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标准化管理的船闸养护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摘要:近些年,伴随我国社会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促使我国水运物流事业迎来了很多的发展商机。基于水运物流具有运输量大、成本低等优点,其现已成为我国交通运输业的重要构成部分。但现如今,随着水运物流吞吐量的大幅度增加,使得传统的船闸养护管理方式已经显露出了明显的不足。为此,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建设标准化的船闸养护信息管理系统,迫在眉睫。本研究依据实际工作经验,对基于标准化管理的船闸养护管理系统建设意义、原则以及要点等相关内容展开探讨与研究,期望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工作启发。
关键词:标准化管理;船闸养护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引言
船闸作为一种通航建筑物,其运营情况和效能直接决定了水路运输的优越性。船闸由各种设施、设备、系统组成,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故障都有可能引发重大安全事故,所以船闸的健康稳定运行是实现船闸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伴随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持续提升,各个船闸的过闸船只数量和货物运输量持续上升,这对船闸管理机构的养护管理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故而,利用信息化手段建设标准化管理系统,以实现全面、科学和高效的船闸运行管理目标,成为一项重点工作。由此可见,对基于标准化管理的船闸养护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做出分析与阐述,很有必要。
1、基于标准化管理的船闸养护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意义
当前,船闸运行维护工作养护对象多、工作繁杂,对养护人员技能水平要求较高。因此,在日常巡检工作中,需要配合完备的巡检规章流程,完善的管理制度,对相关的工作内容进行详细的规定,并形成规范化的巡检台账,供养护人员在执行日常巡检工作中进行填报。此前,船闸设备、航道的常规巡查、故障报告和保养任务主要依赖于口头、电话或书面的记录方式。这种做法存在一些问题,如报修反应不够迅速、故障修复过程缺乏记录、处理结果的交接并不规范。此外,事后对相关纸质台账的收集和整理也非常耗时耗力,这使得维修人员的工作难以顺利进行,并且管理起来也比较困难。故而,对于标准化管理系统的建设需求越来越紧迫,其建设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能够为船运产业发展开拓更多的空间
在传统的船闸养护信息管理系统中,混乱的情况相当明显,这不只削弱了船闸运营系统的基本运作效能,也使得它无法直接与其他系统连接,故而很难增强自身的优势。特别是在经济增长迅速的城市中,大量的水运需求和其他领域的协作的重要性也使得船闸管理系统中的混乱更加突出。建设标准化管理系统,能够促使船闸养护信息管理系统的混乱状态得到大幅改善。这样一来,不但可以提升其自身的管理效率,而且还能够直接地与其他领域进行技术或相关项目的合作,继而促进我国船闸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1.2能够满足自身发展需求
在21世纪初,由于船闸养护信息管理系统的子项数量相对较少,所以,即便其标准化水平不高,也能够满足当前阶段的基础发展需求。然而,随着各个领域的不断进步,对设备保养、计划评估和相关资源的调配需求日益增加,这也表明了船闸管理经济的成长必须达到标准化。以江苏省为例,养护系统按照《江苏省交通船闸养护系列标准》、《江苏省内河航道养护标准化文件汇编》等系列标准制定业务功能。
2、基于标准化管理的船闸养护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原则
2.1管理模式的统一性
