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职业能力的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摘要:随着时代和产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各行各业不仅要求工作者具备娴熟的岗位能力,更需要较强的职业能力。各中职学院的教学目的,就是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使其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针对目前部分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各中职学校要合理分析专业发展概况,建设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和体系,进一步提高中职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职教育;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职业能力
中职是国家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基础教育环节。在构建自身课程体系时,要尤其立足于社会就业情况的发展,树立教育目标,优化课程结构,以帮助中职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思维和岗位能力,为其日后的就业及职业发展奠定基础。针对目前部分中职学院教学与社会脱节的现象,笔者通过相关数据调研与分析,发现部分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内容过于陈旧,不符合当今社会计算机网络专业岗位需求,除此之外,很多中职课程没有清楚准确的课程培养目标和体系,造成了学生专业水平低下,对口就业困难等问题。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职业教育发展要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因此,各中职学院要从当前社会岗位职业要求出发,更新建设专业课程体系,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提高专业课程质量,培养更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
1.从社会岗位需求出发,动态调整课程总目标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以培养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知识、具有计算机网络开发管理技术的应用型人才为主,同时也需要该专业人才具有德、智、体、美的综合素质,以更好地适应生产、管理及服务的一线环境。中职教育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则主要以培养操作人员为主,对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和快速就业能力较为重视。诚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产业结构的变革,当前的计算机网络产业产生了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产业比重有较大变化,表现出跨行业发展的特点。具体而言,当前相关的就业岗位不仅包括硬件及设备管理,网络工程设计与施工等计算机硬件技术员,编写代码,维护计算机软件及系统,进行IT销售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员,更包括有进行网络信息发布,网页制作的网络编辑员,以及进行互联网管理与销售,从事网络商务的专业人员。因此,各中职学校要根据当代岗位发展,确定迎合时代的人才培养要求,构建科学的课程总目标。
2.分析岗位工作现状,更新专业课程结构
职业能力要求首先以岗位专业能力为基础,针对当前中职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育与社会人才能力要求脱节的问题,许多学者和中高职学校通过访谈,行业调研等方式对计算机网络相关行业进行了追踪调查和分析,笔者结合调查结果及自身教育实践,得出当前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目标不明确,专业培养内容与社会岗位不对口两大问题。岗位专业能力是完成岗位任务的能力,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岗位能力具体可分为网络编辑员,计算机硬件技术人员,计算机软件及网络技术人员等。各中职学校应按照社会岗位需求实际,重新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范围,同时对岗位进行一定的归类,具体可将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专业基础课又可分为核心专业课程和拓展专业课程。公共技术课程主要包含语文,数学、英语,体育,政治,计算机应用基础等通识课程,核心专业课程则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硬件组装,网页编辑与设计等基础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而拓展专业课程则可设置软件编程,信息化处理,C语言,市场营销等岗位专业性课程,以供学有余力,有明确就业方向的学生进行深入学习。
3.拆解岗位综合能力要求,优化专业课程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已不再是独立发展的行业领域,而是被应用于各个领域中,许多中小企业都设置了计算机硬件装配,网络管理等专职岗位,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页采编与设计等工作内容已成为许多行业市场营销中的必备工种,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社会对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的要求也逐渐提升,越发强调职业能力的重要性。通俗来讲,职业能力是个体进行其岗位工作时各种能力的融合,其中不仅包括个体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包括个体完成工作时的态度和迁移反应能力,因此,除了开展与岗位需求对口的专业课程,如今各中职院校也要重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需穿插工作态度与价值观,工作迁移思维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活动,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举一反三,实践练习的机会,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热爱劳动,以此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之外的工作能力,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4.提高课程实践性,合理设计课程实训方案
国家针对职业教育改革提出了明确的标准,要求中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这就需要学校及教师根据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岗位方向确定实际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建立相应的实训基地,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真正从促进学生就业出发开展教育。校内可建立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软件及编程应用,网络建设及管理几大主题实训室,校外则可通过与企业,学校等进行合作和对接,安排基础能力较高的学生进入实际工作环境学习,进一步锻炼职业能力。同时,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打破“学科教学”观念,以“实践教学”观念为基础开展教学,对社会现有典型工作岗位及任务进行观察和分析,设计真实的工作情境开展教学,在实践教学中,注重给予学生丰富的教学参考,充分锻炼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和社会交流合作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中职教育中,从社会岗位能力要求和职业能力要求出发,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优化实际教学活动能够在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学习效率的同时,帮助其在丰富的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对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进行改革使得中职教育更加符合社会需求,对提高中职毕业生就业率,提升中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黄琨.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中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J].电子世界,2020(03):88-89.
[2]张志宏.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1):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