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时代思政课“八个统一”改革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中的实践路径研究

刘东霞 吴艳丽 肖平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2年45期
河北外国语学院

摘要:新时代思政课“八个统一”改革创新要求自2019年提出以来,各高校思政课教师都将这“八个统一”作为教学的指导原则,努力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高校思政课中最基础的一门理论课程,在解决大学生困惑,实现价值引领,深化教书育人规律,回应广大师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及面临的重难点问题,都发挥着基础理论支撑的作用。

关键字:新时代思政课; 八个统一; 马原理课; 实践路径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在会议中提出思政课建设的“八个统一”原则,这“八个统一”是在系统总结我国思政课建设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同时以问题导向提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面临的重难点问题。高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必须端正,所以高校的首要任务就是立德树人,需要不断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根据00后大学生的特点,采取恰当的方式引导他们的意识形态的塑造和价值观的形成,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主阵地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下简称马原理)作为高校思政课中最基础的一门理论课程,在解决大学生困惑,实现价值引领,深化教书育人规律,回应广大师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及面临的重难点问题,都发挥着基础理论支撑的作用。在授课过程中,必须以“八个统一”为教学指导最基本的原则,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 读原著,学原文,加强马原理课的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

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1]因此,在马原理的教学中,结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依托马原理教材,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注重政治性与学理性的紧密结合,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原理内容的逻辑结构,科学解读原理内容、科学传播马克思主义,同时注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理论成果的吸收。

2 讲的清,悟的透,巩固马原理课的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

马原理的基本理论是真理,真理是有价值的,马原理授课教师要增强思维、开拓视野,通过集智备课等形式,从整体把握马原理知识内容和学科特点,做到“在马言马、在马信马”,应使得原理课更具亲和力与感染力,讲清讲透原理中蕴含的价值意义,这样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才能悟透原理,巩固马原理课的价值性与知识性的统一。

3 敢去讲,讲的准,提升马原理课的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

国家对思政课的建设是与时俱进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也在不断的批判中发展与完善。尤其是思政课要与时事热点紧密联系,作为思政课教师,敢讲是起点,讲准是基础,责任是直面问题。只有在不断的尝试中才能获取经验,不能畏首畏尾,怕讲错就不敢讲。在授课过程中,要敢于面对挑战,完善导师制度,听课制度,在与同行的交流学习和前辈的批评指导中,提升马原理课的建设性与批判性的统一。

4 走出去,请进来,加快马原理课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马克思主义真理伟力来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得到反复验证和肯定,指导着我国当代的社会实践朝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因而要重视思政课程的实践性作用。授课过程中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传播马克思主义系列主题教育,拓展青年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渠道;积极拓展实践教学项目,通过走访爱国教育基地、参加马克思恩格斯专题报告和讲座、举办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宣讲活动、录制学习宣传微视频、演练思政教育主题的歌舞话剧等等丰富多样实践教学形式,把理论小课堂与社会发展大课堂相结合,加快马原理课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5 普遍讲,多角度,促进马原课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统一

马原理课是国家对全国高校本科生要求的必修课,选用的教材是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全国大学必须做到统一使用统编教材,以教材为蓝本,系统讲授马原理的知识体系。在具体讲授过程中,不能只照本宣科,要把基本理论联系学生的专业、层次、特点等,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进行讲授,增强思政课的到课率、抬头率、听讲率,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促进马原理课的统一性与多样的统一。

6 教师导,学生讲,激发马原理课的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

00后大学生生活在信息化的新时代,在网络中接触到的信息量巨大,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强,思维活跃,批判思维强,所以马原课教师要引导00后的大学生学习、用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在授课过程中,马原课教师可以采取问题链的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导向,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根据自己的学习和理解去讲授原理内容,提供给每一位同学展示自己的机会和舞台,激发马原理科的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统一。

7 必识记,可灵活,整合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

学生思想道德的提升,是建立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前提下,马原理课讲授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构成了三大部分的主要内容。老师在课堂上对基本理论系统的“灌输”是必须的,要求学生理解并识记掌握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只有背下来才能记在心中,只有记在心中才能在实践中不断的去理解。对于基础的理论掌握,可以采用考核指挥棒的指引作用,要求学生必须背过掌握,但是在课堂中也不能一味的读教材背诵,教师也不能一言堂,引起学生的反感,要启发学生为什么要掌握背过,在理解中去记忆,以整合教学的灌输性与启发性的统一。

8 行在外、变在心,促成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相统一

思政课在高校中曾经一度被边缘化,思政课的课本也多被学生当做“占座书”,思政课教师也不被学校重视。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思政课的建设,在多次会议中提到思政课建设,谈到对思政课教师的要求,专门召开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给思政课和思政教师带来了新的发展要求。现在高校,思政课教师能够理直气壮的去讲思政课,思政课教师的待遇也得到了专门改善和提高,提升了思政课教师的地位和尊严,广大思政课教师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守好高校大学生立德树人的主阵地,抬头挺胸的讲授思政课。另外在“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指引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将马原理的基本理论融入到其他课程中,做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达到促成马原理课的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统一。

改革创新是加快思政课程科学发展的助推器,重视马原理课程和理论的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八个统一”要求,加快关于马原理学科课程科研创新,关乎祖国的人才培养,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更关乎民族复兴伟业。因而要求马原理课教师提升政治素养、保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深入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其中的深刻要义和核心内容,并且与马原理课程科学结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2:9-10.

[2]张剑英,付秀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研究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为例[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21(4)

[3]王悦.“八个相统一”视域下新时代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研究:云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论文,2021.6

[4]金崇碧,杨方旭.高校思政课教育和改革创新视域下的“八个统一”[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6-1

此论文为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重点课题的结项成果,课题编号:SD202211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