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朋辈辅导模式有效探索
摘要:当代高中生心理问题尤为突出,将朋辈辅导模式应用到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将心理问题解决,还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因此应该对朋辈辅导模式深入分析,了解朋辈辅导模式的特点,分析朋辈辅导模式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的意义,并在充分掌握当前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合理制定朋辈辅导模式应用策略,为学生系心理问题的处理提供途径,保证学生能快乐的生活与学习。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朋辈辅导模式
引言
高中是青少年学生心理成长的关键阶段,心理和生理因为存在发展不平衡现象,学生的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心理困扰会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增多。当前很多学校缺少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再加上很多学生对心理辅导存在抵触情绪,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佳。朋辈辅导模式是一种新的心理教育形式,亲近性、无偿性、有效性特点明显,将其应用到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能产生积极影响。
一、朋辈辅导模式的特点
(一)无偿性
朋辈辅导是一种利他行为,是基于双方自愿的条件下进行。朋辈辅导不会向受助者索要相应的物质报酬,与专业心理咨询不同,专业心理咨询会向来访者索取报酬,能够形成一种职业性人际关系。
(二)相互性
由于长时间被传统观念影响和束缚,高中生对心理辅导存在一定抵触情绪,对心理问题通常内心比较敏感。朋辈辅导可以让学生的这种传统心理咨询观念转变,助人者与受助者的角色可以在服务当中随着情境变化而互相转变角色,学生不仅可以快速接受,还能正确将问题解决。
(三)有效性
高中生在年龄以及生活方式方面存在很强相似性,价值观、情感体验较为相似,朋友之间在沟通和交流更为便利,所以来自同学、朋友之间的建议,学生很容易接受和采纳,能够让心理问题得到良好解决[1]。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朋辈辅导模式应用意义
近年来,社会在飞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对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但与此同时,对人才的要求明显提高。我国学生虽然基数很大,但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却少之又少,所以当代高中生的学习压力非常大,能力发展需要从多方面展开,不能只局限在知识的掌握上,更主要的是要对自身综合能力及素质加以提高。在多方面压力的干扰下,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增多,由于高中生的年龄偏高,阅历和见识要高于初中和小学,因此在遇到事情时通常有自己的想法与见解,对心理辅导存在排斥心理,但这些学生对朋友却有很高的容忍度,愿意和同龄人进行沟通和交流,所以对高中生开展朋辈辅导,有助于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通过朋辈辅导,能够帮助高中生正确看待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主动与他人沟通和交流,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辅导需求[2]。高中阶段的学生在遇到困惑或者问题时,对家长和教师的排斥心理较大,同龄阶段学生有着相同的经历,在遇到问题时喜欢向同龄学生敞开心扉,通过对朋辈辅导模式的利用,学生存在的困惑能得到及时排解,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大有裨益。在以往学校的学生心理辅导过程中,教师大多侧重于对个别学生主动咨询或者采取定期开展心理课程的方式,这种模式无法帮助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情况,无法将心理辅导的作用和价值发挥到最大。借助朋辈辅导模式可以对这一方面的弊端加以优化,快速掌握学生的心理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疏导对策,能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帮助。
三、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朋辈辅导模式应用对策
(一)合理设置朋辈辅导员
在运用朋辈辅导模式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需要安排水平高且能力强的朋辈辅导员。因此教师要格外注意对朋辈辅导员精心筛选和安排,加大考核力度,挑选最为合适的学生充当朋辈辅导员,确保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能够有效解决。由于朋辈辅导员的年龄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年龄较为贴近,所以在辅导期间很容易被学生的烦恼影响,教师要采取定期培训的方式,定期对朋辈辅导员测试和疏导,确保朋辈辅导员在对同学进行心理辅导期间,朋辈辅导员的心理不会受到影响和干扰,避免朋辈辅导员有负面的情绪产生[3]。
(二)强化对朋辈心理辅导体系的健全
现阶段,虽然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应用朋辈辅导模式,但应用效果不佳,片面性特点显著,相关的心理辅导体系亟待健全。因此若想将朋辈辅导模式真正应用到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提升教育有效性,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将朋辈辅导模式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应该强化对朋辈心理辅导体系的健全,对教学现状充分了解,在结合教学需求和学生心理情况的基础上,将朋辈辅导模式融合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比如:在课堂上,依照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彼此交流与合作,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完成情境演绎,达到朋辈之间相互提升、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此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融入到小组活动中,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会他人的思想和情感,保证学生的心理问题能得到解决。
在利用朋辈辅导模式过程中,可以利用个体和团体相融合的辅导方式,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提高。比如:针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共性心理问题,教师可以采取集体大型活动、讲座等方式,加强朋辈之间的互动和沟通,以便在活动中学生能将心理问题解决,促进学生学习效率与质量的提高。
(三)开展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在素质教育的深入落实下,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法上不断创新,逐步朝着多元化以及个性化方向发展,因此在开展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期间,应该借助朋辈辅导模式,强化对多元化活动的开展。
