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直观教学与抽象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策略探究
摘 要: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应当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但也要处理好直观和抽象的关系,一方面要通过直观化的方法降低知识理解难度,另一方面也要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成长。对此教师需要平衡好直观教学与抽象思维的关系,根据教材内容实现直观与抽象的有机结合,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本文主要围绕小学数学教学展开论述,探讨直观教学与抽象思维的有关教学实践。
关键词:小学数学;直观教学;抽象思维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科就已经出现了一些数学符号和图形知识,而这些知识点的特征就是较为抽象,学生理解和学习起来具有一些难度。这部分知识点对于学生的想象力具有一定要求,需要根据教材、教师、插图等要素来提取信息,并通过想象的方式在脑海中进行模型构建,同时在理解数学知识后还要学会运用数学符号知识来解决问题,建立数感、符号感等,开发学生的抽象思维。而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对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所以教师需要尽早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在直观教学中融入抽象思维锻炼,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一、空间直观,培养立体思维能力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包括了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内容,虽然关于立体几何的知识点不多,同时也较为简单,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所缺失,难以凭借想象力在脑海中进行例题转换,因此也无法运用例题知识来解决问题。对此教师需要通过空间直观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和空间想象能力,将空间和图形从原本的纸质平面中转移出来,让学生学会运用想象力,跟随教师的引导完成数学知识的想象构建。例如在教学正方体部分后,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将几个大小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堆叠到一起,它会成为什么形状?从不同角度看会有哪些不同?”为学生设计一个相对开放的问题,学生可以自己决定正方体的数量和堆放方式,并试着在纸上画一画或运用木块拼一拼,将脑海中的立体构图展示在现实世界,建立空间感的同时加深空间图形的学习[1]。
二、教具直观,体会抽象思维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抽象思维是教学中的难点部分,不同于直观教学那么简单易懂,抽象思维对于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具有更高的要求,所以很多学生都觉得学习起来非常困难,但又必须要掌握这一能力。教师需要平衡好直观教学和抽象思维之间的关系,若抽象思维过多,可能会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丧失兴趣,若直观教学过多则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无法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对此教师可以通过直观教具来引出抽象思维,先让学生观察实物教具,在实物观察过程中对教具产生深刻的印象,为后续的抽象思维和想象提供铺垫。之后可以让学生逐渐接受抽象思维,如在教学空间立体几何部分时,教师可以先利用教具展示圆形和梯形,再引导学生想象一个圆形和梯形,将这两个图形放进自己的脑海中。之后一边听教师的讲述,一边在想象中调整图形的大小和状态。直观教学能够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在课堂中建立一个积极轻松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同时也能实现举一反三,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实践中掌握更多的几何知识。
三、操作直观,在想象中抽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三角形一直是教学的重难点,很多学生虽然掌握了三角形的形状特征,但对于更深入的知识点在学习起来仍然存在一些难度。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很多学生仅凭教师的讲述难以通过想象进行“还原”,空间想象能力有所缺失,在知识理解上也会面临很多问题。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材中展示了10cm、6cm、5cm、4cm的小棒,分别选三根小棒围成三角形,发现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但实际上学生在面对这种复杂的排列组合时很容易出现思维混乱的情况,若手中没有实物更是难以凭借想象力完成,即便是绘图也会耽误一定时间,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对此需要对操作进行适当简化,如先让学生用10cm、5cm、4cm的三根小木棒试着围成一个三角形。学生在几番尝试后发现无法围成三角形,让学生简单描述一下为什么围不成,并总结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之后根据这一操作结果和总结出的经验,让学生试着说一下什么情况下3根小木棒无法围成一个三角形?学生经过简单的绘画和计算后能够发现,其中两条边小于第三边,或等于第三边时都不能围成三角形。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论,促进学生从直观的操作中发现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原理,主动探索出三角形三边的关系。通过直观的操作和抽象的想象,能够让学生发现数学几何的乐趣,在理解数学知识点的基础上真正掌握知识的原理,感受知识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让学生形成抽象思维模式[2]。
结束语
数学学科本身具有明显的抽象性特征,这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几何部分时都觉得难度较大。很多教师都会采用直观教学的方式,让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以具象化的方式展现出来,简化数学学习难度并提高教学效率。但这并不意味着抽象部分应当被忽略,更要关注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直观教学与抽象思维的结合,将抽象的知识与具象的实物或现象联系在一起,带领学生在一“实”一“虚”中探索数学的奥秘,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形成独特的抽象思维模式。
参考文献
[1]侯立杰.小学数学直观教学与抽象思维的培养[J].吉林教育,2018(33):58-59.
[2]王俭.直观教学和抽象思维的火花碰撞——浅议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处理好直观教学和抽象思维的关系[J].考试周刊,2018(9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