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提高学习者的自我监控能力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的教育模式正在改变,以更加有趣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从而激发他们的自我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这种讲授与接受的关系在知识爆炸和信息爆炸的时代显得越来越不适应。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唤醒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我监督,以便更好地掌握自身的学习状态。这种自我监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控制、调整、检查、分析、评估和调整自身的学习行为,从而更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一、目标设置
在教育实践中,学生学习目标的确定是学生自我监控的前提和基础。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并帮助他们朝着预期的方向前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缺乏必要的监控,教师对学生学习目标的设定往往是由教师“一厢情愿”地制定出来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难以得到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指导学生学会进行有效的学习目标设置。具体做法如下:
1. 为了满足课程标准的要求并适应学生的个人需求,我们需要制定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
一般来说,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a.本课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b.本课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训练;c.本课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d.本课需要掌握哪些知识技能和方法;e.本课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f.本课需要完成哪些具体任务。
2.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目标设定方面的指导。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监控、自我调节和自我评价。
3.在制订学习目标时,教师要尽可能地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不能只考虑自己教得怎样而忽略学生学得如何。
4.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基础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例如对那些学习基础差、不爱听课、学习主动性不强的学生提出高一些的学习目标;对那些学习自觉性高、兴趣浓、有强烈求知欲的学生提出低一些的学习目标;对那些思维能力强、思维敏捷、反应快、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提出高一些的学习目标等。
二、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是自我监控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根据自己的学习目的,以及自己所处的学习环境和条件,针对自己的能力和需要,从整体上制订出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并付诸实践。在自我监控中,学生可通过学习计划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合理安排,使自己始终处在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
在制定学习计划时,应该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目标要明确具体。例如:在制订“我要拿等级A”这一目标时,可先列一个总目标,然后再分解成几个小目标:在语文方面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英语方面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这样分解后可使每一个小目标都非常明确具体,易于检查和督促。
2. 内容要合理安排。在制订计划时,应尽量做到“三多”:多重复、多记录、多检查。所谓“三多”就是:多把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多把所学知识与以前所学知识进行对比;多把所学知识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3. 在制订学习计划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安排,不要过于紧张或过于轻松。如果计划制订得太紧或太松,都不利于自我监控的完成。
4.行为要及时记录。在制订学习计划时,要及时记录自己学习活动中发生的各种情况,以便及时检查、调整。在进行自我监控时,可以把每天做过的作业或看过的书等记录在笔记本上。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进行自我检查;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自己的计划。另外也可通过写日记等形式,对自己学习过程进行监控。
三、学习方法
1. 集中注意力,排除干扰,专心听课。通过使用各种多媒体工具,老师可以为学习制造出有趣的氛围,从而提高他们的专心度。这样既能提高学习效率,又能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消化所学内容。
2. 认真做好笔记,及时整理笔记。学习者可以利用课堂上或课后时间整理自己的笔记,在整理笔记时要做到及时、准确、全面,做到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3. 善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学生要善于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避免积累成为知识障碍和障碍,影响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 经过系统的读书练习,我们能够大幅提升中小学生的读书速率与理解。这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来掌握所需的信息。
5. 注意查漏补缺,加强知识复习总结。对所学的内容进行系统归纳整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整理总结,是检验所学内容是否掌握、巩固和提高知识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知识复习总结。
6. 注重课外学习指导工作。要坚持独立学习和主动学习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课内与家庭、社会相结合;学生与家长、教师相结合;教师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学习方法与思维方法、心理调节方法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方面的自我监控和调节来提高其学习效率和效果。
四、自我监控结果的检查与反馈
在自我监控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误或偏差,这些错误或偏差对自我监控结果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自我监控结果,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进行及时地指导。首先,教师应利用多种途径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错误,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其次,教师要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地分析与评价,并给出恰当的解决方法。再次,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我监控结果调整自己学习方法和策略,从而提高自我监控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守认. 中师学校的自然科学基础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28):129.
[2]王秋玲, 张艺雄, 孙志岭. 基于中国版数字布鲁姆的健康评估课程学习活动的构建与应用[J]. 护理研究, 2018,32(10):1569-1572.
[3]杜蓉. “双减”政策下如何科学制定学习计划[J]. 现代中学生(初中版), 2023(02):3-4.
[4]薛璐璐, 姜媛. 高中生自我调节学习与自尊:感知教师支持及性别的调节作用[J]. 心理学探新, 2020,40(06):562-567.
[5]明艳. 浅谈高中生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J].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 2020(06):144-145.
[6]裴茹雅. 句酷批改网对初中生英语写作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J].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20(02):119-127.
[7]周海燕. 高中化学教学中“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的运用探讨[J]. 学周刊, 2021(30):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