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徐青云 孙韬
  
安防科技
2023年43期
无锡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214000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也越来越快,规模不断增大。而轨道交通作为人们日常出行的交通方式之一,具有人流量大、空间较为密闭的特点,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救援难度非常大,并且会造成较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问题应当引起重视,而研究运营安全风险管理正是提高安全保障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安全管理;应对策略

引言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骨干,是建设现代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便民惠民的重大民生工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经过多年运营实践,运营安全管理工作遵循安全管理方法论,呈现出以安全生产标准化为主线,构建运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预警机制,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属地责任三大责任,不断提升安全管理风险识别、隐患排查、应急处突、问题整改、洞察预判能力,较好践行了运营依法治安、全员护安、投入保安、科技兴安、固基强安、文化促安的发展战略,全力为市民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乘车服务。

1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1.1有利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健康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是整个运营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部分,一旦发生危机事件,处置不当,将会危及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带来财产损失,降低人们对轨道交通的信任度,不利于整个轨道交通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研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提高运营的安全性,识别和判断风险因素,预防和化解安全隐患,提高运营安全性,提高服务质量,方便人民群众出行,保障人民群众人身安全,促进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健康发展。

1.2有利于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管理的能力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速度快、运量大、车次多、线路覆盖面积广、设备科技含量高、操作难度高、调度复杂等特点,产生风险的原因复杂,任何一个疏忽都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在运营安全风险管理上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对风险的识别不够精准,缺乏前瞻性和预测性,预警的主动性很低,通常都是事后处理的模式。因此,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管理的研究,有利于促进风险管理从事后处理向事前处理过渡,提高运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甚至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将损失降至最低。

2交通工程建设管理的常见问题

2.1工期紧张

工期紧张是交通工程建设中的常见问题,这是因为大部分工程项目对施工周期做出严格规范,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为保证工程项目如期完工,则需要加班加点施工建设,导致施工人员缺乏充足的休息时间。从工程项目建设本身来看,大部分交通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紧张,可能持续1-2年,甚至某些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周期会达到四年,随着道路工程项目周期延长,则开展工期管理的难度越高,越容易发生工期管理风险。有研究认为,大部分道路工程项目在施工前通常会向社会承诺本次交通工程的通车时间以及相应的服务,但是在具体施工建设阶段因为其他原因导致工程施工进度改变,如不良地质、施工技术不成熟等,导致工期延迟,而后期为追赶工期需要追赶工期,最终导致交通工程建设的周期十分紧张。

2.2资金压力大

资金压力大是制约交通工程建设开展的重要因素,目前交通工程的投资巨大,其主要融资形式为银行贷款以及政府财政支持等,但是在工程项目开始后,资金使用滞后的情况一直存在,因为资金短缺等原因导致工程建设项目滞后,无法满足施工要求。同时部分交通工程中可能会因为工程规划方案不合理或者缺乏现场控制等因素造成资金浪费。

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管理的策略及建议

3.1完善运营安全风险管理制度与法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与法规的制约,风险管理很可能只是一纸空谈,健全和完善风险管理的制度与法规,能够为运营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支撑和指导,规范运营安全的风险管理工作,使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也能让风险管理的工作更加明确和精准,避免胡乱开展工作。同时,还能够明确安全风险的责任主体和权责分工,将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风险管理落到实处、责任到人,使员工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提高所有相关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2人员管理

从工程事故的发生的原理来分析,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因素包括人和物,这两个不安全状态,而这两个因素往往是人的因素是主导,也就是说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人的不安全状态导致的。(1)管理层人员管理现场新入职的管理人员是需要重点进行安全教育,要用多种形式来吸引他们。他们的安全意识的形成决定了现场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企业可以让新员工多参加安全教育活动,或者通过一些参观活动让员工能够很直观地看到安全管理的必要性。从思想上真正地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2)施工人员安全管理由于施工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因此要从最低的水平来考虑,确保每一名施工作业人员都能够满足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最低要求。对于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要严把入门关,从入场开始,就要每个环节都让工人感觉到项目部对安全管理的重视。

3.3加大安全管理资金投入

城轨运营中涉及的环节众多,各环节中的安全问题还可能交叉,因此,运营中各项细节都要有效分析,加大对安全管理的资金投入。首先,增加装备、技术方面的投入力度。新时期,既要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施设备的先进程度,又要适时地更新改造设备以确保其安全运转、工作,防范因机械设备导致的风险事故。同时,还应当引进或升级当前的技术等级,优化作业环境及使用管理系统。其次,强化标准化安全质量管理力度。按照行业及上级部门的规定制定安全质量标准化程序,并通过实践、检验形成安全管理模式。加强管理并制定年度、季度、月度安全风险预控管理计划,将标准化贯彻落实。将安全运营中可能存在的隐患列为重点排查对象,强化和提高薄弱环节。最后,增加对安全培训的投入力度。安全是运营的前提,要做好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及教育工作。确定安全管理机制,强化监督和奖惩措施,确保员工能掌握安全培训内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已从单一线路发展为网络化运营阶段,行业监管和运营管理压力越来越大,也更具挑战性。企业应充分地利用培训学习机会,提前思考谋划、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使学员能够学以致用。

3.4加强安全检查及应急保障

一是要加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检查力度。安全检查是保障安全运营的重要方式,通过检查能及时发现隐患问题,整改后实施闭环管理,逐步形成安全管理模式,将风险降至最低。各运营段、车间、班组内设置公告栏,对重要岗位实施动态化管理,严格落实奖惩措施。二是加强应急保障工作。将预案制作成册下发给基层人员学习,组织开展应急事件演练。技术部门每年都要制定相应的演练方案,要求人人参与其中,提升应急团队的救援专业能力。

结束语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从管理理念上讲,都是强调树立安全责任意识、安全问题意识和安全风险意识;从管理内涵上讲,都是强化安全超前防范、安全风险控制,抓好安全过程控制和安全风险应急处置,着力于构建运营安全管理的专业技术管理和保障机制。做好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的双重预防工作,提升城市交通轨道的安全性,为其他城市地铁交通轨道运行提供良好的经验与借鉴。

参考文献

[1]徐劲,许皓玮,葛善伟.运用机器学习强化银行风险预警[J].中国金融,2022(2):66-67.

[2]邓遥,欧阳新加.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分析及管控措施[J].城市交通,2021,19(5):105-110,130.

[3]文腾.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评估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2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