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中学美术校本课程中的教学策略
摘 要:在中学美术校本课程中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同时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作为初中美术教师要结合“非遗”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丰富课程内容,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学美术 校本课程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中最富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最宝贵的共同财富,承载着人类的智慧、人类历史的文明与辉煌。剪纸、皮影戏、扎染、风筝、年画……,每一项非遗技艺的背后都蕴藏着渊源的中华文化,有着重要的传承意义和价值。将“非遗”引入中学美术校本课程中,不但可以丰富美术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还能开阔美术教育的视角,满足学校开设美术校本课程的需要,有助于美术教育的顺利实施。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初中美术校本课程中的意义
将“非遗”引入学校校本课程中,融入学校教育和学生生活,让师生体验并感受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激发广大师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这样不仅丰富了“双减”政策后的校园文化生活,营造了爱文化的校园氛围,充分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切实提升学生的幸福感。
1、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资源融入中学美术校本课程中有助于提升学生文化修养
我们对中学生进行非物质化遗产情况调查发现,多数中学生仅仅知道一些本土非遗的情况,或者在网络平台中看到了一些视频,很少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式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能够使学生充分领略并了解我国多种多样的非遗文化的形成历史、发展现状、及代表性艺术作品等, 更好地开阔学生的美术认知视野,优化知识结构。原本抽象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非遗资源的衬托下,转变为一种形象具体的存在。
2、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资源有助于提升美术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
很多美术教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知识的了解仅局限于美术教材,对各色各样的民间美术、传统工艺等了解的不够全面,掌握的“非遗”技艺也很有限。同时,对于非遗进入课堂的教学方法、教学资料等相关资源缺少。
为了能让“非遗”美术校本课程顺利实施,让学生能更加投入到非遗技艺的学习和创作中,美术教师需要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利用研修、网络等多种渠道学习非遗相关知识,扎实学习非遗相关技艺,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丰富校本课题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以渊博的文化知识来开拓学生的视野和鉴赏能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不仅仅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这需要全社会积极参与和帮助。教研部门要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深入调查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实施情况,组织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加入教材编写队伍,形成完整的“非遗”教材研发队伍。
3、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助于非遗的传承
通过开展“非遗”校本课程、“非遗”成果展示等系列活动,不但可以提升学校的文化内涵,也能够让学生了解和学习非遗,让学生直观的感受非遗的魅力,增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紧迫感,所以作为美术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知识中沉淀文化,在实践中传承非遗技艺。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初中美术校本课程中的策略分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在的中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并不是很理想。一是因为在学校教育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对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学科非常重视,忽视了美术课程对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性,也不会在美术学科上有过多的经济投入和关注度;二是因为学校美术老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相关知识掌握较少,对于非遗方面的技艺也知道的很少。三是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课件等相关资源极度缺乏。基于以上多方面原因,对于中学开展非遗美术校本课程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对美术教师师资力量的建设
美术教师作为美术校本课程的主导者,在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校本课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进修学校、教育学院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美术教师的培训力度,组织美术教师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与技艺相关的培训,通过参加研讨会、学习交流、短期培训、讲座、参观等多种方式让美术教师掌握非遗技艺,了解各地的传统文化,提升美术教师非遗的艺术素养、人文素养,鼓励美术教师成为非遗的传承者。
2.完善对非遗校本课程资源库的建设
研发非遗教本教材,让美术教师实施非遗校本课程有适合学生的教材内容和教学课件。现行教育体制下非遗课程尚未编入国家的常规教学体系,要实现非遗校园传承的正规化、常态化、序列化,课程教材是开展传承教育的基础保障。作为研训教师,可以组建非遗课程研发小组,专项负责非遗进校园特色课程和教材开发以及课件的制作等。选择适合本地区、适合中学生实际需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内容,同时选择的课程内容还能突出本学校的教学特色。
教材编写要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坚持政治正确、价值引领、通俗易懂、内容精选、图文并茂的原则,力求符合中学生的道德认知、心理特点与思维发展规律,特色鲜明、内容丰富、情趣相生。
3.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对非遗教育的重视度
非遗校本课程是新生课程,学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校本课程,学校领导要提高对非遗校本课程的重视度,学校通过宣传栏、传统节日等途径对非物质文化进行宣传,让广大师生通过宣传平台感受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
结语
作为美术教师,要把美术学科教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机的结合,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发展需求、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提高学生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体验,提升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性发展。学校与社会一同努力,开发并建设校本课程,多途径、多角度进行课程的开发,才能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建立学生的文化觉醒,为实现国家统一、民族富强做好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罗爱新. 非遗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开展策略研究
(3)尹少淳. 当美术课程遇到“非遗” 西南大学出版社(5
(4)康震.统文化进校园的实践与反思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5)王珂.基于校本非遗美术课程资源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