1.心理咨询活动。朋辈之间的年龄相仿,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相似的经历和体验,彼此之间不会产生太大的抵触心理,有很多可以聊得来的话题,互动性强且容易交流。因此基于这一特点,可以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构建信任与咨询的关系。朋辈辅导员对当事人的实际情况及心理困惑通常比较了解,因此在双方同意的情况下,可以随时随地约定展开心理辅导,不需要被地点和时间等因素影响。比如:朋辈辅导员可以采取构建微信群、QQ群等方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在不断交流中了解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强化预防,保证学生潜在的心理困惑能在第一时间消除,不会出现扩大或者蔓延的情况。如果学生存在心理问题,也可以及时向朋辈辅导员寻求帮助,将自己存在的困惑告知朋辈辅导员,在咨询过程中,朋辈辅导员要遵循真诚且保密的原则,深入分析和思考,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和办法。在咨询过程中,要认真记录,将保密工作做到位,不能出现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如若在辅导期间遇到无法解决的心理问题,朋辈辅导员要及时反馈给心理教师,在教师的帮助下将问题解决。朋辈辅导员在对学生辅导期间,要采取平等的交流方式,让学生能在短时间内获得自助,消除学生的困惑。
2.心理论坛活动。结合学校主题活动研发心理网页、编制心理小报,同时与学校团委学生会联合开展心理论坛会,论坛每月一次,主题可以是围绕新生无法适应校园生活的话题,诸如“校园让我快乐”,也可以结合高中生十八岁成人宣誓展开,活动的主题为“勇于拼搏,积极面对新生活”,还可以在父亲节或者母亲节开展“感恩父亲/母亲”心理论坛。
3.加强团体心理训练。为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应该加强团体心理训练力度,倡导在实践中体验,让学生能通过体验获得更多感悟,将学生潜在的心理困惑解除。在实际训练过程中,由小组、班级模式拓展到年模。其中小组模式,设计各种主题活动,诸如“情绪管理”、“人际交往”、“自我探索”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活动并生参与其中,每组不超过10人。班级模式则要结合班级的具体需求,由班级制定主题,借助班会的时间到各个班级开展心理训练。年级模式要以年级为单位,每个年级有固定的主题,如高一年级为适应新校园生活主题,高二年级适应青春期主题,高三年级为适应高考主题。利用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学生的心理问题会逐渐减少,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新生活。在心理训练中,通过心理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朋辈辅导员也可以尝试负责小组或者班级心理训练工作,通过对各种有意义且生动活泼的设计,学生的参与主动性和积极性会增强。在活动参与后,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分享,强化学生的心理体验,让学生能从活动中获得更多感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以便学生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可以积极面对生活和学习。
通过对多元化活动的开展,能够从各方面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将心理健康理念传播给每一位学生,帮助学生掌握更多调适心理技能与方法,让学生学会关注并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四)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合理性
在利用朋辈辅导模式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该结合高中生的特点以及需求,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制定教育计划,将增强学生自信心作为基础,合理应用方式方法。诸如利用创设情境的方式为学生讲故事,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高中阶段的学生猎奇心理很强,针对一些吸引力强且内容丰富的故事很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将学生这一心理特点作为基础,加强对故事情境的构建,保证学生能从心理上接受教师提供的心理辅导,降低学生的防范心理,缩短与学生的距离感,能够参与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和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成为好朋友。在讲故事过程中,注重渗透,细致讲述故事主人公的情感与生活经历。比如:在为学生讲解励志性故事期间,教师要结合故事的内容进行励志的情感和爱国主义精神灌输,将正确的思想观念印在学生的脑海中[4]。
(五)利用校园心理剧增强朋辈辅导效果
校园心理剧是学生将生活、学习、交往等心理冲突以及困惑,利用小品表演、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方式呈现出来。比如学校可以开展心理剧大赛,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心理剧。诸如学生编排的《在爱中成长》心理剧,讲述的是女主角原本是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是父母和老师眼中的乖乖女,但因为与男主角恋爱,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面对家长的指责和老师的失望,女主角陷入痛苦和迷茫的困境中,但经历了一系列的疏导,女主角最终在同学、教师和父母的帮助下走出早恋阴影,重新踏上追求理想的光明之路。借助心理剧的形式展现早恋问题,学生在表演和观看中能受到很大启发,能够正确认识自我[5]。
结束语
综合而言,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由于受到的干扰因素较多,导致学生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期间,不仅要注重知识的讲解,还要对学生的行为和表现认真观察,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合理疏导。同时加强对朋辈辅导模式的应用,构建健全的朋辈辅导体系,加大心理知识的宣传力度,依照学生需求开展朋辈辅导活动,强化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确保学生的心理问题能得到良好解决。
参考文献
[1]朱美誉,展宇辉.朋辈心理辅导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J].求知导刊,2021(45):91-93.
[2]乐燕霞.助人自助,乐人乐己——高中生朋辈互助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07):63-65.
[3]俞小月,张冰雨,李天宇.高中生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应用价值和对策探析[J].教育科学论坛,2021(11):75-77.
[4]汤舒俊.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探索——朋辈心理辅导[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13):17-19.
[5]朱国君,柳玲玲. 高中生朋辈心理辅导的特点及问题分析[J]. 教育观察(下半月),2016,5(12):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