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谈思政元素融入初中数学教学

王璐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2年40期
武汉市第六初级中学

【摘要】课程思政是近年来教育界的热度话题,通过分析课程思政的研究背景、意义及现状,并就如何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到初中数学课堂中提供了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课程思政;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一、课程思政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新课改要求重视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有机融合,形成协同效应。课堂不只是学习知识的地方,还需要让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切实落实学科育人。数学作为教育中的重要基础课程,自然而然地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教师在数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价值观的引领很重要的。

课程思政走进初中数学课堂,可以使学生既学习必要的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又潜移默化地建立正确的三观,更好地成人、成才,这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二、初中数学课堂融入思政元素现状

课程思政,要深入挖掘并运用各门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有效引导教师发挥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切实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学实践的全过程。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老师依然是传统观念,将初中数学课堂与课程思政割裂开来,很少在数学课堂上融入思政元素,即便是融入也缺乏精心设计,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也无法得到有效发挥。也有少数老师过多关注思政教育,课程设计时过多的加入思政元素,整节课大部分时间都在思政教育中,导致课程学习目标难以达成,学生也分不清主次。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迫切需要立足实际,对教材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进行充分挖掘,并结合学生学习实际进行优化设计,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掌握更多的思政教育知识,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学生也能获得全面合的发展。

三、课程思政融入初中数学的教学策略

课程思政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具有获得感,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思想政治意识得到提高。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挖掘知识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是难点所在。教师可以先建立课程思政的意识,在以下几个方面逐步积累探索。

(一)深入研读数学教材,充分挖掘思政切入点

数学教材中包含很多思政元素。教师需认真研读教材,从初中数学教材中寻找课程思政的切入点,对课程精心准备,合理设计,教学方式突破创新,真正做到将“课程思政”有效融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例如:在讲圆的定义时,教师可以举出丰富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圆这个图形的特殊性及它的对称美,感受数学文化。还可以向学生提问:汽车的轮胎为什么是圆的?让学生带着好奇心探寻答案。并配以动画让学生感受如果轮胎不是圆形的在行驶过程中的状态,生动有趣。学生探究解疑的过程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还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对于司空见惯的现象要学会打破思维常规,追究到底,往往会发现蕴藏着各种各样的知识。

(二)多学段知识联结、多学科知识互动渗透思政教育

在初中教师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使用频率最多的是本学科初中学段的教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常常需要使用跨学科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跨学科的知识储备,这样也能够促进教师更好的挖掘思政元素,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例如: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时有一道题涉及到了三种不同形式的节水型灌溉方式(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课本91页第8题),如果教师不清楚农业灌溉技术,就很容易错过这个重要的思政元素,学生学习这道题也只是单纯会做这道题,对于题目中涉及到的三种灌溉方式一窍不通,更不谈对于我国目前农业的相关发展有所了解。教师教学中可通过图片给学生展示不同的灌溉方式,以此谈谈我国农业发展的巨大变革,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民族认同,也可以使得学生对实际生活有所了解,发扬追求真知的精神。

(三)保持对实事的高度关注,与数学课堂建立紧密联系

关注度极高的时事新闻是绝不可错过的优质思政题材。时事新闻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快速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例如:2022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各相关部门围绕党史教育展开了各种各样的活动,数学课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球赛积分问题时就可以结合党史知识竞赛设计这样一道题目:

某中学计划举办以“学党史·感党恩”为主题的知识竞赛,一共20道题。对1题得5分,错1题得1分,不能空题。小明在本次知识竞赛中得分88分,试问小明对了多少道题?

教师可以借由本道题目对球赛积分问题进行变式训练,同时可以采访学生对于中国共产党的了解,并配合讲解有关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事迹熏陶学生的爱国爱党热情,鼓励学生去了解党史,努力学习积极进取争取早日入党。

为了能够及时捕捉随时发生与课程相关的思政素材。教师要对时事新闻高度关注,不断学习研究,尝试找到与初中数学课程的衔接点。还要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特别是改编题目的能力,将时事新闻背景融入到要讲解的数学知识与习题中。

(四)了解数学发展史,熟悉中国数学家的故事和成就

数学史是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精神史诗。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必然会使数学的教学和学习生动活泼,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同时,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能够切身体会数学发展的艰辛,引导学生要珍惜先人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讲一些中国数学家的故事成就,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并给予学生值得学习的榜样,学习数学家身上对科学知识不懈追求的精神。例如:在讲解杨辉三角时,教师就可以讲讲这个数阵为什么叫做杨辉三角,欧洲著名的“巴斯加三角”与之相同,但比杨辉迟300余年。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听课的兴趣,促进知识的掌握,也能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家,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自信,对数学家杨辉产生敬佩之情。若是讲杨辉三角而不讲数学家杨辉,反而不符合知识的发展规律,教师切不可单纯只讲怎么做题,将知识与文化完全割裂开来。

结语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已经是大势所趋,实践中要求教师密切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对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进行挖掘,并以学生更加感兴趣的方式呈现出来,课堂教学会变得事半功倍,并推动学生朝着全面化和综合化的方向迈进。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