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图像处理的地铁屏蔽门防夹系统研究
摘要:从防夹系统研发入手,将计算机技术与地铁屏蔽门控制进行结合,采用图像处理的方式对地铁屏蔽门周围环境安全进行判断,同时将结果与屏蔽门就地控制系统进行联动,降低屏蔽门夹人夹物概率,提高地铁运营安全。
关键词:列车屏蔽门 屏蔽门异物检测 屏蔽门图像处理
一、背景
地铁站台一般为直线形,但受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影响,部分城市的地铁站台被设计成曲线形,如上海、重庆的部分地铁车站。由于地铁站台的位置、布局设计不同,因此对检测地铁站台门与列车门间是否存在异物的方法也不同。目前,除了人工检测(即通过在列车头瞭望列车尾处灯带的完整性,判断站台门与列车门间是否存在异物)外,还有自动检测异物的方法,其大致可分为物理检测和自动防夹 2 种类型。物理防夹主要包括防夹挡板和防爬板等。而自动防夹包括红外光幕防夹技术,激光雷达防夹技术等。但是以上方法均存在检测精度小,误报率高等问题。为了提升屏蔽门防夹系统的稳定性和精度,应寻找更加精确的方法。
二、整体方案设计
我们的研究内容是实现屏蔽门的防夹人夹物的功能,以及实现列车和屏蔽门之间的关联关系。如今地铁系统中已有的防夹措施各有优势,但是各类夹人夹物事故的出现反映了此类问题依然没有完全解决,屏蔽门的防夹存在进步改善的空间。现在部分的地铁屏蔽门依然是人工的检查,首先确认屏蔽门是否关闭,是否夹到杂物,再反馈到控制室启动地铁。这种方法效率低下,且人视存在视觉盲区,同时需要一定的反应时间;部分地铁站采用屏蔽门统一操控检测的方式,对屏蔽门是否存在异物进行相应的检测,一定程度上解决屏蔽门夹人夹物的现象,但检测精度过低,覆盖范围过小。所以本项目预计从防夹系统研发入手,将计算机技术与地铁屏蔽门控制进行结合,采用图像处理的方式对地铁屏蔽门周围环境进行判断,同时将结果与屏蔽门就地控制系统进行联动,降低屏蔽门夹人夹物概率,提高地铁运营安全。
利用图像处理的技术进行屏蔽门防夹系统的研究,本质上是机器视觉方面的研究。采用视频处理的方法,能够实时判断列车车门和站台屏蔽门之间是否存在异物,并作出智能化的判断和决策,以保障列车安全节能运行及乘客的安全。主要利用:视觉传感器、PLC控制器、以及信号交换机,所述视觉传感器和信号交换机均与PLC控制器连接,由其控制检测和信号发送交换;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包括信号交换机、中央控制器、以及地铁屏蔽门和列车门控制器。现阶段监控摄像的普及,为项目实现提供了现实依据;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更新,为构建高效实时的检测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撑。图像匹配技术是一种图像处理的方法,基于图像差值的最小匹配位置。在远焦光学中。相机的平移和旋转仅仅带来被测图像的偏移。利用这个特点可以对视觉传感器中固定目标的的特征量进行匹配,以获得视觉传感器因为外因造成的旋转和偏移。从而对特征光源应该出现的位置进行补偿,也就是整个系统允许振动造成微位移的原理。
三、方案设计
项目技术路线大致描述为:首先利用摄像机采集列车头 / 尾处端门外的屏蔽门周围环境的监控视频数据,然后将视频截取成图片,通过对图片进行预处理,按照公式(3.1)进行二值化:
获取图片内的异物图像,设置程序,然后利用机器视觉的方法检测其原始图像内是否存在异物,最终自动判断地铁站台门与列车门间有无异物存在,如果有异物就对系统发出警报。其次利用红外激光图像视觉红外线探测器(图一、图二)的位置在车门和屏蔽门间隙的左右两侧。列车车门和站台屏蔽门完全关闭后,设置在两侧的红外线光幕探测仪会自动发射出红外线,形成一道光幕屏障,如果两扇门之间夹有异物阻断光幕,探测仪会在第一时间发出警报。如果没有物体阻断光幕,接收器能够接收到发射光的信号则表示正常,可以发车。
四、图像处理的优点
利用图像匹配技术检测更可靠,降低了设备对准的要求。无论在安装时,还是在使用时都不需要严格的对准要求。系统通过视觉计算自动补偿特征光出现位置的偏差。采用约定时域0、1调制的光强信号。排除背景干扰。降低偶发干扰的概率,并能自检光源失效状态。采用与特征光匹配的窄带滤波技术,排除90%环境光干扰,采用偏振技术排除车体反射光的干扰,可以很快完成对于屏蔽门与车门之间异物的检测。
参考文献
[1]广州天赋人财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机器视觉的屏蔽门和列车门防夹超限监控系统及方法:CN201410331163.8[P]. 2016-02-10.
[2]张长兵,蔺聪聪. 地铁屏蔽门防夹的分析及处理[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1):1533-1533.
[3]黎卓虹. 屏蔽门防夹人激光探测装置安装方案探讨[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19):2.
[3]杨鹏宇. 两种地铁屏蔽门防夹人措施的对比浅析[J]. 科技展望, 2016, 000(019):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