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如何在班级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庞燕飞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2年7期
广东省廉江市第一初中学

摘要:本文将以中国传统文化与班级管理相结合为切入点,粗略阐述了在班级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要性和途径。

关键词: 班级管理    传统文化元素    渗透   策略

前言

目前大部分中学生在做人﹑求知﹑生活习惯方面存在极大不足:生活自理能力弱,攀比现象严重,卫生意识差,没有目标,不够自律;不懂感恩,不会为他人着想。初中学生就象一张白纸,染于黑则黑,染于白则白,可塑性较强。此时,若对其进行正确的德育教育,将会使其受益一生。而当今社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日益彰显,优秀传统文化中处处蕴含着不可忽视的德育力量。

一、在班级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要性

在历史上,没有自己文化的民族很少能创造出历史文明,仿佛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个民族尚且如此,一个班集体亦是如此。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方法因班主任不同而不同。中华民族悠远的传统文化中,经典古籍为其核心,并以之为载体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崇高精神和优良美德,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志;“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等,对于初中学生人生智慧、精神价值、文化基础、人格熏陶、习惯养成的培养都可以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班级管理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传承国学经典,让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熏陶,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先成人,后成才,树立正确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感恩之心,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二、在班级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策略

1.提升教师自身的民族素质和修养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是要求为师者要明德修身,勤于自勉,刻苦磨砺,注重自身素养的提升、品格的塑造、心灵的净化,拒绝平庸、追求高尚。为了提升教师自身的素养,工作之余抽空“阅读、阅读、再阅读”,“读书、多读书、系统、有计划地读书”,除了读学科专业书籍、教育教学类书籍,还要经常阅读经典国学。正如“不闻大论志不弘,不听至言心不固”,阅读经典,厚实底蕴,与圣贤对话,“积好在心,久则化之”。为了更深刻地领会和理解圣贤思想,还经常观看有关圣贤的纪录片,参加解读经典国学的专题讲座。作为一线老师,教学工作太忙,空闲时间少,必须下定决心,静下心来、埋下头去,忙里偷闲,挤时间,持之以恒地长期阅读,形成习惯。

2.引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

养鱼养水,养树养根,养人养心,养出静气,涵养心性。诵读国学经典,感受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领略中华民族多彩的风土人情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诵读国学经典,让传统文化的种子悄悄撒播在学生心里,生长在学生的人生旅途,让学生受用一生。学生诵读经典的时间安排在每天早读和晚读前10分钟,每天下午课后15分钟,还有每周班会课上。由于时间有限,诵读的内容以《弟子规》、《论语》和《道德经》为主。由班长带读,井然有条,学生朗朗上口,精神饱满。

3.合理引用典故和圣贤故事

一个班集体几十位同学,就会有几十种不同的性格,在一起学习和生活时,难免会出现矛盾和磨擦。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核心,必须合理化解矛盾,否则会酿成大错,对于单纯的说教,收效甚微,巧用经典故事,豁然开朗。比如给学生讲述典故《六尺巷》,通过此典故告诉学生要有宽容礼让的胸襟、大肚能容的气概,化干戈为玉帛,止争斗于未起,应当学会宽容他人。

华夏五千年灿烂的历史和文明,孕育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精神,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时,给学生讲岳飞“精忠报国"、戚继光“驱逐香寇”等故事,唤醒他们的爱国情怀,激发学习动力,立志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还有孔子学琴、苏秦刺股、铁杵成针、大禹治水等故事,适时与学生共勉,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坚定意志,自律自强。

4.结合生活,关注细节,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班级常规管理在級管理中,重视传统文化的作用,从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言语、行为、心态等細节方面着手,以传统的"诚、信、恒、勇","恭、俭、礼、让等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规范。如课堂上有学生打瞌睡时,就教育他“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起时”;有学生上课时要么打瞌睡,要么讲话,要么在玩手机,而且从不交做业,也会教训他“士不可以不宏毅,仁重而道远”,“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训致”;当学生不注意个人仪表,不肯履行值日生职责时,教训他"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同学与同学之间交流中爆粗口时,训斥他“德有伤,贴亲羞”。这是一种细的、积累式的教育,是积日常行为习慨的渭涓细流,汇成良好品德的大海。

5.课堂教学中适时渗透

众人拾柴火焰高,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将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合在各科课堂教学中,会更有效,力度更大,接受范围更广。作为班主任兼化学老师,以化学知识为栽体,及时渗透传统文化的责任感思想、忠孝理念、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等。在实验教学中贯穿“ ‘天人合一’ ,‘人 法地 ,地法 天 ,天 法道 ,道法 与自然’,‘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一思想,启发学生从我做起 ,从小事做起 ,保 护环境 ,人与 自然和谐共处,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总之,班级管理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如何发挥传统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积极作用,这值得我们用一辈子去探寻、去实践。我相信,班级管理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学生除了获得分数,在人格、道德、思想等方面也有所建树,可以不断滋养学生的灵魂,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想,不断孕育学生的智慧。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4.

[2] 邢秀清 . 沐浴在传统文化智慧之光中的班级管理 [C]. 北京 101 中 2011 年科教研年会论文集 .2012:214-216.

[3]文珍珍.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安徽教育科研》2019年第21期

[4]王亚辉.如何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中国校外教育.2016(1).

[5]潘春艳.解析初中班主任德育的工作方法与思路.小作家选刊.2017(05).

[6] 如何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百度文库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