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着力提升各族群众科学素养,打通科普工作“最后一公里”
摘 要:科学素质建设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举措。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的自然和社会条件要求我们要增强科学素质建设的系统性认识,通过对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的系统构建和部署,推动公众科学素质的提高,从而带动我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科学素养;最后一公里;边疆:少数民族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届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科协工作、科技工作、云南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为实现西双版纳高质量发展厚植公民科学素质基础。
二、工作情况(2022年7月-2023年6月)
围绕《西双版纳州全民科学素质行到规划纲要(2021-2025)》要求,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州科协通过调研,制定活动计划、方案,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特色宣传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赞誉。
(一)服务“五类”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提升。扎实开展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积极推动五大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和科普工作体系建设,发挥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协调机制联席会的作用,各行业协同合力,结合“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科普基地”、“科技活动周”、“科普日”、“三下乡”、“百名专家下基层”、主题活动日、民族节庆等,组织开展科普宣传系列活动。一年来,西双版纳州科协科普大篷车共开展科普活动33场次,发放科普宣传资料94160册(份),展出科普展板551块、科教展具205件(次),趣味实验操作36次,发放环保袋6800只,雨伞2000把,受众人数达70051人。
1.丰富的宣传资料为宣传活动提供充裕资源。除省科协提供的部分主题宣传材料外,西双版纳州科协根据当地居民在生产生活方面实际需求,联合科素成员单位,编印了傣汉《科普小知识》、《野生菌的认识》、《防震减灾》、《民族团结》、《傣医药小故事》等读本50000册,购买围裙、雨伞、盆、挂件等,深入学校、乡村、企业、社区、教育基地开展科普宣传,深受广大师生、农民及社会各界的好评。
2.广大科技工作者助力宣传活动质的提升。在科普宣传工作中,充分发挥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行业优势,在文化广场、社区活动中心、田间地头、村组社房等阵地,举办科普专题讲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科普展览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宣传科学知识,倡导科学理念,进一步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一年来,州科协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系列科普宣传活动足迹遍全州三县市的22个乡镇、5个街道办、13所学校。
(二)为创新驱动发展、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及数据支撑服务。
3.举办科技论坛为州委州政府建言献策。
为积极探索构建社区发展治理的新理论、新机制、新模式,不断提高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州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州民政局,举办了智慧社区发展与建设论坛;为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云南省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方(2022—2024年)》(云政办发〔2022〕53 号)》,了解我州咖啡产业发展现状,推动我州咖啡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举办咖啡发展论坛;为进一步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将民族植物学研究成果跳蚤草及其相关技术引向产业化发展道路,举办了由专家顾问、实体企业、科研院所组成的跳蚤草科技及成果转化论坛。
4.不断壮大科技志愿者队伍,倡导全员参与。科普志愿者作为科普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及开展科普宣传、科技咨询、科技培训等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截止目前,我州已在“全国科技志愿服务信息平台”超1300余人,科素成员单位、学(协)会、致富带头人、社会各界人士等积极参与,营造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社会良好氛围。
(三)为乡村振兴健康发展服务。
5.把科普融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围绕科技助力精准扶工作要求,积极谋划脱贫致富路径,帮助西双版纳州科协挂钩点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坚持扶贫扶志扶智相结合。与勐海县勐满镇班倒村委会班倒小寨、老胖寨结对以来,州科协结合工作实际,组织开展12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组织村民外出学习,开阔眼界、拓展思路;协调相关企业扶持产业发展;举办主题党日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断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为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奠定基础。
(四)强有力的机制保障,为科普工作开展服务。
6.加强领导是搞好科普工作的关键所在。近年来,西双版纳州科协积极向州委汇报工作开展情况,反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得到了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一是州委、政府明确分管、联系领导,确保少数民族科普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二是州委常委会每年至少听取一次科普工作汇报,解决科普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三是州委、政府领导经常参加重大科普活动;四是三县市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将相继成立,实行人员编制、活动经费得以保证。
7.借助新媒体力量提升科协新形象。为更好地做好活动宣传报道,西双版纳州科协与西双版纳州报社、西双版纳州网络广播电视公司、西双版纳州电视台及相关媒体签订了合作协议,通过跟踪采访、报道,力求系列活动在电视上有画面、报纸上有刊登、广播上有声音。及时上报科普大篷车活动数据、各类工作动态和图文信息,一年来共上报科普大篷车活动信息26条,科普中国采用2篇,美丽云南微科普采用8篇,西双版纳报社采用1篇。
西双版纳州科协在省科协、省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的关心支持和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西双版纳州科协根据工作职责职能,围绕地区特色发展,认真组织开展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助力“双减”、乡村振兴、“工匠”、人居环境改善、疫情防控等有效实施,在倡导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的实践中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为提高各族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促进西双版纳州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盛世兰. "加强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科普工作着力提高群众科学素质."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 2008.
[2]朱丽兰. "大力加强科普工作,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 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 科协论坛 3(19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