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研究综述

过春琰 崔乐
  
安防科技
2023年42期
无锡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21400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城市不断增多、线网规模持续扩大,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压力和挑战也日益加大,突发事件频率和类型越来越多。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自身存在人流密集、空间密闭、发生事故后救援难度大等特点,其安全隐患及所产生的后果会更为严重。因此,通过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的手段在突发事件发生初期甚至发生之前,及时调配各类应急物资和人员,提升事发地所在城市的应急处置能力,可以有效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危害。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策略

引言

城市化建设快速推进背景之下,经济社会得以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数量急剧增长,交通情况逐渐地恶化。此时,简单的道路扩宽已经难以满足车辆通行的需求,更改善不了城市交通现状,城市交通系统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各大城市开始发展自己的轨道交通事业,轨道交通成为了新时期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向。所以,在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过程中,各个城市都需要依据自身的特点以及地理环境,做好客运量的预测工作,规划出符合城市发展的轨道交通系统,推进城市建设发展。

1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特点

1.1投资规模大

站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角度分析来看,由于该类型的工程项目有着投资规模大、投资成本高等特点,单公里综合建造的费用偏高,必然会给地方政府的发展带来沉重的财政压力。目前,国内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方面,单条线路建设的周期偏长,特殊站点的建设时间也比较长,最终会带来更多的资金消耗。

1.2协调难度大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中,其位于城市主干道及中心区域,这也意味着施工空间比较狭小。再加上,施工线路很长,存在诸多影响因素,如管线迁改、征地拆迁、施工扰民等,涉及到的人群多,必须经过各部门的配合与协调,方可确保项目的顺利建设。

1.3管理要求高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的建设,有着范围广的特点,如深基坑开挖、爆破、大型起重吊装设备安装及拆卸等内容,使得项目有着一定的危险性。再加上施工地点往往在繁华的地带施工,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必然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所以,在轨道交通项目建设中,有必要对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管理,实施相应的措施来进行相应的控制。尤其是针对关键性的项目建设上,一是要做好相应的分级管控工作,而是要执行专项方案并进行科学论证。

2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管理制度不全面

城市中,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极为关键,但是就目前而言依旧存在各种问题和不足,管理制度缺乏系统性和完善性,建筑行业中,若管理制度缺乏完善性,一旦其产生各种问题,则无法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进行解决处理,一般都是在问题产生之后对规章制度进行制定优化,这一管理制度的制定方式并不能使社会发展现实需求获得极大满足,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其可能会产生的各种问题进行思考,不管是在地铁还是轻轨试运营期间,都需要对问题进行整体性思考,以便及时对制度体系进行健全完善,但事实上需要从自身需求层面出发对问题进行思考,所以实施期间在很多层面都呈现出一定的独特性以及局限性,这一现象并不能在较短时间里适应各行业的管理体系。

2.2运营资金相对不足

因为轨道交通建设以及运营存在特殊性,再加上轨道交通初始投资来源相对单一,不管是在建设还是运营过程中都会产生资金短缺,使轨道交通运营以及发展受到约束。当前在我国轨道交通建设中,尽管其融资渠道获得了一定拓展,但是为了能够使部门垄断经营这一现状获得有效改善,促成多元化资金融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

3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

3.1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现有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涉及公安、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安全监管、地震、气象、铁路、武警等不同部门,随着城市轨道应急管理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逐步整合现有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部门,建立健全应急工作的体制和机制,设立执法协调机构,实现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压实应急管理责任,打造高效率的应急管理体系。

3.2应急法律法规日益完备

完备的应急法律法规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依据和保障。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和新变化,应急管理工作要求不断制定、修订应急管理法律法规,推进应急预案和标准体系建设,尽快形成适应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特点的应急法律法规体系,一方面使得法律法规具有可操作性,另外一方面使得相关法律法规之间相互协调。

3.3注重人员培训和系统维护

为了能够使列车的正常运行获得确保,需要严格规划各阶段工作,针对工作人员展开考察,进而提高工作有效性。同时还需要依照岗位的不同提出相关要求,对工作人员的道德培养加以关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期间,各项工作人员相对紧急,因此管理人员则无法使其协调效果获得充分展现,并且工作期间整体效果也会随之受到影响,可见及时展开团队管理就显得极为关键。与此同时工作期间不仅需要注重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还需要对提高对于突发事件解决的能力。一旦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产生了各种突发事件,则需要在第一时间撤离相关人员,在记录有关事件的同时为事故的后续处理予以有利保障。一般情况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对于交通设施有着较高的依赖性,尽管交通设施质量相对较高,但是在外界环境以及长时间运行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很容易产生各种故障,所以为了能够将故障风险降到最低,要科学管理交通设备以及系统并对其进行维护,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减少安全事故隐患,使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系统可以为人们出行提供便利。

3.4加大安全管理资金投入

城轨运营中涉及的环节众多,各环节中的安全问题还可能交叉,因此,运营中各项细节都要有效分析,加大对安全管理的资金投入。首先,增加装备、技术方面的投入力度。新时期,既要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施设备的先进程度,又要适时地更新改造设备以确保其安全运转、工作,防范因机械设备导致的风险事故。同时,还应当引进或升级当前的技术等级,优化作业环境及使用管理系统。其次,强化标准化安全质量管理力度。按照行业及上级部门的规定制定安全质量标准化程序,并通过实践、检验形成安全管理模式。加强管理并制定年度、季度、月度安全风险预控管理计划,将标准化贯彻落实。将安全运营中可能存在的隐患列为重点排查对象,强化和提高薄弱环节。最后,增加对安全培训的投入力度。安全是运营的前提,要做好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及教育工作。确定安全管理机制,强化监督和奖惩措施,确保员工能掌握安全培训内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已从单一线路发展为网络化运营阶段,行业监管和运营管理压力越来越大,也更具挑战性。企业应充分地利用培训学习机会,提前思考谋划、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使学员能够学以致用。

结束语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是政府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研究可以改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现状,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可靠、便捷、舒适、经济的城市轨道交通出行服务。本文梳理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并提出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参考文献

[1]王栋.城市轨道交通PPP模式下财务管理策略分析[J].运输经理世界,2022(29):51-53.

[2]林禾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模式的研究[J].运输经理世界,2022(20):4-7.

[3]张媛媛,袁言臣.城市轨道交通档案管理现状与优化路径探究——基于9市轨道交通集团调研分析[J].档案与建设,2022(06):61-6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