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陆立征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3期

摘要:动手操作能让学生巩固新知识,培养小组合作意识,手脑并用,教师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经历公式推导的过程,加深印象。

关键字:合作、推导、新知变旧知、转换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动手操作能力,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可以说每节课都需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每个年级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年龄特点,我们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时候,一定要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

一般在图形的教学中,容易采用动手操作的形式。比如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都已经认识平行四边形,但是每个年级认识的角度,程度是不一样的,只有到五年级才充分认识平行四边形,才会充分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知识,包括它的面积,推广应用等。所以每个阶段对动手操作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比如低年级是要求认识平行四边形,教师可以准备若干平面图形,让孩子们从中间挑取平行四边形,等到四年级认识平行和垂直的概念后,可以给学生准备小棒,让他们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来拼平行四边形,到五年级就要系统学习了,尤其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必须让学生们自己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动手操作,用剪刀沿着任意一条高,剪下一个三角形或者梯形拼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所以说,每个阶段对学生们动手操作的培养是不一样的,教师必须按照学生年龄发展的特点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2.动手操作是课堂知识传授的需要。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动手操作能力肯定弱,需要教师时刻关注他们的动态,出现困难的时候及时跟进,才能有课程的生成。例如在认识时间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就和孩子们一起动手自己制作了钟表。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认识钟表有点困难,因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好多家庭不在使用过去老式的钟表,人们慢慢习惯看手机,看电子的表,所以,让一年级的孩子认识整点的时刻也是有困难的,这也给老师讲授时间问题的时候带来困难。于是我我决定带领孩子们一起制作钟表,让他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钟表的知识。

准备材料就有点困难,圆盘好制作,但是需要表针,本来是想让孩子们从旧的坏的钟表上拆卸下来,可是好多家里就没有钟表了。经过我们几个老师研讨后,决定采用圆珠笔芯来制作表针。就是使用过的圆珠笔芯,把一头烧软,使劲按在中心的位置,就能粘在圆盘上,还不能按的太结实,不好转动表针。孩子们自己画刻度,把圆盘分成12等分,这样就能让他们牢记每个表盘上都有十二个整时刻,做了两个表针,他们就能记住钟表有时针和分针,再回家经过家长完善,一个完美的钟表就制作好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既能锻炼操作能力,有培养了小组合作意识,还能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来。

3.教师要把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与动脑结合起来。

不动脑不学习,学习必须动脑。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情境,核心部分还是需要学生自己来动脑筋想象,教师要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让小组直接去探讨。

我曾经听过一节公开课《长方形的周长》。授课教师精心准备了课件,还出示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很吸引学生。但是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学生们的计算方法比较多,当然这里面有很费事的方法,教师也把几种答案写在黑板上,但是没经过学生讨论,直接就把最省事的方法圈出去来。我感觉这点做的不是很好,没给学生留出探讨的过程,另外也可以加入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比如用小木棒来表示长方形的四条边,然后让学生来摆一摆,让学生能容易记住是两条长,两条宽,就加深了乘2的算理。

有时候,我们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教师能很容易就说出答案,就没考虑过让学生去思考,是不是从内心来说,就没想让学生去想,因为靠学生推导出公式,肯定费时费力,效果肯定不如直接说出来简单,但是我们要让学生去经历这个推导的过程,培养他们自己动脑筋思考的习惯。

4.动手操作,容易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由于孩子的年龄特点,抽象概念还不是很完整,所以需要孩子们通过实践降低难度,动手操作就是非常好的方法。

比如学习圆的面积推导过程的时候,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我教学这个知识的时候,我先让学生自己在家里用比较硬的纸片做一个圆,上面分成若干等份,份数越多越好。六年级的孩子,这个做圆的过程已经不需要家长的帮忙。上课的时候,采用分小组的形式,让孩子们自己去剪,去拼,为了把圆的周长和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相联系,我会启发他们把圆的周长涂上颜色,这样一来,学生在推导圆的周长公式就非常容易。

总之,教师要在课上有效的使用动手操作,让动手操作发挥最大的功效。

参考文献:

1.《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贾文娟、2019年第5期 《读与写》;

2. 《动手操作 培养能力——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探讨》吴海 2018年第4期 《教育》;

3.《动手操作,点亮小学数学教学》曹巧玉2017年11期《教育科学》。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