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产出导向法(POA)的高中英语学习者口语技能发展研究

徐慧敏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2年7期
合肥师范学院 安徽 合肥

摘要:本研究尝试将产出导向法(POA)应用于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以文献研究为线索,以教学理念和教学假设为基础,教学流程为依托,探究其应用在高中口语教学的有效性。为后续研究如何将抽象的理论概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步骤,设置教学计划,及预测教学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等进一步研究做好基础铺垫工作。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高中英语口语教学;文献研究

一、引言

(一)选题依据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完成修订《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将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课标强调英语教学应重视对学生语言和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的综合培养,要求对基础知识和技能进行学习和运用,进而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未来继续学习英语和就业夯实基础。

然而,英语教学普遍存在重学轻用、学用分离和学生输出困难等弊端,导致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高,更没有张口说英语的自信;同时,在应试和升学的双重压力下,多数老师仍会不自觉的在教学过程中侧重知识的输入和应试技巧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梁芳 2020)。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称POA)以“学用一体”为教学理念,以产出任务作为驱动和目标,以选择性输入作为促成,旨在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解决学用分离的弊端。这与《新课标》所设的核心素养发展目标相契合,因此,探讨POA是否能够提高高中生口语产出能力,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就尤为必要。

(二)研究价值及实践意义

在理论研究方面,本文后续检索获得的所有相关文献中,绝大部分是关于高校的口语领域研究,虽然基础教育的研究在逐年增多,但是对POA在高中英语口语教学领域的研究应用却相对较少。在实践应用方面,一方面我国主流的教学模式所教授的大量英语表达形式,并不适合口语表达,高中学生对于口语和书面表达之间没有明显的区分;另一方面,目前课堂关于口语教学的操练还不能够满足学生口语能力提升的要求,同时,高中生存在一定的课堂参与度不高和表达焦虑的问题(文俊 2020)。因此,本研究希望从POA理论和实践中找到适合高中口语教学的方式,拓宽其教学可用的理论范围,验证其教学效果,为高中口语教学提供新的教学思路,以发展高中学生的口语技能,提升其综合素质。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产出导向法理论概述

文秋芳于2015年首次详细阐述了产出导向法的理论体系,主要有教学理念,教学假设和教学流程三个组成部分。POA学习理念提倡“学习中心说”,指出所有的教学活动应该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它们不应拘泥于形式,应当都取得对应的教学成果。“学用一体说”则显而易见,教学应当将输入和产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而非只重输入。“全人教育说”坚持,要选择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的教学任务,培养其中国文化素养,以及中西方文化交流意识。

POA的是基于三个教学假设而实现的----输出驱动、输入促成以及选择性输入。这里的输出驱动和输入促成假设与教学环节里的输出与促成有异曲同工之处,下文会中做详细介绍。选择性输入则是讲教师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多样的教学材料,学生可以在其中进行自主选择,以实施针对性学习,更快地实现教学目标。此外,在2017年修订的理论体系中,增加了又一“以评为学”假说,指出了评价的在假说中的重要地位和在教学环节的指向性地位。

POA体系里的教学流程分为三个阶段:驱动、促成和评价,与实践教学紧密相连。驱动是指教师先提供与课题相关的交际场景并要求学生完成产出任务,然后再给出相应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更有动力去进行有目的的求知和探索。促成则是指,教师具体描述要求产出的任务并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供学生参考,学生进行学习材料的选择,根据要求完成产出。评价包含在促成环节教师给予的及时评价和延时评价两种形式。评价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调整和自己的教学策略,为新的驱动任务的设置提供基础和依据。2018年,修订后的教学流程形成了一个闭合性回路,并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实现滚动的N次循环,很好地解决了驱动与评价间的关系孤立问题。

经过数十余年的探索研究,文秋芳教授及她的研究团队共同提出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教学理论----产出导向法(POA),旨在解决我国外语教学“学用分离”的弊端。该理论从2013-2019年,经历了雏形、形成、修订和再修订四个阶段,最终得以完善,成为独具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教学依据,并极大地推进了英语课程改革的进程。

(二)产出导向法应用于英语口语教学的研究综述

POA的完整理论体系是在2015年才由文秋芳教授正式提出的,本研究的涉及POA及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也是在2019年才有学者涉足研究,故在20世纪之前没有相关文献对该领域进行探索,以下是笔者对研究现状所做的整体概括和评述。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学者将对POA与英语口语相结合的研究正逐年增多。截至2022年3月之前,笔者以“POA”和“英语口语”为主题,在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精确检索,共获得146条相关文献,其中有9篇外文文献。以下是对相关文献的研究现状进行综合梳理和整体评述。

1、国外研究概述

Pendke(2017)通过一个详细的实际案例分析,描述了POA在口语教学方面的应用,在充分了解POA的原理体系和实际教学步骤后,阐述了如何将该方法应用于大学英语口语课堂的教学。Iris Schaller-schwaner(2018)指出将POA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POA本身在英语教学史上是一种新的具有代表性的缩写,其文章主要对POA的理论的发展历程和内容体系进行了阐述,并且提出POA较传统教学方法在口语教学方面新在何处,为其后续进行相关实践研究提供了充分的理论支撑和操作的可能性。Nayila Yermaimaiti(2019)对在校大学生开展实践研究,在英语语音教学课堂应用POA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英语教学,发现POA在提高英语口语的准确性方面与传统教学模式几乎没有差别,但是POA对英语口语流利度的提高有很大作用,同时该班的学生会使用更高级的词汇表达自己,从而该研究得出POA有利于大学口语教学的结论。Adelina Asmawi(2021)就POA的研究现状,探讨其的未来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以推动其在更广范围内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近5年对POA在口语教学方面的研究进展明显,研究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方法主要为非经验研究和实证研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教学效果、教学改革实践、教学编译和使用等,此外,该文还论述了POA研究的局限性。Danning Sun(2022)认为POA是一种融合中国传统教学法和西方教学法优点的新型语言教学方法,旨在解决我国高校语言教学中的投入产出分离问题。该文首先对POA进行进本概述,然后就其在英语口语教学层面的应用模式、教学流程和有效性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回顾和研究综述,最后展望了POA未来进一步探索的三个方面。

