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GPS在高速公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刘丽 刘学荣
  
安防科技
2022年11期
1 身份证号 140225198306152820 山东省 青岛市 266100 2 身份证号 142326198209046317 山东省 青岛市 266100

摘要:GPS系统中的接收机性能与数据处理技术表现较强,所以能够被应用于高速公路工程测量中,体现测量技术应用优势。近年来,基于GPS系统所构建的全球高速公路高精度、快速度、三维坐标以及时间信息测量机制愈发成熟,对于高速公路工程整体建设具有良好促进作用。本文研究GPS技术在高速公路测量中的实践应用,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GPS;高速公路工程测量;应用

在测绘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一些先进的GPS测绘技术在公路工程测量工作中发挥出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对于传统的测绘技术,GPS测绘技术的应用在测量工作效率精确性以及便捷性上都得到了全面提升,因此,受到了工程测量单位的高度重视。GPS技术是近年来科技发展所兴起的一种高新导航定位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具有更高的定位精确性和自动化控制功能,在公路工程测量工作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应用GPS技术可充分发挥精确的定位功能,有效配合地面控制网及识别系统,建立起一套更加科学、完善的工程项目测量机制和方法,不仅能全面提高公路工程项目测绘工作的精确性和测量工作范围,而且可以降低测绘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实现项目工程建设单位的更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GPS技术在公路工程测量工作中的应用优势

1.1测量范围更广

在应用GPS技术对公路工程进行测量过程中,基于GPS系统的应用可以有效提供相应的坐标磁场和测量工作时间等多种信息内容,不仅能全面提高测量工作的适应性效果,而且可以在特定的测量工作环境下完成相关的测量试验。随着公路工程项目测量技术的不断革新和优化,GPS技术在项目工程测量工作中发挥出的作用和优势越来越明显,如在公路桥梁、地壳预测、大地测量等工作领域中,该项技术的应用日渐成熟,使得整个测量工作的可操作性更加简单,获取的测量数据精确度也得到了全面提升。

1.2测量精度更高

应用GPS技术开展工程测量,可以充分使用模型和相关测量工作软件,根据已有的地形图像信息资料,有效确认需要测量的工作对象,然后,通过使用空间卫星定位技术方法来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相对于传统的工程测量技术,在定位精确度上更高,测量数据误差更小,并根据相关测量实践工作分析,在50km范围内测量工作误差量仅为6~10m,在50~500km范围内测量误差量仅为7~10m。在公路工程精密定位测量工作中,GPS技术测量工作误差量相对于传统的测量技术方法精确度更高,如在1~300km的工程精密定位测量过程中,GPS技术所获取的测量数据精确度可以得到全面提升。

2  GPS技术在高速公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要点

2.1建立GPS控制网络

在建立GPS控制网络开展高速公路测量过程中,需要首先初步确定GPS点位和线路,做好定位工作,确保GPS点控制网络设计到位。然后进行GPS选点和埋石,架设GPS观测仪开展正式观测工作,需要结合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建立控制网加密机制,计算导线点坐标平差,保证计算到位。在建立GPS定位操作机制过程中,分析相关路线并做好定位,积极开展外业测量任务,确保相关人员对高速公路进行初步勘察与分析了解。建立高速公路针对GPS点位的勘测机制,保证提高测量等级,结合相关技术机制满足联测与复测要求。必须结合GPS控制网设计内容调整控制网点设置过程,做好相应技术划分,保证充分展现控制网设计内容,确保布点实施公路有效优化,满足高速公路地形地貌建立检测机制,配合GPS控制网布设相关技术内容,提高测量精度。在卫星接收过程中深入了解GPS电网控制设计精度,综合考量相关设计方案优化过程。就整体而言,还需要建立GPS首级控制网,结合高速公路沿线地貌环境分析技术操作过程,确保卫星接收过程中GPS点控制网设计精度有效提高,为此需要至少架设4个GPS观测点,确保点位坐标测量到位,最大限度加快测量速度,保证测量全线工作实施到位。在建立GPS系统模式机制过程中,需要保证技术规范,并优化到位,满足现场点位置记录有效,提高测量精度,提升测量水平。在架设GPS观测仪开展观测过程中需要保证测量共同时间,切实满足高速公路工程建设规范技术要求。结合相关操作过程明确观测时间,建立观测等级机制。充分利用GPS观测数据并加以处理,结合数据分析软件建立高速公路基线结算与校核机制,保证GPS控制网平差距计算到位。在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所生成数据格式不同,根据国际标准格式进行数据转换,要结合多种格式建立数据结果精算比较机制,结合平差结果精度较高软件建立测量机制,确保计算过程快捷到位,满足计算过程建立平差报告机制。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展开一系列的人性化调试机制,结合优秀数据处理相关测量结果即可。要对GPS管理过程进行分析,建立控制网络并予以加密处理,结合计算过程分析相关操作内容,建立人性化调试机制,保证结果数据处理正确到位。在高速公路高程测量过程中需要根据路线进行分析,建立GPS点分布数据分析机制。结合每一段单独附合导线开展测量工作,确保每一段附合导线都能起始于指定GPS点位置,辅助完成高速公路工程测量过程。在建立平差机制过程中要进行积极计算,确保结合导向传输数据,保证数据计算系统计算到位,满足角度与距离平差分析技术要求。

2.2形成动态测量技术机制

要发挥动态测量技术水平,满足测量机制应用要求,建立动态测量机制,其技术特点是实时动态定位,在高速公路测量应用中配合动态定位技术实现载波相位观测过程,了解实时差分技术体系构建过程,满足技术突破要求。即要建立三维坐标分析机制,确保优化动态数据内容,形成不同动态测量机制,分析相关管理工作机制,确保点位精度测量到位。这一点要结合无线电传输设备展开分析,确保流动站测量计算到位,满足三维坐标测量要求,不断提高测量精度,实现对卫星数据通讯的连续观测。在流动站方面应该设置与卫星信号相关联的接收机,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接收基准站观测数据,保证随机计算相对定位原理实时到位,满足流动站三维坐标与测量精度要求。在对基准点与待测点进行实时监测过程中需要了解基线变化,分析其计算结果状况。如上所述,充分利用GPS静态与动态两种定位技术可以高效率、高精度实现公路平面控制测量,最大限度减少作业强度并提高工作效率。而随GPS技术的不断优化完善,其针对高速公路的测量初始化时间也在逐渐缩短,精度逐渐提高,这对高速公路工程单位的测量前期控制与施测过程安全性提升都有利。必须控制公路GPS控制网间隔点,有效控制间隔位置,如此划分公路等级,确立布网方案,确保测量精度满足等级要求,建立高速公路GPS控制网。

3结语

总之,在高速公路工程测量中应合理运用GPS技术,确保其发挥实践应用技术价值。在应用技术要点过程中要保证测量成图,并建立相关技术控制依据,围绕控制网络明确公路区域具体宽度。同时也要结合高速公路勘测阶段配合GPS构建基础放样机制,最大限度提高测量精度水平与原始数据提取精度。此外,要结合施工阶段分析设计要求内容,确保GPS控制网络实施原地放样机制,明确构造物放样水平,提高高速公路改造效益。

参考文献

[1]刘相灵.GPS技术在公路工程控制测量中的应用思路探讨[J].2021(15):35-36.

[2]孔大兴.GPS在高速公路平面控制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交通世界(上旬刊),2021(10).33-3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