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时代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研究
摘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中国正处于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想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需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激发人民爱党爱国的热情。尤其是在初中的语文课堂上,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利用语文学科的特殊性来感染初中学生的思想感情,使其可以在语文课堂的学习当中充分理解爱国主义。本篇文章就针对新时代下该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培养初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进行探索研究。
关键词:初中生;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应当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情感传统,对于培养广大初中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报效祖国的精神,激励学生为中华崛起而刻苦学习,坚定文化自信,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初中语文教师应结合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充分融合新时代多种教育资源,不断加强对高效语文教学方式的创新研究,以培养初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为教育目标追求,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尽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从而有效地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在此基础上更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实践。
一、培养初中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价值
现阶段的初中学生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导致其的人生价值取向发生很大的变化;特别是他们并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曲解爱国主义情怀的理念,用自己的角度认为爱国就是无私奉献,将自己的全部都献给国家。所以这个时候初中语文教师就要对初中学生进行引导,告诉初中学生所谓的爱国主义情怀是国家给生活在这个国家里的人民提供保障的基本方法,它本身就是为了促使人民在隐约中形成浓厚的爱国主义集体意识;从而给国家的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而在初中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知识相对来说初中学生们比较容易理解和接收,这样初中语文授课教师就可以利用初中学生对语文的特殊感情来培养初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平时的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和爱国主义思想相关的内容,使初中学生改变自己对爱国主义的错误理解,从而使初中学生在培养爱国主义情怀的过程中发挥自己存在的价值。
二、新时代初中语文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路径创新的措施
(一)新时代下合理选择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中指出,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同时在教学内容设定中也更为注重思想感悟、情感培养、知识理解,并且对于爱国主义教育也设定了相应的标准,这些都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师要注重合理选择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情感。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语文教材中包含的爱国志士先进事迹、祖国传统文化内容比较多,如“邓稼先”、“花木兰”、“文天祥”等等,同时,还有一些国情教育、现代化建设成就教育、国防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内容等,教师要从中选择一些具备时代性与代表性的教学内容,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爱国主义教育的积极性,还能够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更为容易理解与接受。教师也可以把本地区的文物古迹、历史博物馆作为开展语文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和新时代的融合。
(二)用诗歌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也逐渐变得优越,中学生享受在富足的物质条件之下,受着现代化电子信息的冲击,对于祖国壮丽的山河美景很难有更深的体会,而家国情怀,是人们的一种朴素的精神情感,包含了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对家乡的土地以及人文生活要具有强烈的认同感,是国家和民族凝聚力的象征,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现代诗歌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描绘,教育学生体会祖国壮阔的美景,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例如,《黄河颂》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前,利用多媒体教学向学生播放《黄河大合唱》,让学生在激昂的旋律中感受黄河的波澜壮阔,想象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危难时刻,在抗日的战火蔓延在祖国大地的时候,诗人站在巍峨的高山之巅,慷慨激昂的向黄河母亲发出了悲壮的颂唱,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将学生的情绪带入到课堂的教学中。之后让学生在结合教材内容,分组将这首诗歌有感情的进行朗读,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之后教师带领学生深入文章进行分析,对诗歌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进行深入的解析,让学生通过这句词,加深对于诗歌的理解。最后,让学生对整篇诗歌进行回忆,想一想诗人从哪些方面描绘了黄河的英雄气概,从而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抗战时期强烈的爱国情怀,使教学内容得以升华。
(三)在实践活动中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开展多元化、趣味化的实践活动,以此渗透爱国主义思想,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与情感体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在口语交际实践活动中渗透爱国情怀,如提前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学习进度,选择最佳的素材内容作为开展口语交际实践活动的重要基础,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巩固爱国素材知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师可以设定口语辩论赛,把爱国主义作为口语辩论的题材,这样既能够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够增强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为之后参与社会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渗透爱国主义思想,如带领学生去参观一些博物馆、英雄纪念馆,让学生感知到当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能够更加用心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爱国情怀。除此之外,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与时间,让学生真正去体验、了解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如让学生在剪窗花、做灯笼中了解传统文化,之后让学生围绕实践活动展开写作,就能实现语文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融合,更为全面渗透爱国主义思想,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
总而言之,要实现新时代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要重视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爱国素养,还要利用好爱国主义教学篇章,把握与时俱进的教育形式,营造爱国主义教学氛围,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形成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念。
参考文献
[1]潘增华.新时代初中生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2(17):84-86.
[2]任东伟.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类选文的教学策略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22.DOI:10.27778/d.cnki.gqhzy.2022.000485.
[3]费玉香.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路径[J]. 安徽教育科研,2022,(24):110-112.
[4]王文湘.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的渗透[J]. 学周刊,2022,(07):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