由此可见,国外学者对POA在英语口语教学方面的研究大多还停留在初步探索阶段,这一点从文献数量就可以看出。在仅有的9篇文献当中,半数以上还是中国学者所撰写;另外在进行的为数不多的教学实证研究中,主要关注的是大学领域的教学以及高年级阶段的学习者,对中学阶段的教学研究基本上没有,而这一方面也是国内研究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2、国内研究概述

齐品、史晓春(2016)对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进行了为期一年半的实证研究,数据表明,POA可以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激起其在真实语境下的产出欲望,克服学生的表达心理障碍,并帮助学生进行主动地合作学习,从而提高口语产出能力。张伶俐(2017)在即时口语测试和平时课堂观察中发现,POA在单元教学设计口语产出任务培养学生相关口语能力时,具有效果显著的教学有效性,并通过学生的日记真实反馈其学习感悟。任捷(2018)等学者以POA理论为出发点,旨在提高学生口语连贯性和复杂性,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口语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面临不便展开教学的困难,诸如输入性材料的选择依据,口语测试的量化标准等。孙立轩(2019)在为期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研究中得出,应用POA的进行口语教学的实验班比对照班的口语成绩得到幅度更大的提高,从而证明POA对于口语教学的高度可用性。万纬敏(2020)则发现POA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其交流意愿,但是不同层次英语口语水平的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存在差异的,对功底相对较好的学生的表达欲有促进作用,反之则不是很明显。贺玉婷(2021)认为POA能突破传统的英语口语教学模式,应用“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环节的教学流程,为学生提供实际场景和选择性学习材料,以完成产出目标,真正走出困扰多年的“学用分离”的困境。黄斯楠(2022)指出POA对于任务型口语教学具有指导意义,给予口语教学相应的理论指导,但是需要教师认真考虑教学的细节,有一定的挑战性。

整体来说,国内专家学者在口语教学方面对POA理论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实际教学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体现出了POA理论的价值,但是由于不同地域、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具有较大差异性,因此亟待开展较大规模的研究,进一步检验该理论是否能够很好地适用于低年级或其他专业学生群体。

(三)POA研究未来发展趋势

在应用模式上,加强POA与ESP课程的结合,ESP课程对学生语用能力的重视与POA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在理论体系上,可以运用辩证研究范式丰富POA理论体系;在促成活动及教学材料的选择上,可以将适度性,可迁移性作为促成活动的有效性评价指标;在评价体系上,目前TSCA评价模式的重点是在课内,下一阶段的研究重点可以放在课后,加强其监管机制;在POA的有效性上,可以重点探究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如何开展基础教育领域的教学活动;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积极学习POA理论中对实践有指导作用的部分,并进行可适性调整。

三、结论

总的来看,POA是针对解决目前我国外语教学存在的学用分离的情况而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目前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并加以运用。对文献梳理后发现,POA研究涉及理论体系,评价机制以及有效性等,在口语教学方面也取得了日益显著的成就,并且未来有对应理论体系、应用模式及评价机制等的重点发展趋势。尽管目前有学者的研究视角已从大学转移到基础教育领域,但是对于高中口语教学的研究还亟待深入扩展。因此,本文旨在将POA与高中口语相结合进行研究,探讨如何将其有效运用在基础教育的教学活动当中,为其理论应用范围的扩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Danning Sun, 2022, An Overview of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J]. Journal of Innovation an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9(2).

[2]Iris Schaller-schwaner, 2018, Reflections on the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POA) in China: A New Name and a New Acronym[J].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41(2).

[3]K. Pendke & A. Kasrekar & A. Sawarkar & T. Yeddeloo & R. Bhusari, 2017, A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in College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J]. Indi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Research & Development, 3(3).

[4]LIXUAN SUN & Adelina Asmawi, 2021, A Literature Review of Studies on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POA) in Chin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nguistics, Literature and Translation, 4(6).

[5]Nayila Yermaimaiti, 2019, A Teaching Practice of College English Pronunciation Class based on Production- Oriented Approach[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Science, 8(5).

[6]贺玉婷,2021,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品位·经典,(13):152-154。

[7]黄斯楠、徐晓莹、王晓敬,2022,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假设[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02):59-60。

[8]梁芳,2020,初中英语新课程口语教学有效性提高的途径与策略[J]。科技资讯,18(13):122-123。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20。13。122。

[9]齐品、史晓春,2016,基于POA的英语视听说课程设计和效应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08):106-111。DOI:10。16477/j。cnki。issn1674-2311。2016。08。015。

[10]孙立轩,2019,产出导向法在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

[11]文俊,2020,基于教材重构优化初中英语口语教学[J]。教学与管理,(22):43-46。

[12]文秋芳,2015,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47(04):547-558+640。

[13]张伶俐,2017,“产出导向法”的教学有效性研究[J]。现代外语,40(03):369-376+438。

作者简介:(1994—),女,汉族,安徽省合肥市人,教育硕士在读,单位:合肥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研究方向:不区分研究方向

基金项目:合肥师范学院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基于产出导向法(POA)的高中英语学习者口语技能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22yjs03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