校需要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心理素质,保证教育质量。

教材和评价指标科学化:学校需要制定更为科学、实用和符合时代特色的教材和评价指标,确保教育内容贴近现实社会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结论:

该论文认为,课程思政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将课程思政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可以促进学生从认知中疏通情感和内在心理品质,以此铸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建立更加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教育氛围,同时也可以推动中国教育质量及内涵发展。但是,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内容单一、师资力量不足、教材和评价指标不合理、家校配合不够等。因此,学校需要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强的解决方案,在思政教育的视角引领下,更好地推进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提高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人格品质、心理健康等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德福. 义务教育阶段思想品德课与心理健康教育课整合的思考[J]. 新课程:下, 2013(8):2.

[2]王强. 浅谈做好中学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衔接 [ J ]. 新西部(理论版) , 2016 ( 24 ) : 142 , 131

[3]阮刚. 谈小学思品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 亚太教育, 2016(14):1.

[4]李宗华. 谈如何在小学思品课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J].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8):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