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论2022版初中历史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

谢志祥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2年15期
福建省安溪第一中学 福建省 泉州市

摘要:我国2022版初中新课程标准颁布时,除了对教材进行了版本更新,同样也对课程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在新课程标准下,素质教育已然成为了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方向。初中阶段历史新课程标准,应当作为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为此,本文以最新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为例,结合历史新课标,分析目前初中阶段历史课堂,就怎样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试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初中历史老师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2022版;新课标;初中历史;教学研究

前言

初中是学生首次接触历史科、深入学习历史的基础阶段,更是学生养成、形成正确历史观念的关键时刻。新课标背景下,要求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时,教师在传授历史知识过程中,需采取多种教学形式,来培养初中生对历史的兴趣,从而开展高效课堂。近些年,初中生历史素养培养的问题日益被重视,因而为了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初中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时,除了需要重视历史素养的重要意义,更要结合新课程标准。

一、对最新人教版初中历史新教材的认识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总体思路是面向全部学生,使他们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1]。而新课标教学实施理念,也应当环绕着关注学生发展、强调教师成长、重视以学定教这三个方面设置三维目标。新版初中历史教材编写过程中,不难看出,在文字赘述方面选择摒弃了传统教学"难、繁、偏、旧"的内容和成人化、专业化的知识内容,更多地以体现让学生能理解、能熟识的教学内容编排,真正地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所具有的普及型、发展性以及基础性特点。教师也能结合更为直观且主干教学内容明晰的知识线,在教学时将更为注重教学内容完整性、系统性和科学性,转换为更为倾向于人文主义精神与科学理念完美融合的教学观念。

同时,就新版教科书课程标准设置上来看,如今教材中内容设计更加强调的是情感、态度以及个人价值观念。更多地是要求树立起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意识,培养孩子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认同感,揭开过往伤疤,寓示着勿忘国耻,砥砺前行。帮助学生培养其健全人格和健康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渐养成敢于承受挫折失败、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从传统教学过渡到新课程教育改革,从重视教授知识转变到注重培养学生人格,更多地培养学生勇于发问意识和自主创新意识。结合新课程标准目标中,强调教师倡导学生要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结合所讲内容,要拥有勇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2022版初中历史新课标下的教学策略

(一)多元化情景教学,关注学生发展

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最大程度地提高初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兴趣,历史教师也应当基于新课程标准改革要求之下,根据新编教材进行多元化情景课堂教学设计,通过结合历史教材中人物,让孩子进行角色扮演等多样化教学方式,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更好地促进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历史[2]。当学生情绪能够深入课堂中时,教师在进行知识教授也能更加游刃有余。

以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为例,展开课堂教学时,结合2011版课标教学要求来看,传统教学中所需要学生了解的只有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被发现对人类文明起源的意义,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即可。不难看出,这种教学要求主要是让学生将教材中所涉及到的全部内容烂熟于心,却并未在此教学中做出任何内容延伸,学生所知道的知识与教材中的别无二致。而2022版课标要求中,要求学会通过了解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等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及其文化遗存,知道中国境内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在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中,更注重强调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搜寻,结合自己的理解对这些人类的行为等动作做出猜测,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中人类文明发展沿革,并积极以大胆猜测的行为去进行旧石器时代人类行为扮演,使得学生能够在好奇心驱使下深入了解。教师也能借此观察学生学习状况,了解学生全面发展进度。

(二)学科融合式教学,强调教师成长

历史与语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生在学习各朝各代历史时,教师总会提及到一些学生耳熟能详且在语文教材中出现过的古人。而当学生将语文和历史之间一些重合点联系在一起时,历史教师同样也可以借此机会,以学科融合教学形式,开展课堂教学,由于学生对所学人物在其他学科教学时已经有了一定了解,那么学生在熟知的知识领域上深入学习也能更快地找到状态。而结合其他学科开展历史课堂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也能让学生在学科融合教学中感受到学科之间的共通性。

以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为例,展开课堂教学时,讲到秦朝汉朝时期,许多学生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秦始皇嬴政和汉高祖刘邦,有学生想到起义的陈胜和吴广,还有学生想到了楚汉之争时的西楚霸王项羽。这些让学生津津乐道的故事皆是出自于此,但教师提起学生对这个时期国家如何发展等内容时,大多数学生却不曾了解。而这时,教师便可以以带领学生完善这个时代知识为课题,以串讲形式,带领学生领略秦朝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而言,有着多么重要且深远的影响,让学生了解汉朝"削藩"和独尊儒术,熟悉一个王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在建立时遇到的困难和早期发展过程等知识。学生在了解历史时代背景后,再结合所学知识和当时朝代的文化思想,以代入的形式再去回顾从语文教材中所学文章,也会别有一番滋味。同时,以拓展形式让学生了解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丝绸之路开辟等,这些学生耳熟能详,却迟迟对应不上历史时间线的事件,也能让学生了解到古代人民精神延续至今,帮助学生更好地代入教材内容。

总结

根据上述内容进行总结得出,在新课程标准颁布之后,初中历史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新的教学理念以及育人标准,合理设置最为适宜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有教师顺应新课标教学理念,及时转变自身教育思想,不局限于传统教学模式,才能开展多元创新课堂教授学生。为此,本文就最新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进行课堂教学开展时,试展开对新教材的认识分析,并提出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新型教学模式,以供历史教师参考。

参考文献

[1]李贤江.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的新思路[J].学园,2020,13(06):16-17.

[2]张守峰.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技巧研究[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2(01):23-2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