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无人机飞行防撞装置研究

杨国强
  
安防科技
2024年9期
杭州第一技师学院 杭州 310023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针对目前消费者在使用无人机时,存在人机防护装置难以拆卸、更换的缺点,开展无人机飞行防撞装置研究,以提高无人机的使用寿命和实用性。本研究将无人机飞行防撞装置结构分解为无人机外壳、扇叶、防护外壳、防护架、插块、连接块、插槽、定位孔、螺栓、螺母和防护网等组件。应用结果表明该装置不仅可以有效保护无人机,防止碰撞损坏,并且更易于拆卸和更换。该装置能提高无人机的使用寿命和实用性。

关键词:无人机,飞行防撞装置,三维模型结构,防护外壳

1. 引言

无人驾驶飞机,通常称为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是一种通过无线电遥控设备或自主程序控制设备进行操作的飞行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无人机技术在过去几年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突破,并在各种领域中找到了广泛的应用。从空中摄影和农业监测到紧急救援和物流配送等,无人机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然而,随着无人机数量的迅速增加,与之相关的挑战也在逐渐浮现。其中最显著的挑战之一是无人机的碰撞风险。在飞行过程中,无人机可能会与建筑物或其他物体发生碰撞,从而导致损坏。这不仅对人员安全构成威胁,还可能导致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为了降低碰撞风险,研究人员和工程师们正积极开发各种无人机防撞装置技术。这些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不仅对于保护无人机自身的安全至关重要,还对地面和空中的其他参与者的安全产生深远影响,包括行人、交通工具和建筑物等。

本文旨在提供一种无人机飞行防撞装置,以解决现有无人机飞行防护装置难以拆卸和更换的问题。通过引入防护架、螺栓和螺母以及防护网等组件,本装置可以有效地对无人机进行保护,避免碰撞损坏,同时也更加方便地进行拆卸和更换。

2. 装置结构

本无人机飞行防撞装置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无人机外壳、扇叶、防护外壳、防护架、插块、连接块、插槽、定位孔、螺栓、螺母和防护网,如图1所示。无人机外壳是装置的外部保护壳体,上侧安装有扇叶,为无人机提供动力。防护外壳套接在扇叶的外侧,起到保护作用,大大增加了扇叶的使用寿命。防护外壳的表面两侧连接有连接块,且连接块的外端开设有插槽。防护架位于无人机外壳的上侧,围绕在防护外壳的外侧,其内端两侧连接有插块,插块外径与连接块插槽的内径相适配,如图2所示。插块插设在插槽内,所述连接块和插块的上端贯穿开设有定位孔,且定位孔内插设有螺栓,并且螺栓的下侧螺纹套设有螺母如图3所示。图4中防护外壳的上端开设有限位槽和卡槽,且限位槽和卡槽相连通。内径和防护网的下端连接卡块下侧外径相适配,且卡块的外径与卡槽的内径相适配。

3. 工作原理

当需要对无人机进行防护时,用户可以将插块插入插槽,使得插块上开设的定位孔和连接块上的定位孔对齐。然后,用户可以插入螺栓并通过螺母将其固定,从而将防护架安装在无人机外壳上。这个过程可以有效地保护无人机,防止碰撞损坏。如果防护架损坏需要更换,用户只需拆卸螺母和螺栓,然后将防护架取下并更换为新的防护架。这个过程非常方便,不需要专业工具或技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装置的优点是:通过设置防护架,可以对无人机进行防护,同时,通过螺栓和螺母安装固定防护架,更加方便防护架进行拆卸更换,设置多组防护架围绕防护外壳防护,可以选择性更换损坏的防护架,另外,通过设置防护网,可以对扇叶进行防护,避免有重物从上落下砸在扇叶上,和有长条状的物品绞入扇叶内,导致损坏,大大增加了无人机的使用寿命和该装置的实用性。

4. 结论

目前消费者在使用无人机时,存在人机防护装置难以拆卸、更换的缺点,本论文开展了无人机飞行防撞装置研究,以提高无人机的使用寿命和实用性。本文研究的无人机飞行防撞装置,通过设置防护架、螺栓和螺母以及防护网等组件,对无人机进行有效保护,防止碰撞损坏,并且更加方便地进行拆卸和更换。通过深入研究无人机防撞装置技术,我们有望为未来的无人机操作提供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推动无人机技术的可持续发展,以应对日益复杂的操作环境和需求。同时,我们也将强调国际标准和法规的重要性,以确保无人机防撞技术的规范和合规性。这一领域的持续研究和创新将有助于实现更加安全和高效的无人机应用,为我们的社会和经济带来更多潜在益处。

参考文献

[1] 宫琛.四轴飞行器的研究与设计[D].安徽理工大学.2015

[2] 王璐.四旋翼无人飞行器控制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

[3] 郭晓鸿.微型四旋翼无人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

[4] 冯旭光.四旋翼无人机自主控制系统设计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