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技术审查的智能化探索
——以珠海市为例
摘要:本文梳理了各地对控制性详细规划自动化审查的方法与经验,结合不同的审查工具构建方法,从标准化、智能化控规技术审查工作的角度出发,文章以珠海市为例,基于FME系列软件强大的数据转换及处理功能,构建控规成果技术审查工具,实现了控规成果完整性检测、规划衔接性检测、控规前后差异检测、入库数据规范性检测等方面的自动化审查,并按标准化模版生成审查报告,从而极大地提升了控规技术审查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规划管理,FME
1、引言
控制性详细规划(简称“控规”)的雏形诞生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的80年代初期,借鉴了美国区划条例(Zoning Regulation)的经验,在后续四十余年中,结合我国的规划实践基础,发展成如今全国省、市、县三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体系,已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成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模板。
随着控制性详细规划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在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管理实践中,逐渐发现在控规成果审查的过程中会频繁出现大量的同质化问题。这些控规编制产生的成果质量问题往往要到规划实施阶段才被发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不得不开展勘误修正,甚至是通过规划调整来弥补,导致规划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压力,影响控规的法律效力。[1]
传统的控规技术审查手段往往依赖工作人员的审查经验,即使出台规范的审查制度,也无法统一规划成果的质量标准,审查效率也较低。2023年3月,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加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要强化详细规划编制管理的技术支撑,要加快推进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的数字化转型,依托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系统,按照统一的规划技术标准和数据标准,有序实施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监督全程在线数字化管理,提高工作质量和效能。”由此,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进一步提高规划编制、审批的管理效能是规划主管部门下一阶段需要完成的目标。
2、各地控规智能化审查方法与经验
为提高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各地均对控规编制、审查出台了相关的审查制度文件,而面对人工审查工作量较大,基础数据更新频率较高,审查效率不能满足全国各地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要求,因此,各地结合地块控规管理制度开发了各类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审查管理的信息化工具。例如,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组织研发的“控规通”、“控规技术审查工具”、“控规全流程管理系统”等软件,实现控规编制成果规范化、控规管理全流程可视化、控规技术审查智能化;上海市规划和资源局牵头建立“大规划”系统,整合规划编制、管理、审查功能,进一步精简审批流程、优化市区分工、提高审批时效;综上,各地为保障控规成果质量,避免因成果编制质量导致的控规修改修正工作,都采用了信息化手段进行控规技术审查,提高了控规技术审查的效率与准确性,也维护了控规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3、珠海市智能化审查系统的构建及应用
3.1控规审查难点
控规审查涉及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等多学科内容,对审查人员的专业性、审查人员对审查内容的熟悉程度等有较大的依赖,且仅凭借人工审查耗时、耗力。[2]以珠海市为例,《珠海市自然资源局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技术审查制度(试行)》,市自然资源与规划技术中心受市局科室委托,开展成果技术审查工作,控规批前编制成果的审查内容主要有资料完整性、与相关规划的衔接性、成果内容的规范性等,均可进行规则化后,使用计算机进行自动化审查。而控规批后入库成果的审查内容更是包含69个数据图层的反复审查工作。因此,借助有效的智能化审查工具,能极大的减轻审查人员的工作负担,实现审查效率和审查结果准确性的提升。
3.2系统设计
该系统采用B/S架构,主要功能基于服务器端安装的FME Server软件,FME Server是一款可拓展的空间ETL(Extract-Transform-Load)工具,可以从不同类的源中提取数据,对其进行数据转换,同时具备处理空间数据所需的能力。同时,该软件采用面向服务即SOA的结构体系,将FME Workbench软件搭建的功能模版上传至FME Server,即可提供强大并可拓展的服务接口。例如,文件上传/下载服务、文件验证服务、空间数据的转换分析服务,任务进度查询服务等。平台的用户端主要由HTML、JavaScript等技术组成基本框架,对FME Server发布的服务接口进行统一封装处理,构造一个可供审查人员进行审查文件管理、发起自动化审查任务、查看任务进度的网页,方便审查人员在不同的电脑环境下使用。
3.3功能设计
系统主要根据《珠海市自然资源局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技术审查制度(试行)》及《珠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入库标准(2020版)》所要求的审查内容,转译后建立珠海市控规审查规则库,结合FME强大的空间分析、数据转换能力,以规则库为基础,构建以下功能模板,其中包括控规成果完整性审查、制图规范性审查、规划方案衔接性审查、控规前后差异性审查、入库数据规范性审查等审查功能,并支持标准化的审查报告的生成。
3.3.1功能点构建:文件验证及数据有效性检测
文件验证及数据有效性检测用于控规成果完整性、入库数据规范性等审查功能,主要根据FME Workbench的读模块进行文件路径读取,获得目录路径后,通过FeatureMerger转换器将获取路径与标准的文件命名规范表进行目录名称的匹配,匹配正确无误后,将正确的目录路径输入至FeatureReader转换器,验证数据的有效性。
3.3.2功能点构建:数据完整性、规范性检测
数据规范性检测用于控规批后成果建库后,针对数据库成果录入的完整性及图层格式的规范性检测,在明确数据库标准的基础下,利用FME Workbench的FeatureMerger转换器,将已暴露数据格式的数据库与标准规范进行匹配,检测数据库是否完整,数据格式是否符合标准规范,同时通过Tester转换器,对入库图层必填字段属性进行空字符串、值域等条件判断测试,汇总错误信息后输出检测结果。
3.3.3功能点构建:图形拓扑检测
图形拓扑检测是针对控规用地方案、管理图则中的制图规范性问题检测,借助FME Workbench的AreaOnAreaOverlayer、NeighborFinder、GeometryValidator等转换器,对控规的地块边线、道路三线进行图形拓扑检测,确定存在拓扑错误的问题图斑后,通过Bufferer、TextAdder转换器在问题图斑周边生成缓冲区并标注错误信息,输出带有错误信息注记的拓扑检测结果。
3.3.4功能构建思路:空间叠加分析
空间叠加分析功能用于控规成果编制阶段中,检测控规用地方案是否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上位规划、专项规划是否有做好衔接工作,同时也可以根据图形的空间关系,自动识别控规用地方案前后修改内容。通过FME Workbench的AreaOnAreaOverlayer、SpatialRelator转换器判断图形间的空间关系并挂接属性,将同一位置的控规用地性质与上位规划、专项规划挂接,再通过Tester转换器判断是否存在冲突。
4、结语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改革背景下,珠海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之一,应积极探索学习智能化审查方法,加强规划信息化的技术力量。本文针对传统人工审查存在的弊端,以珠海市控规审查制度为例,提出基于FME构建控规成果的在线智能化审查系统,采用自动化工具辅助人工审查,保障了控规审查流程的时效性与准确性,也进一步提高了控规编制成果规范性,提升控规规划成果编制质量。
参考文献
[1] 罗瑨. 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审查方法探究与实践[J]. 工程建设与设计,2021(24):202-204.
[2] 陈东梅,彭璐璐,马星,等.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南沙新区详细规划成果智能化审查研究 [J].规划师,2021(14):4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