当前的船闸管理系统中,子项限速的增加导致了涉及的主体之间的显著差异,例如船户和管理人员之间的差距就相当大。所以,建设标准化的船闸养护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统一的管理方法,统一养护流程,系统根据航闸养护工程分类,实现养护管理流程化、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并统一数据格式系统汇聚整合航闸基础设施设备、工程实施进度、养护计划、巡查记录等信息,实现数据的标准化处理、统一管理、分布式存储、数据交互对于运行系统中的不确定性或其他非标准的数据,应当立即予以处理。
2.2数据交互模式的高效性
通过综合分析以往工作经验可知,通过建设统一且规范的船闸养护信息管理系统,系统内的数据应用和呈现方式都会有所上涨,同时,数据的相互影响压力也会随之增大。在此背景下,若无法有效地处理新的数据,则会对确保信息化管理的统一性产生不良影响。故而,在建设标准化的船闸养护信息管理系统期间,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注重数据交互模式的构建,并尽量将数据予以分类处理,通过实施差异化的供应终止策略,以提升各版块人员的数据交互能力,这样才能满足高效的数据交互需求。此外,基于船闸养护信息管理系统本身具有一定的地方性交流需求,所以当船闸养护信息管理系统达到一定规模时,还需要将资源集中在各个地方的数据交换功能方面,以便保证船闸养护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能够覆盖更广范围的管理网络。
3、基于标准化管理的船闸养护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要点
为了能够确保船闸养护信息管理系统的标准化建设目标得以实现,则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保证相应工作任务的顺利、规范完成。
3.1系统总体架构
根据实际状况分析,船闸标准化养护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应当遵循层级化和模块化的设计原则,在这种情况下,就能够保证该系统能够拥有热插拔的特性和极高的灵活性,从而能够迅速响应业务需求的改变,这样就能够大幅提升系统的可扩展性。
3.2系统数据中心
事实上,数据中心在船闸养护信息管理系统中占据了十分关键的位置,其通过工程编码作为连接点,构建出一个能够以船闸的所有工程信息为核心的数字化管理平台。由于这种编码是统一设计的,故而该数据中心也拥有标准化的特征。这个数据中心包含了所有与项目相关的设备、器械、原材料等各类数字资讯,这些资讯被用来呈现项目的总体情况。此外,该数据中心拥有自动化的数据融合技术,其能够对数据、资讯、蓝图、模型等元素予以融合,从而创建出一个功能齐全的数据中心。
3.3标准化管理
3.3.1基础信息管理
在建设船闸运行标准化管理系统期间,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能够在 WebGIS 信息系统中呈现船闸的地理分布以及各种工程的基本数据。此外,还能够为管理机构的组织结构、管理规定、值班记录以及通信记录等标准化管理提供重要信息,以便于对所有类型的信息进行统一的查询和管理。实践中,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利用系统平台迅速且方便地获取各种信息,并且能够对基本信息予以升级和保养。在这种情况下,就能够提升船闸基本信息管理的规范性,促使船闸的管理职责变得明确。
3.3.2船闸安全管理
船闸安全管理主要包括航行的安全预警、安全文件的审查和紧急预案的制定等。这些部分都被整合到了船闸养护系统的安全管理模块之中。在船闸运行期间,安全管理子系统会利用传感器提供的信息进行设备的检测和水下的检查,以保证船闸现场的安全和稳定。另外,由于系统与通航预警系统是相连的,所以在检测到反馈回来的数据中有任何异常时,安全管理系统就会自动判断并发出预警信息。
3.3.3养护信息管理
船闸养护信息管理系统首页分为四块个子页面:养护全况、养护计划、养护巡查、养护经费。
(1)养护全况是对船闸养护工作整体概况的呈现,分别针对养护工程审批情况、备品备件情况、各工程工作量、资金执行情况和当前工程进度进行可视化展现。数据来源主要是各个子模块获取的数据汇总。
(2)养护计划通过甘特图可视化展现,对养护计划涉及到的各工程的内容、计划工期、实际工期、人员配置、资金、偏差等数据进行展现。根据权限不同,按照省、市、闸,展现不同管辖范围的养护计划情况。
(3)养护巡查使用点状进度的形式展现巡查情况和专项工程情况。基础数据主要通过巡查工作人员上报,经过系统处理,表现在进度条中。巡查和保养通过点状进度,按照各船闸的需求定制日巡查、月巡查、季度巡查划分,按次计数。
