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谈语文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文言文教学策略
——以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为例
摘 要:语文课程目标提出,语言文字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文化积淀与发展的过程。文言文是语言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板块。因此本文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结合相关的课堂教学实践,浅谈小学高年段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小学,文言文教学策略
文言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国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研读一系列语文部编版教材可知,文言文在教材中所占比重与日俱增,故以文言文为载体,帮助学生有效解读文言文潜藏的文本价值,使学生能够充分汲取其中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成为往后教学的重要任务。根据以上目标,本文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结合相关的课堂教学实践,浅谈小学高年段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掌握文言文教学的尺
随着部编版教材的落地,我们不难看出文言文在其中的占比愈来愈高,由之前人教版的四篇上升至部编版的十四篇,而且原本在高年段的文言文现在也已出现在中年段,因此对我们文言文教学产生了不小的挑战。
每个单元的人文主题,会切合相应的文言文内容,这正体现了部编版教材中语文核心素养课堂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结合,所以我们需围绕双线的统一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如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单元导语——科学发现的机遇,总是等着好奇而又爱思考的人。《两小儿辩日》正出自于此单元,通过引导学生学习两小儿辩斗的话语来探索其身上善于思考和观察的宝贵品质。我们不单单只是解读文本,而是让学生在多途径的教学过程中有感而发。
二、重视文言文教学的意
人类的情感是长久永恒的,是一脉相通的,不会随着时代的斗转星移而发生沧海巨变。自古以来,真、善、美就是隐藏在古诗文中的三大主流要素。凡是健全的人格,都必须具备以上三大要素。因为真是知识的教育,善是意志的教育,美是感情的教育。只有在知识、意志、情感这三方面的教育均衡兼具,才能培养出健全的人格。这也正呼应了语文新课标提出的语文课程为学生塑造良好品行和健全人格的方针。
三、浅谈文言文教学的法
(一)多样朗读,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
文言文相比较现代文,较晦涩且有一定难度。文言文可以说是中国汉语文化的根源,通过深度阅读文言文可以发现文言文之中的玄妙,它能够用简短的语言描述一件完整的事情,少有助词与语气词,却能够把事情叙述得惟妙惟肖,可见其绝妙之处[2]。
如在《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围绕太阳远近的对话有一定规律可循,学生通过教师的范读、学生的自读、小组读和男女合作读能顿悟其中的语言韵律,击破读音难点,以此达到朗朗上口的效果。然后引导学生关注多音字“为”,明确不同语境读音不同。在朗读的过程中,以读促悟,学生能大致把握文言文的意思,因此也能循序渐进,根据上下文,理解“孔子不能决也”中“决”的意思。
(二)读演结合,品味文言文的文化美
读演结合,使学生带入到文言文当中,真正走进课文,身临其境去感受当下的文化之妙。在《两小儿辩日》中,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基础区:
1、同桌分饰两小儿
2、注意辩斗时的语气、语调、表情等,还可以适当添加动作和语言。
3、用现代文辩斗
挑战区:
1、同桌分饰两小儿
2、注意辩斗时的语气、语调、表情等,还可以适当添加动作和语言。
3、用文言文辩斗
设计这一环节有关注到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且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在读的基础之上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能在演练中感受文言文蕴含的道理。即使学生在台上展演,底下坐着的学生也能够感同身受,且通过扮演学生也能立即得出两小儿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优秀品质。再加之教师的点拨,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学生更能深刻地意识到原来从古至今,这一份优秀的品质一直被传承。
(三)趣味创编,体验文言文的创造美
《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原本就有一定的故事性,根据趣味创编,设计了两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中,选择基础区的学生能在辩斗中加入摆手的动作以表明不认同对方说的话,且加入了自己的话语答道:“你固然说的有道理,但也请你听我说说。”等语言;选择挑战区的学生不仅仅加入了抬头望日的动作,甚至在与对方的应答中还用文言文回复:“吾乃通国之善观察者也。”“此言差矣。”“非也非也。”等。教师在评价中指导语气、神态,古文的韵味一下子就更浓郁了,学生也辩得趣味盎然。
这种课堂形式,打破固有文本的枷锁,使文言文变得有生命力,活灵活现,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原来也以这么有趣,学生在演中学,从而逐步体会到课文中“辩”的精髓。“辩”不仅仅是语言的交锋,更是各抒己见、有理有据的支撑。
第二个环节中,班里的“孔子们”脱口而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以上的回答,说明学生能真正地意识到文言文不单单只是汉字拼凑在一起,而是字字必有其意。
趣味创编,让文言文灵动起来,让学生感受其创造美,也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骄傲自豪。文言文的学习需基于现代的理解,根据学生的审美评价与鉴赏、价值判断与评估,来挖掘古代文言文内涵与现代文化意义,从而塑造学生的精神世界。
四、小结
综上所述,文言文是宝贵的中华传统文化之一,我们务必将其发扬。本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结合语文新课标和部编版教材提出的新要求,浅谈文言文教学的多途径渗透,以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韵律美、文化美进而上升到创造美。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22.
[2] 项飞霞. 浅析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反思与探究[J]. 求学,2021(6):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