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实现小学语文作业减负增效提质
摘要: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之下,广大人民教师充分意识到应该更注重对学生的能力以及素养进行培育,并认识到要让作业回归其本质。为了更好地让小学语文作业减负增效提质,语文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强作业设计来充分发挥作业在教学之中的作用,让学生在轻松且丰富多彩的作业之中获得知识的巩固与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作业、减负
引言
作业并非为了满足教师与家长的需求,而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获得能力及素质的培养,所以在作业本质中,在满足新课改标准的基础上,应该设计出减负增效提质的趣味性作业,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完成巩固所学知识,获得能力提高与素质培养。
一、小学语文作业在减负增效提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配套政策不足
为小学语文作业减负增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需要教师和学校的努力,还需要家庭和整个社会的支持。“双减”政策是针对长期存在的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所提出的一项政策,对于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国家推出的“双减”政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其深入推进,仍然呈现出一些现实问题,所收获的效果尚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就是单纯的“双减”政策无法得到有效的落实,其缺乏相配套的政策支持和保护。
首先,学科考试是学校进行教育评价的重要方式,学校对教师的教学成果的评价也依靠学生的考试成绩,这就使“考什么学什么、补什么”的问题依旧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家长依旧对学生的学科考试过于重视,导致过度针对考试内容的作业量和课后补习的情况依旧存在。
其次,“双减”背景下,关于作业如何减、减多少的标准不够明确,对于作业的完成标准与完成质量的评价标准也不明确,这样就无法保证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也不能保证在减负的情况下实现增效,而如果不能切实保证增效,就会让家长对“双减”的相关举措产生动摇。
最后,针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标准也不明确,在具体评价标准的制订上,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果不能完善减负增效的配套政策,减负增效就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校外补习机构的规范化改革呈现乏力状态
校外补习机构缺乏规范是影响小学语文作业减负增效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部分校外补习机构,给家长灌输了错误的危机意识,以不科学的教育理念引导家长群体。在此背景下,学校虽然减少了作业量,但节省出的课后时间并没有交给学生自由安排,而是被家长安排了各式各样的兴趣班、补习班,严重削弱了“双减”政策对于小学生的作用。对校外补习机构的规范化改革不足,校外补习机构所提供的培训内容、作业安排等不能充分贯彻教育部门所推行的“双减”政策,这依旧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课业负担。
二、小学语文作业减负增效提质的具体措施
(一)聚焦语文要素
聚焦基础性语文要素的作业设计,可以从语文教材的设计入手,即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以一个单元作为一个单位的编排设计出发,将一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对单元内的语文知识进行综合整理和提炼,将每一课的课后作业转化为更精简的单元课后作业,作业内容设计则要重点强调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提升与巩固。以聚焦语文要素为指引,剔除原先的重复性、机械性的练习,重视对学生语文素养、思维和道德的培养,才能使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得到切实的提升。
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减负增效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应该更加重视作业的趣味性以及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充分发挥小学生的想象力,满足其好奇心,让学生用更多的方式进行表达。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对课文进行续写和改编的课后作业,并鼓励学生通过绘画等方式设计人物,给故事情节进行配图。这种作业既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深入了解,又能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拓展的同时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重视语文作业的实效性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目标是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因此,小学语文作业要能够促进学生这些基础能力的提升。为此,教师基于减负增效的背景设计小学语文作业时,应该增加表达类练习题的数量,在课堂、课后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表达练习机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一部分练习题转化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对课文进行画面联想,对课文内容进行描写、叙述,将一部分课后表达练习转移到课堂上,使课堂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及时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巩固,还能使学生更好地安排课后时间。
(三)明确目标设计少而精的作业
想要充分地达到减负增效提质的作业效果,就需要优化作业设计,围绕作业目标进行优化作业设计。只有根据正确作业目标才能有效优化作业设计,在设计作业之中要避免广撒网的心理,要知道多练、多背、多写并不能有效让学生消化并掌握所学知识,这种心理所导致的结果便是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不断减少做作业的耐心,所以,应该结合当前教学进行作业目标的制定,并围绕目标进行作业设计,让作业少而精,充分做到了少而精确高质量的作业的设计,从听到写地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各项能力,在日积月累之下必然促使学生各项能力达到较高水平,既培养小学的综合素养,又很好地符合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与减负增效提质的作业要求。
(四)丰富作业形式
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广大人民教师越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育,在语文学科也不例外,通过丰富作业形式能达到这一要求,并让作业趣味化,学生可以自由结组与同伴一起完成作业或在家人的陪同下完成作业,促使小学生更乐于完成作业,通过有趣的活动作业不仅可以完成作业目标,还能让学生在作业之中轻松获得能力的培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减负提质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教育政策,绝非空谈。无论制度如何发展变化,课堂教学都是最基本的教学场所,是改革最前沿的阵地,需要不断地改革和创新。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讲,其需要在减负增效提质背景下探究作业设计方法、策略,从而保证作业设计效果。学生是教师的教育对象,所以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分担作业。
参考文献
[1]马淑俏.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实现小学语文作业减负增效提质[J].新智慧,2019,(26):111-111.
[2]王娟.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实现\”减负增效\”初探[J]. 文渊:小学版, 2019,(1):535-535.
[3]马瑾瑜,张海安.减负增效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创新设计探讨[J].新课程,2021(24):3.
[4]徐颖.减负增效作业创新——论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的优化与创新[J].考试周刊,2021(04):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