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核心素养下关于初中生物课堂中学科思维培养的教学研究

范丹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2年36期
贵州省织金县第六中学

【摘要】核心素养下对中学生学科思维的培养的目前教育所强调的重点,对于学生的培养要求综合性的培养,在提高学生知识学习能力的同时,也要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理性思维等的培养,以适应当今时代对于人才的需求,而如何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实现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是中学生物老师所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生物教师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学科思维形成系统的培养,合理有效整合生物课程教育资源,将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有效拓展学生知识范围,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生物;学科思维

引言: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多方面综合性的,这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知识获取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在对学生以核心素养的角度培养学科思维时必须探究多种途径,以改变学生对生物学习的看法和提高学生生物学习的效率,从而促进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为今后高中阶段生物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在初中阶段,老师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对生物这一学科建立强烈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了解生物这一课程,进而让学生从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等方面出发,去完善自我的品格和特性,明白初中教材中所要求的各种基础生物知识的内容,让学生不断地运用理性思维,明白如何敬畏生命,从而对生命产生一定的正确认知,基于此老师必须改变传统的生物教学中课堂全面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以符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来完成对初中生生物课堂中学科思维的培养。

一、创设情景,培养发散思维

发散性思维对于中学生的学习来说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促进学生以点到面的学习,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面,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自我探索的意识,去寻找知识外部所关联的各种隐藏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而改变当下课堂中对于学生知识点讲解过后学生只对本知识点进行理解和学习,而不对知识点所涉及的其他知识进行探究和深入的局面,发散性思维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知识探索的意识和学习主动性的提升,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以及日常观察能力。

而创设情景就是在班集体中创设出培养生物学习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并且加深对生物知识学习的记忆,符合中学生学习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此,在对于生物的教学中,老师要尽力的创设适合知识点学习的班级情景。例如,在学习不同生物的繁殖方式这一课程时,老师可以通过耳熟能详的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或者《苍耳妈妈有办法》带入课堂,让学生首先明白动植物具有不同的繁衍方式,小蝌蚪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状态,慢慢的尾巴开始蜕化长出了腿最后成为了青蛙的形状,这个过程就是青蛙繁殖的过程。而苍耳作为植物他是通过大风将他的种子刮到各个地方,或者通过其他小动物的毛发把自己的种子带到别的地方,进而实现繁殖生长,两个小故事充分的体现出不同的生物具有不同的繁衍方式,老师可以让同学在班级体中养几只小蝌蚪时常带领同学关注蝌蚪的变化,去理解不同生物具有不同繁衍方式这一内容。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去观察日常中常见的动植物是如何繁衍生息的,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日常生活的观察能力,进而明白每个生物都有其不同的特性,学会敬畏生命和爱戴生命,并从中体验出学习生物的乐趣。

二、小组合作,不同思维碰撞

核心素养的综合培养方案要求学生不能闭门造车,而要全方面的发展,开展小组讨论模式,可以增加学生在班级体中的团结意识以及学习中的竞争思维。在对生物学习的讨论和学习中,明白生物对于中学以及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性,并且教师要能够在小组的模式中做到取长补短,在小组的组建中教师要综合评判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身心发展状态,让每个小组实力均衡,性格互补,达到对学生健康发展的培育目标。小组形式的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一同合作,一同学习,并且一同体验成功与失败的感受,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与探究能力的同时,也能从侧面对班级学习氛围的组建产生一定积极影响,老师根据班级体生物学习的状况,对每个小组的作业进行布置,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并对生物知识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和分析,已达到高质量的学习状况,而生物老师在对小组成果的检验中,要及时鼓励和指正,以达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三、激发学生课堂主体意识

激发学生课堂的主体意识,并不是是像表面意思一样让学生在课堂中自由散漫,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让学生完成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身份的转变,让学生开始主动的去寻求知识和内容,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学习,改变传统课堂中老师不断地将授知识和传输知识,而学生只能机械的接受知识的学习模式,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形成积极的思考与讨论,对所学的问题提出自我的感受和自我的见解,从而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和探索实践能力,老师作为知识的承载者,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引导作用和帮助作用。

生物的学习和其它例如语文、历史等科目的课程学习比较起来,科学探索性较强,故事性较弱,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一定要改变学生的这种消极思维,用有趣活泼的教学方式开拓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积极探索的意识,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或者将生物知识和其他学科进行穿插,通过趣味性的游戏或故事引导学生对生物知识进行思考,例如,人类进化中从猴子变成人这一长期形态的变化就可以用多媒体视频让学生感受,老师对学生提出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回答,真正的将课堂还给学生。

四、结语

核心素养下对秃初中生生物学科思维的培养必须遵循多角度、综合性的培养,让学生学习到初中教育教材中的生物知识以外,还要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科学探究能力等,从生物钟探索生命起源,从而学会对生命的尊敬和敬畏,为今后的生活和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良好思维模式的培养符合当下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教师在对生物的教学中一定要探寻多种模式和途径,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生物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陈军.浅谈初中生物理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4):24-24.

[2]刘柱坚.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生物学思维能力培养——以“种子的萌发”为例[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14):125-12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