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叠合梁板关键施工技术分析

李志鹏 李国荣
  
安防科技
2023年17期
浙江富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省 杭州市 310052

摘要:在我国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建筑行业的施工技术正在不断完善。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中,叠合梁、板是非常重要的承重结构,其极大程度地保障了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叠合梁板关键施工技术进行分析,深入研究了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和要点,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助推我国建筑事业蓬勃发展。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叠合梁板;关键技术

在装配式建筑中,针对叠合梁和叠合板的施工,施工单位必须对整个工程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以此为基础,深入分析相关施工技术原则,再通过较为完善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叠合梁板关键施工技术,有效地满足组合梁板在施工和应用中的实际需要,确保建筑施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1.项目概要

以一项高层住宅项目为例,建筑楼房共4幢,地下2层,地面29层,总建筑面积13628.74平方米。在本项目中,施工单位采用了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其总装率达到70.2%,抗震防裂设计达到8度。本文着重分析了这种组合结构的高层住宅建筑工程中的叠合梁和叠合板的施工工艺及应用。

2.施工中常见问题与控制要点

2.1现场条件满足钻孔施工的需要

问题:施工场地北边是斜坡,斜坡斜度为45度,旋转钻机的重量较大,无法在斜坡上进行操作,这给五个最北边的钻孔桩的施工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控制要点:施工单位可采用分层挖掘的方法,使用掘进机挖出两个平台,在每个台阶上分别设置2~3个桩位。另外,为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斜坡变形的监测。

2.2在钻孔工作中遇到硬岩

问题:旋挖钻机主要用于砂土、粘性土和粉质土。根据勘察报告得出,工程场地虽然以粉质土为主,但旋挖钻机在进行挖掘工作时,遇到了一些坚硬的岩石,这就造成了钻探工作的难度提升。

控制要点:通过与设计单位协商,施工单位在不影响整体设计强度的前提下,应将根桩间距进行移动。当桩位确定后,施工单位应立即将其反馈到设计单位,使支撑强度的检查工作有序进行。

2.3钻孔处崩塌

问题:在钻探回填土、流砂层、松软层等地质层时,常因施工单位对钻孔速度的控制不够合理,导致出现塌孔情况。

控制要点:当出现地下水位较高的情况,施工单位要调整施工计划,根据设计要求,提高护筒,增大水头。当遇到地下障碍物时,施工单位应及时清除剩余的水泥块。当塌孔问题较为严重时,施工单位应对塌方部位进行测量,并将砂石与粘土的混合料填入到塌方深度1~2米处,在混合料达到一定的硬度后再进行钻孔工作。

2.4直径缩小

问题:缩径是指由于桩径未达到设计指标的情况。在施工中,粘土层与水接触后,粘附力降低,出现体积膨胀的情况,造成井壁径向应力比井口高和井眼直径小于钻头直径的问题。

控制要点:施工单位应选择具有直径保证的钻头,其直径必须符合设计的钻孔直径值。另外,施工单位要定期对钻头进行测量,一旦发现有误差,要及时纠正。在进行易缩径孔处的工作时,施工单位可以适当地提高泥浆的粘性。对于容易产生缩径的部分,施工单位可以采用多次扫描的方法来增大孔径[1]。

2.5桩身孔偏斜

问题:岩层的非均质性往往会使桩孔与原来的设计偏差产生误差。

控制要点:施工单位要保证施工现场的平整,钻具安装工作要竖向、平稳地进行。钻孔期间,施工单位要定期进行计量工作。钻头、钻杆等部件应在施工前进行逐一进行检查、调整,施工单位不得采用已弯钻头。在钻孔过程中,若遇到较硬的地层或障碍,施工单位不得对其用力挤压,应控制钻进速度,以缓慢、平稳的状态将钻具向前推进。对于已发生偏移的钻孔,施工单位要及时调整钻速,采用往复扫孔的方法对其进行纠偏[2]。

