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探析地形、植物、水体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郭茹
  
民族文汇
2023年14期
云南隆囿园林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云南 昆明 650000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个过程中,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水平将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因此,要重视对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特别是对地形、植物以及水体因素应用情况,将三者完美融合到园林建筑设计当中,在保证工程设计美观性的同时,也能提升建筑结构合理性,打造新型建筑构思。本文主要分析地形、植物以及水体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情况,将其与周围环境进行协调,以此来提高风景的识别度,降低建筑生硬和压迫感,使得自然因素在建筑景观中的分布更加美观,满足人们对景观美感的要求。

关键词:地形;植物;水体;风景园林;建筑设计

引言

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在这个过程中,风景园林建筑出现满足人们对于高质量生活的需求。而在建筑当中,地形、植物以及水体等因素非常重要,其中,地形是依托和根本,植物是生命力和生命体现,水体则是最具有可塑性和表现性关键,若缺少其中一个因素,将大大削减风景园林建筑美感。因此,在进行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时,为追求结构协调性,需做好地形、植物、水体以及建筑之间规划布局,合理利用区域资源,以此来达到合理、美观的目的。

1地形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在进行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当中,地形因素是限制建筑设计主要形式。从某种程度来说,地形是连接风景环境中的关键因素,而不同地形特征对园林建筑布局、功能以及体量的影响也不同。

1.1设计合理的景观建筑布局

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时,需遵循因地制宜的开发原则,即通过对建筑布局、体量等进行控制,在原有基础上,进行针对性设计。因此,风景园林建筑需要在原有建筑基础上,结合区域地形进行设计,以此来达到和谐共处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首先需考虑地形以及周围环境对建筑影响,尽可能地保持景观空间联系性融合。其次,园林建筑要选择合适的尺度、体量,并利用周围地形、地势对建筑进行布局,以此来减少压迫感,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比如说,在这个过程中,巧妙运用踏步、平台等形式与地形有机结合,使人们在感受自然景观的同时,也能促进风景园林建筑长久发展[1]。

1.2综合地形设计良好视觉效果

风景园林设计主要目的就是为人们提供欣赏和休憩场所,因此,在进行设计时,必须结合地形因素,设计出较好的视觉效果。在进行设计时,需从视觉角度出发,将建筑和地形结合起来,明确各自轮廓,通过对建筑体量、外形轮廓以及地形之间审美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形成良好的天际线,以此来保证地形和建筑之间完美融合。在这个过程中,若地形尺度与建筑尺度相接近时,就会形成建筑配合自然地势,与地形完美协调,给人以美的享受。与此同时,在进行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时,注重地形因素影响,不仅有利于建筑结合环境形成有序的空间序列,还能屏蔽设计当中不利因素,引导人们观景视线,更好地服务园林建筑设计。在设计期间,对建筑群体布局进行恰当分区,还能满足功能上的要求,减少单体建筑体量,降低对环境影响。此外,地形和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完美融合,对整体环境以及生态平衡具有促进作用。

1.3降低地形坡度对景观制约

在风景园林设计当中,地形坡度影响非常大,特别是以山坡地为显著特征的山地风景建筑。在这个过程中,若坡度较小或者处于缓坡地带,对于景观园林建筑设计影响不大,在设计时可以选择朝阳或者景观视野较好地方。若处于中坡地和陡坡地,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需要考虑周围地形对景观影响。因此,建筑布置需要在能够俯视周围景观制高点,以此来降低坡度对建筑美观影响。与此同时,在进行景区原理建筑设计时,充分利用地形坡度,能够疏导风险,对建筑内部通风影响较大。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需对当地地形地势进行了解和分析,确定园林建筑用地坡度范围。此外,在进行建筑设计初期,需对区域地形进行全面勘探,以此来保证建筑和当地自然环境相融合,达到最佳观赏效果[2]。

2植物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当中,要加强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植物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在风景环境当中,植物种类、大小、形状以及色彩变化等,都会对建筑造成影响。因此,为保证园林建筑多彩性,在进行设计时,需加强对植物应用,以此来达到建筑和自然环境相融合效果。

2.1配置植物改善建筑布局和空间结构

在进行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当中,科学、合理地配置植物,不仅可以增强建筑整体效果,还能保证生态环境完整性。因此,在进行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时,需充分了解区域所处地理环境、气候、面向群体以及当地生态环境。在进行设计时,尽可能地保持原有生态环境完整性。在建筑布局设计中,可以采取灵活设置方式,尽可能降低对绿化面积占有率,以此来保护自然环境。与此同时,在建筑外环境设计时,可以采用修建平台等架空方式,减少对区域土方挖掘,尊重生态系统,达到建筑和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效果。在设计过程中,为保证建筑外部空间界限和范围,增强空间整体性,需对植物进行合理、适度的配置。比如说,在进行软性设计时,科学、合理地使用乔木、灌木以及草地等,能够在丰富建筑质感和色彩的同时,协调不同建筑之间的联系,营造舒适的风景建筑环境[3]。

2.2植物特征提高建筑审美

在进行风景园林建设设计当中,植物是核心因素之一,能够将人、建筑以及大自然联合起来,具有非常重要作用。从美学角度出发,植物通过四季变化的生长特点,使得建筑更加具有层次性。与此同时,各种植物加入使得建筑整体延伸到自然环境当中,能将室内外联合起来,起到协调发展作用。在此期间,通过对乔、灌、草等合理配置,能够满足建筑视觉和生态意义[4]。比如说,在地形微高区域,种植一株或一组观赏树,能形成较好的对景,增强建筑美感。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当中,在屋顶、墙面以及外环境种植植物,不仅能够实现遮阳目的,还能实现建筑和风景融合,形成建筑和植物统一的视觉效果。

