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析路遥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
【摘要】路遥的诸多作品中,《人生》、《平凡的世界》这两部现实主义巨著最具代表性。作品中生动刻画了一个个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奋进向上的农村知识青年形象,给予一众读者感同身受的情感体验和精神追求,已经使路遥作品的影响力超越了文学的边界。鉴于此,本文从路遥小说的《人生》、《平凡的世界》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为研究对象,聚焦于路遥小说的人物肖像、人物行动、人物专名、人物性格的人物形象塑造方式,也进一步解析路遥两部作品中,不同人物身上所承载的意义。
【关键词】路遥小说;人物肖像;人物行动
路遥,一位在现实主义土壤中勤勤恳恳的耕耘者。他拥有广阔的视野和历史观,秉承着深沉的现实主义情感,力求通过艺术的表现手法,以自己坚定而有力的笔触投射现实生活之折光。路遥,他强调从人物而开始的故事结构构建。在路遥塑造的不同人物形象中,主要着力塑造人物内在性格的丰富性和生活中矛盾冲突的深刻性,来揭示人物行为动机的内外在促成因素,以此反映现实主义的深化。为此,本文从路遥所创作《人生》、《平凡的世界》两部小说中,分析不同人物形象的塑造方式,其两部小说人物主要分为青年男女、传统父辈、领导干部等几大类,但其中青年奋斗者是路遥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核心,所以本文本文重点更多放在青年奋斗者进行分析与讨论。
一、关于路遥小说——人物肖像的描写分析
在关于小说的人物塑造中,最为直接呈现小说人物形象,在于作者对人物外在形象的描写与刻画。一个生动、立体的人物外貌描写,为读者直接传递某一人物的性格与行为特点,这不仅利于读者记住人物,也更加利于作者把握某一人物在小说的角色定位。
例如,在路遥小说《人生》文中,作者描述:高加林——高鼻梁,大花眼,两道剑眉特别耐看。一个英气十足、长相耐看的青年跃然于纸面。这种描写方式中,勾勒出一个具有男性魅力的人物角色,也为人物角色内在的知识与奋斗精神的展示,提供一个良好的表现载体,这样清晰地为读者传达了“人物主角”的外貌的语言符号,既能够抓住读者的眼睛,也突出人物主角的定位,即给予读者无限地想象空间,也为后续故事情节的张力性提供了基础。这也使之《人生》小说中的农村姑娘刘巧珍、知识青年黄亚萍双双为之爱慕。再如,在路遥小说《人生》中,对于农村姑娘刘巧珍人物形象,进行了这样描写:刘巧珍——漂亮不必说,装束既不土气,也不俗气。作者通过这样人物的描写和语言符号的表达中,即突出了她与其他农村姑娘的不同,也刻画了一个甜美可人的农村顾念,这样人物的塑造,也暗示了与高加林存在短暂的情感交际。倘若,作者刻画了一个普通的农村姑娘,那么在双方家庭成长环境不同、知识背景不同、三观不同下,两者之间不会产生情感交际,强行式产生情感交际,这既不符合现实化的逻辑表现,也会形成读者“跳文”的现象发生。上述,作者抓实了不同人物角色的外貌特点和性格特征,这为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情节曲折、内藏深意的思想表达,提供了一个支点,使得读者在阅览这本书籍中,将会产生极大的内心冲击感,迫使读者映照现实环境,进行深入性思索,完成自己对小说人物独特理解与情感交互,从而也无限式扩大了小说的阅读价值和思想深意。
二、关于路遥小说——人物行动的展示分析
茅盾提出:人物的性格必然通过行为表现。通过作者的描写手法,为读者展示了某一人物的具体行为举止,这样将会带领读者递进式地理解一个人物的内在人格特征,同时也为读者留白,使得读者在作者提供的具体行为举止上,进行自我式的补充与形象。而在路遥小说对人物行为举止的刻画中,立足了典型性特征,通过对现实世界的观察与归纳,选择足以突出某一人物性格、构成事件的独特行动,以此实现读者迅速抓实人物的内在性格特征,例如,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中,作者描写孙少安,所展示的一系列人物行动。
三、关于路遥小说——人物专名作用性分析
专名,又称“绰号”。主要指的一个故事人物所起的专用名。它也是代表一个人物人格与行为特征的语言表现符号之一。通常,其专用名,都会用在人物首次出现小说中,这既给予读者留下印象,也是服务小说人物专名背后某一事例的叙述,进而为小说情节的推进起到相应作用。
例如,在路遥小说中提起“专名”,最为读者记忆尤甚的则是在《平安的世界》中“逛鬼”王满银。“逛鬼”具体指的作为农民的王满银生活中恶劳好逸的一系列行为表现,日复一日地在农村晃晃荡荡,不误正事,专门挑些投机、专营的小生意,是一个典型的二流子人物形象。作者在描写这个王满银这个人物,是这样写的:罐子村的这个逛鬼怎么又逛到这儿来了?……这个逛鬼猛然间开始想念了他的孩子、老婆和那个破墙烂院里的家……这个逛鬼竟然真的开始依恋起了这个家。
结语
路遥,他怀揣着深沉的现实主义情感。在自己作品的叙述中,着重从自身现实主义情怀中的深思中,通过艺术化的处理,进行了现实主义式的文学作品创作。这里面蕴含着作者对人生的理性思考、以及对社会、对时代的思考。正因如此,他的作品一经发布,极为畅销,他即是读者心中的指明灯,也是读者心中的精神寄托,这也形成了作者与读者的跨时空、有意义对话,一次次激励不同读者唤醒自己内在的“生能量”,从而在自己的生活、事业中拼搏向上,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参考文献:
[1]宋珊.被遮蔽的主体诉求——路遥小说中的女性叙事[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4(02):105-109.
[2]邰科祥.路遥文论的智慧与其作品的常销缘由[J].当代作家评论,2022(02):178-184.DOI:10.16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