(4)养护经费使用表格形式展现各年度养护经费的情况。基础数据主要通过子模块获取后进行逐年统计,经过系统处理,在表格中进行对比。主要针对船闸大修改造工程、船闸养护改善工程等养护建议费用进行统计对比。
3.3.4维修管理和设备档案
(1)维修管理。维修管理工作的实施并不只是针对维修工作的控制,也涵盖了维修记录的管理和维护统计的处理。维修任务被指派后,工作人员依据系统发出的维修建议开始执行维修任务。与此同时,还能够将维修任务实施前后的变化拍照记录下来,作为维修日志的一部分。在该系统之中,维修管理和巡查管理是相互联系的,巡查期间若是发现了需要维修的设备,那么相关的信息和数据会被传送到维修管理模块,以发出维修警告,这样便可大幅提升船闸维修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效率。船闸大修工程管理针对前期准备、工程实施、工程验收阶段,按照功能点分为工程信息管理、工程进度管理、工程质量管理、资金使用管理、综合信息查询、统计分析子栏目,并可将工程节点管理展开进行子节点管理。
(2)设备档案。设备作为固定资产,其全生命周期管理需要依赖人力。设备的生命周期涵盖了从购买到库存报废的整个过程。该过程中的时间跨度较大,所以不适合使用人工管理方式。通过建设船闸运行标准化管理系统,能够为每一台设备赋予了一个固定的编号,这个编号在其使用阶段始终保持不变。与此同时,所有的维修和保养信息也都被记录在此编号中。这样一来,就能够将每台设备视为一个独立的管理实体,从而建立船闸设备的专属管理档案。
3.3.5 系统集成与整合
(1)集成船闸养护信息管理平台。在各个业务系统的基础之上,船闸养护信息管理平台消除了“信息壁垒”,达到了跨系统数据、流程、界面的整合与分享,从而实现了船闸养护管理的智能化、规范化建设。通过将系统分解为多个子系统,这样可以让各个模块保持松散的耦合状态,减少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干扰性,从而方便系统的扩展。新建子系统的过程也更加高效,只需直接调用现有的服务即可。此外,该系统具有极高的扩展性,方便二次开发,并且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可以根据具体功能对接口进行运行管理。
(2)系统间整合能力提升。为了能够达成更高级别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目标,船闸养护信息系统为地方过闸APP、数据库和管理系统预设了相关的接口。利用这些接口,可以将已有的数据在完成格式转换之后输入到该系统之中。基于实际状况分析,系统间整合能力提升主要表现在:对各地区的过闸应用进行一致化整合,以防止一个闸位置更换一个APP的困扰;整合各地的基础信息库,创建一个统一的船闸养护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将各个城市的船闸站点的业务系统进行整合,将地区业务系统中的相关数据集成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并采用标准化的管理方法进行业务管理;规划和部署系统服务器应根据实际需求,在保障服务器安全的基础上,实现各地市船闸和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
结束语
总体而言,为了能够解决养护管理等问题,则应选用高效可行的方法与策略,建设标准化的船闸养护信息管理系统,以优化管理模式,实现统一管理目标。故而,应以系统的实际需求为基础,探索高效可行的方法与策略,创建标准化的船闸养护信息管理系统,以大幅提升船闸养护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实现船闸养护的集中管理,这样便可极大地提升船舶养护的便利性和效率,促进我国水利工程行业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徐军杨,杜欢,王雪峰等. 基于标准化管理的船闸运行管理系统建设 [J]. 水运管理, 2021, 43 (08): 37-40.
[2]蒋廉邓. 浅谈船闸综合检测在船闸养护工作中的应用 [J]. 中国水运, 2020, (10): 72-74.
[3]刘康云. 船闸输水系统设计及运行管理分析 [J]. 西部交通科技, 2020, (06): 171-174.
[4]郑振浩,王金龙. 基于标准化管理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系统建设研究 [J]. 浙江水利科技, 2019, 47 (02): 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