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析《太阳照耀在桑干河上》中黑妮和程仁的人物形象及其爱情走向
摘 要:《太阳照耀在桑干河上》是丁玲参加完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围绕土地改革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一部扎根人民,深入人民生活,反映中国农村各阶级之间的差别、矛盾和斗争的一部作品。黑妮和程仁是作者在小说中塑造的两个来自不同阶级的人物。本文将对黑妮和程仁二人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解读两人的爱情走向,进一步探究作者进行创作的心路历程。
关键词:《太阳照耀在桑干河上》;阶级;黑妮;程仁;爱情
一、小说简介
《太阳照耀在桑干河上》这部小说写的是1946年华北解放区土地运动改革初期的情况。作者根据自身参加土改的实际体验和对中国社会的深入研究,通过暖水屯这个小村庄的土改运动,生动真实的将延续千百年的中国农村社会各个阶级之间存在着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表现出来,揭示出各个不同阶级的精神面貌。小说带有浓厚意识形态的色彩,作者似乎用自我压抑的方式来表达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这个认同的过程是艰难而又复杂的。小说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构成了暖水屯阶级矛盾、阶级关系的复杂性,小说在表现生活本身的丰富内容和复杂关系方面也是相当充分的。在反映农民与地主之间这一主要矛盾斗争的同时,也展现了其他社会阶层之间的差别、矛盾和斗争。
二、农村新女性形象——黑妮
黑妮是此次土改中的重点革命对象——大地主恶霸钱文贵的侄女。父亲去世,母亲改嫁使她成了一个命苦的孤儿。二伯父不喜欢黑妮,但盘算着能从她身上捞回一笔钱,便收养了她,并将其当作丫鬟使唤。这样黑妮便处于地主家庭出身而实际是丫鬟身份的境遇。一方面,她来自万恶的地主阶级,纵使她单纯善良,但她“地主侄女”的身份仍旧会给底层百姓带来压迫。另一方面,黑妮一直以一个被压迫者的身份生活在钱文贵家中,且她强烈反对自己所处阶级的道德规范。
小说中黑妮具有一定的反抗意识。故事开头,钱文贵好奇顾涌为何能借到胡泰的车子,于是派黑妮去探个究竟。黑妮照着二伯父的叮嘱去询问,但却不告诉他,由此可见黑妮对钱文贵相当不满,但她又无法做出更为激烈的反抗,因为她还寄人篱下。如此她便只能采取妥协的抗争方式——假意顺从但拒绝忍气吞声。在钱文贵面临被清算的关头,她坚决拒绝其提出的“美人计”的龌龊想法,甚至直言:“你们要再逼咱,咱就去告张裕民。”由此可见,黑妮对自己的处境有着清醒的认知和判断,这也是她作为被压迫者反抗压迫阶级的方式。
其次,作者在小说中突出了黑妮的阶级归属感。她主动的向排斥她的新势力即工农群众靠拢,对工农群众表现出无比的热爱。由于黑妮早年上过学,组织便让她在妇女识字班当教员。黑妮不负众望,把握住这个学习政治和新思想的机会,耐心积极的教大家识字。然而她的行为却并没有得到许多贫农,也就是所谓同阶级同志的认可,这还是归根于她地主家庭的背景。
三、土改中的热血青年——程仁
程仁从小没有父亲,当过地主李子俊的佃户,又给钱文贵做过帮工,如今还是钱文贵的佃户。民主革命运动和共产党组织给他的教育坚定了他作为贫苦农民带头人之一的立场。农会改组,他被大伙推为农会主任,一种翻身做主的热血与冲动让他激动的身不由己,迫切的渴望自己所在的村子能够早日卷进这场斗争中去。革命工作的严酷性,使他对土改工作必然充满你死我活的斗争有着相当的认识和准备。
他内心清楚钱文贵这个地主尖头诡计多端,却又始终不敢将问题挑破,因为他是自己心上人黑妮的二伯父。他很挣扎,也很内疚,一面要硬着头皮迎临村上人的怀疑和奚落,一面又常用村上另一个干部张正典的例子告诫自己,什么事都要站在大伙这边。要斗争钱文贵,是公理,但他却做不到站在最前列,总觉得黑妮也是被压迫的人,不愿意“拿她来洗刷自己”。
有人或许认为程仁在这里扮演了一个不光彩的负心汉角色。但放在当时的背景下来看,他身为党员干部,若是迎娶地主家女儿黑妮,叫被压迫的农民如何信任他。仅仅口头上说要革命,顶着光荣的共产党员的头衔,却又在土地改革的斗争中丧失立场,倒向地主一边。挣扎与矛盾之下,程仁选择了疏远黑妮。
四、黑妮与程仁的爱情走向
黑妮最初与程仁交往时,只是觉得“融洽”,而恶霸地主钱文贵怎会允许她嫁给一个“穷光蛋”,当即便把程仁赶走。当钱文贵谈起她们姊妹的婚事,黑妮急得直哭,程仁急的只能干瞪眼,却也想不出办法。然而这时,新的局面忽然到来,日本投降,八路军到了这个地区,八路军解放了村子。程仁也卷入了这个浪潮。
理智上,他明白黑妮与她的二伯父真实的关系,然而长期以来农民对家族、血缘、亲戚等传统观念所哺养的感情使他倾向于看到黑妮与钱文贵这层表面的却又无法改变的亲族关系。他向上向善的心,翻了身的主人翁的责任感不允许他做出任何有害于党的事业的事情。所以他疏远了黑妮,尽管违背自己的本意,却又是相当真诚的。
在获得情感的道路上,黑妮也表现出极端的克制力和忍耐力。面对昔日恋人的疏离,她的内心纵然挣扎矛盾,却依然坚定的服从革命的需要。她等待着钱文贵倒台的那天,或许就是她获得幸福的那天。
黑妮个人的婚恋前途和国家民族的前途紧紧结合在一起。她与程仁的革命爱情遇到重重阻碍,解决问题最好的方式便是调换黑妮的阶级身份,将她从钱文贵这个地主阶级的圈子拉到“被压迫群众“的阶级中。这便不难理解作者为何给黑妮设置了这么孤苦无依的身世,赋予她那么多美好的品格。小说中,黑妮与程仁的爱情没有给出结局,但人们又可以预测出其光明的结局。两人爱情关系的曲折是为了见证程仁的成长,爱情成功的功用便在于见证中国共产党新政权“前途光明,道路曲折”的特征。
五、结语
一定程度上,黑妮就像作者的精神幻影,丁玲将自己的感受和愿望投射在黑妮身上。她通过描绘黑妮改造自己融入大众群体的过程,隐晦地表达了对解放区以及对未来的美好希望与信仰。我们也能从小说中体会到她作为一个经历复杂的女性知识分子,在认同主流意识形态过程中那复杂而独特的心路历程。
参考文献
[1]丁玲.太阳照耀在桑干河上[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2
[2]黄丹銮.寻找丁玲“自己的声音”——重评《太阳照耀在桑干河上》中的女性视角[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09.
[3]孙志蓉.女性立场的彻底消失——丁玲小说《太阳照耀在桑干河上》的女性主义解读[N].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