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双非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身份认同困境及对策探析

徐钰婷 钱嫣荷
  
民族文汇
2023年36期
滁州学院

摘 要:在全球化和跨文化交际的世界背景下,众多现实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英语专业学习者学习和参与跨文化交流的信心和动力,从而产生身份构建模糊、焦虑等问题。本文介绍了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和意义,具体分析了双非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身份认同的困境,包括语言能力、文化差异、社会认可度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困境的对策及潜在意义。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英语专业学生;身份认同;困境;

一、引言

英语专业学习者面对不断变化的全球局势,许许多多的现实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英语专业学习者参与跨文化交流和学习的信心与动力,他们逐渐陷入了身份认同的困境。

此外,由于不同类型的高校学生自身水平和对于学生人才培养的目标及方案不同,教育教学资源的分配及跨文化交际的机会也有所不同。因此,在跨文化交际背景下,双非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应当积极地应对身份认同的困境,正向面对挑战和压力,有效地实现自我身份的构建。

二、双非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身份认同的困境的主要表现

1. 语言能力不足:中国的英语专业学习者需要通过系统的英语语言与文化课程全面接触和了解西方文化。受疫情的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机会减少,双非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由于教育教学资源、自身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在语言能力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会影响他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表达和理解能力。由于语言障碍,他们可能感到缺乏自信和动力,从而影响到他们对于外语文化的认可和自我身份的认知。此外,语言能力不足也会限制他们毕业后在国际交流和就业方面的机会。许多国际公司和机构都需要员工具备流利的英语沟通能力,而双非院校英语专业学生与双一流学校的高精尖翻译人才相比,专业素养相对薄弱,这可能导致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较弱,难以得到理想的工作机会。

2. 文化差异较大:双非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常常面临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和教师,这会带来文化差异的挑战。他们可能面临对不同文化价值观、行为规范和社会习惯的理解和适应困难,从而影响到他们对目的语文化的认同和身份建构。另外,文化差异也会影响他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表达和理解能力。“不同文化之间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可能存在差异。”[3]这就可能导致双非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在与拥有其他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出现困难和沟通障碍。他们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努力来理解和适应不同文化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3. 社会认可度不高:社会认可度不高是双非院校英语专业学生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由于双非院校的声誉相对较低,他们可能在就业和升学方面面临一些困难。这就导致他们对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学习能力产生怀疑,降低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动力。同时,由于社会对双非院校学生的偏见和刻板印象,他们可能会感受到来自社会规范的制约,在社会中的身份认同和归属感受到了威胁。

这些困境对双非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身份认同构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些困境,有必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包括加强语言能力培养、提供跨文化交际的培训和支持、增加对双非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社会认可度等。通过这些努力,可以帮助双非院校英语专业学生更好地适应跨文化交际的环境,增强他们的自我身份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应对对策

为了解决双非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身份认同的困境,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提高语言能力:双非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积极主动地参与英语学习和把握跨文化交流的机会,他们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与此同时,通过参加语言培训课程、找到语言学习的伙伴和参与语言交流活动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进而弥补身份认同感的缺失。

各院校也应加强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培训和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如设立英语角、组织英文辩论演讲等活动,搭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英语学习社群,与母语为英语的学生进行交流,提高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2. 加强文化交流:双非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应加强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了解和认知,可以通过阅读国外主流报刊、观看经典外国影视作品、阅读经典外国书籍等学习方式,拓宽了解外国文化的渠道,积极主动地接触、学习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文化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社会习惯,从而增强自己的跨文化适应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必要的知识储备,可以帮助双非院校英语专业学生更好地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和合作,进而更好地应对文化差异。

3. 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双非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应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提升社会认可度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学生可以与不同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和互动,增加对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 提供职业发展支持:为英语专业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发展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职业道路和实现个人发展目标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各院校在校内均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指导课等就业指导课程,但仍然有许多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就业方向迷茫、身份认同感缺失。因此,双非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多关注目前就业市场的就业前景、行业门槛等,尽早设定目标,做好职业规划,从而有针对性地参加相关的专业培训及认证考试,未雨绸缪,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和竞争力,将学习效率最大化,从而摆脱身份认同的困境。

四、结论

通过对双非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身份认同困境及对策的探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全球化和跨文化交际背景下,他们面临着身份认同感的缺失和内心的焦虑。身份认同是个体对自己所属群体的认知。这种认同受到教育环境、社会压力和语言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研究通过深入了解双非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在身份认同方面的体验、观念和面临的挑战,在跨文化交际的背景下从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来分析其产生困境的主要表现,从而为他们提供有益的指导和支持,最终找到实现身份认同的对策。同时,促进双非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好地适应和表达自己,成为能够兼容并蓄传递中国声音和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使者。

参考文献

[1]张桂花.教师身份认同的实质、危机与建构策略[J].丽水学院学报,2014(3).

[2]卢立程,吴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身份认同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18,39(01):46-53.

[3]刘琳红.大学英语写作中跨文化语用错误现象及方法分析[J]. 智库时代,2023(20):200-202.

注:本文系滁州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23CXXL199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