3.叠合梁、板施工技术

3.1叠合梁和叠合板的支撑技术

以上文所提项目为例,该项目将独立的三角形支撑架作为叠合梁、叠合板的支撑系统。支撑技术主要包括测量、放线、单支、方木横梁的安装等环节。

在安装支架之前,施工单位应对场地进行清扫,清除地上的所有垃圾。清理完毕后,施工单位要对独立三脚架进行定位和放线。在放线时,应注意,独立立杆与墙侧的举例不能少于300毫米,不得超过700毫米。

测量放线:按叠合板图纸的要求,施工人员要在地面上测设各叠合梁和叠合板的单独支撑位置,并用红色颜料进行标记,便于接下来环节的施工工作的开展。

独立支座:根据测量设置的独立支座点位,施工人员要将三角支座与支撑立杆连接,依次完成各叠合梁和叠合板之间的支撑工作[3]。

方木横梁的安装:首先,在每个单独的支杆和墙壁上,施工人员要用水平尺测量出0.5米的线量。其次,在两个垂直的独立支撑顶板中放置一个长、宽各80毫米的方形柱子。最后,再用卷尺在0.5米处测量方木的顶点高度,然后由操作者在楼面上转动调整设备,使顶面标高与测量点一致。

3.2叠合板现浇节点模板技术

叠合板现浇节点模板技术主要包括下料、模板组装、模板装配、模板固定等环节。

下料:施工人员要依据后浇节点宽度的不同,在各边加50毫米处进行下料工作,模板的长度需要以现浇节点的长度作为基础进行下料。另外,各钢筋混凝土梁的长度,需要在现浇节点的长度上减去30毫米。此外,施工人员应在两端模板在实际浇筑节点宽度的两边各加100毫米处进行下料。为了避免板缝露浆,施工人员还要在模板的板缝区域内加3毫米厚的三层板。

模板拼装:施工人员要在地面上铺设两块木板,然后将模板平放在木板上,每一端距地面15毫米,模板的两边应与方木立边平行,并将模板固定在方木上。

模板安装:施工人员将组合好的模板悬挂在单独的支架上,并调整好模板两端的距离,使模板的位置与现浇节点的位置相一致。

模板固定:在模板安装完毕后,施工人员要用钉子将模板与独立支撑架的横梁固定在一起,避免模板移动。

3.3叠合梁和叠合板的现浇节点混凝土技术

该施工技术主要包括施工准备、混凝土制造、混凝土输送、叠合梁板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等环节。

施工人员应当在同一时间内对叠合梁、板进行浇筑工作,采取赶浆法,首先浇注叠合梁,然后按梁高度进行分层浇筑。从一端浇注至叠合板的底面时,施工人员再将梁与板一起浇注。

3.4叠合板的吊装技术

在起重工作开始之前,施工人员应按施工计划对叠合板进行系统编号,准备就绪后进行吊装。施工人员要在叠合板上预设中心十字线,在吊装工作进行时,施工人员将楼层控制线提前投测到工作层并作出记号,叠合板的位置可以由叠合板上的十字线与楼层控制线为基准进行准确定位。叠合板的吊装工作是从上而下、垂直降落的,施工人员要在作业点顶部30厘米处停住,工人人工调整好叠合板的位置,再使其缓慢下落。当叠合板初步安装工作完成后,施工人员需依据之前在墙壁上测量的0.5米的控制线,调整好支架上的可矫正螺钉,以此反复检查顶点高度。

结束语:综上所述,为保证建筑工程中叠合板的施工安全,提高叠合板、梁施工技术水平,施工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时监测叠合板施工中各个承重工具的应力、位移情况。并且,施工人员要从叠合梁、板的生产、运输工作、吊装工作、混凝土浇筑工作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致力于提高工程质量,为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赵文鹏.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梁板施工技术研究[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0(06):114-115.

[2]郑宏飞,张志,张昊.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叠合梁板关键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2020(10):72-73.

[3]付喜然.房屋建筑施工中现浇梁模板施工技术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20(04):149+15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