2.3植物群落修缮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当中,应用植物群落能够连接建筑与环境关系,实现理想中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植物多样性不仅能够保证环境生态平衡,同时也能改善建筑周围微环境,达到降低能源消耗目的。在此期间,建筑设计还可以通过增加绿地面积,对绿能进行生态补偿,平衡好建筑环境和自然环境之间关系。在实际建筑设计当中,建筑用地和绿色面积之间矛盾剧烈,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将屋顶花园、垂直花园设计其中,不仅能起到减少雨水流失,改善建筑微环境的作用,还能缓解城市热效应。此外,在进行设计时,需充分考虑植物生长习性、地理条件等,选择适合植物类型。与此同时,在植物和建筑融合期间,也需要对建筑结构形式、外墙材料等进行选择,考虑后期移植等需要注意问题,以此来保证建筑能与自然环境有效结合[5]。

3水体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在进行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当中,为提高文化属性,促进可持续发展,需进行亲水设计。在这个过程中,水体不仅能起到空间美学以及精神功能,还能循环利用,保护生态环境效果,达到建筑景观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目的。

3.1建筑与水的相互融合,布局灵活

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当中,水体具有非常高的观赏价值。在这个过程中,以宽阔水面为背景,进行园林建筑设计,使其产生水和建筑相互交融效果。在进行建筑和水相互交融设计时,需结合建筑景观、点景等功能,以此来保证后期建筑效果。在此期间,若想达到理想中的效果,就需保证建筑外部临水,具有开阔、向外的空间布局,这样才能保证在水面衬托下,建筑视野更加开阔、流畅,体现出亲水性。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当中,需充分发挥区域水资源优势,对建筑尺度进行弱化,尽可能地降低与自然之间矛盾,使园林建筑达到最佳观赏状态[6]。

3.2利用水的可塑性构筑空间逻辑

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当中,充分利用水体可塑性,不仅能为空间增强活跃氛围,还能以引导和组织建筑空间。若水体呈现点形式时,需着重考虑与建筑尺度之间关系。在这个过程中,点水即能作为中心景观,也可以作为建筑人口标志景点。与此同时,水体还能担任联系各个因素作用,通过将建筑串联起来,不仅能达到柔化建筑材料作用,还能融合建筑和水体,增添园林建筑美感。若水体呈现线性时,其具有一定方向性。因此,在设计期间,可以通过引导水体,以此来吸引人们视线,体现景区建筑空间排序。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完美利用水体宽度、岸线曲直以及水体形态,能达到丰富空间层次效果。若水体呈现面形式时,建筑设计可以以此为中心,依水而建,通过水面向心性将水体和建筑联系起来,将园林建筑美感呈现出来[7]。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当中,加强对水体因素应用,必须在满足建筑空间功能和逻辑基础上,进行具体考量,以此来呈现出完美效果。

3.3利用水的文化特性赋予建筑场所意义

在进行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当中,应用水体因素能够增强历史厚重感。在历史的长河当中,水被称为生命源泉,具有非常神圣意义。在这样背景下,将水体融入园林建筑设计当中,能够赋予建筑更多象征意义,增强其灵性。与此同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水成为一种情怀,人们对于水非常依赖。因此,在进行园林建筑设计时,将水巧妙应用其中,还能够提高建筑档次,保证设计合理性,同时也能增加建筑和人们之间联系,引起共鸣,达到愉悦身心效果[8]。此外,在进行水体设计时,为增添建筑整体灵动性,可以增添一些水生植物、动物。在此期间,水生植物、动物不仅能增强水体活力,还能优化水质,提高园林建筑观赏性,一举两得。此外,由于建筑靠近水源,为保证其使用安全性,建议选择防水性较强材料,使其不会被水体所侵扰,延长使用年限。

结语

综上所述,风景园林建筑在功能上具有观景和点景作用,在为人们提供观赏美景场所的同时,其本身也是一种景观。因此,在进行设计过程中,需注重自然美景和园林建筑相互融合,以此来发挥真正作用。与此同时,在进行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期间,可以通过加强对地形、植物、水体的应用,打造良好的风景园林自然景观,不断优化园林建筑设计效果。

参考文献

[1] 许曼君.探究地形、植物、水体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装饰,2022,511(14):55-57.

[2] 宗可超.探究地形、植物、水体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装饰,2022,505(8):40-42.

[3] 冯志阳.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自然因素的应用[J].园林建设与城市规划,2022,4(2).黄智杰.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3,26(1):153-155.

[4] 宋雅洁.人性化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刍议[J].建材与装饰,2023,19(1):42-44.

[5] 李旭红.植物景观设计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3,19(3):42-44.

[6] 文旭.论大地艺术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J].建材与装饰,2023,19(3):39-41.韩韬.建筑设计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J].城市建筑,2021,18(35):196-198.

[7] 罗媛媛.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灵芝意象[J].中国食用菌,2020,39(1):207-210.

[8] 郭湧,刘新栋,王庆,等.风景园林信息模型与水文水动力模型的耦合及应用[J].园林,2022,39(5):37-4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