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初中化学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大单元教学是以学科的整体性为主导而发展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既重视让学生掌握细微的学科知识,又重视让学生把握好单元体系的整体知识。而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环境之下,教师要想不断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那么就必须突破以往的单篇单章教学方式,而应该在教学中自觉将不同的章节内容整合为一个个独立却又相互联系的大单元,让学生们在系统地学习化学知识之后能够在脑海里建构起清晰而详细的知识框架,从而加深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巩固运用,进而提升学生们的化学知识素养与综合能力。另外,大单元整体教学模式也在要求着初中化学教师要积极突破传统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式,不断思考促进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在初中化学课堂有效实践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初中化学;大单元教学;整体设计;实践思考
1.引言
在大单元整体教学建设的背景下,教师应该根据教育形势的转变设计出适当的教学模式来适应当下的教学策略趋势。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使用有效的化学教学策略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更是对学生的化学思维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找到自己的教学重点,并根据教学重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另外,在研究教学策略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使用一些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初中化学教师的教学重点便是不断思考如何设计出实用有效的大单元整体教学策略,以此在课程实践中创新化学教学方式,创造出全新且有效的化学教学课堂[1]。
2.初中化学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设计原则
2.1整体主义
新课程改革在调整修改初中化学的教材内容时,将每个章节的不同内容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串联与沟通,使得各个章节的内容都是有共同之处的,而既然有共同之处,那么教师就可以突破以往传统的“直线型”教学模式,积极将教学的整体性教学原则贯彻到初中化学的课程教学之中,并按照教学任务与学生需要将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与架构,这样既可以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又可以 合知识点,让学生们能够系统的学习化学知识内容。另外,为了达到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目的,那么教师就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为学生们创设符合生活实际以及具有教育意义的学习场景,来帮助学生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发挥学科思维与运用学科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知识以及学科素养。
2.2遵循“循序渐进”的发展规律
新时期的教育观要求学校教育要有效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因此处于教学主导地位的教师不仅要有效地利用好教材,转变教学观念,同时还要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过程”教学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习惯;诱发学生灵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采用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手段,必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然而,教师在教育中如果只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育人观念,却忽视了循序渐进的教学设计原则,那么也是极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初中化学大单元的整体教学设计,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充分注意到教与学是双向的、互动的有机系统,按照逐步的方式进行,将目标、情境和知识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单元。
2.3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的协调统一
初中化学的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原则也应遵循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的协调统一。明确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有很多优势,既可以对教师教学任务的顺利开展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又可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在设计大单元整体教学的过程中应先明确学习目标,然后通过围绕教学目标的整体感知和思考来有效提炼教学知识点,最终将教学中可能涉及的其他教学知识内容适当插入课堂教学中。同样,有效及时的教学评价对于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以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教师在设计大单元整体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加强整体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也要注重以核心素养来指导教学内容,以知识导入来作为教学基础,从而有效实现初中化学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最优化[2]。
3.促进初中化学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实践策略
3.1运用思维导图,创建知识体系
初中化学教学过程是在基于学校的环境下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同时这种教学活动是教育者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活动。所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无疑要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引导学生系统科学地学习复习,增强自身能力,落实学科素养。而在整体关联视角下,教师在开展初中化学大单元整体教学过程之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学习方式来对化学学科中的琐碎知识点进行一个知识框架的总结与串联,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能单纯地只对某一部分的知识进行强调,而应该是通过概念图寻找知识联结点,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学科知识体系,构建知识网络图,为后续能力提升打下坚实基础。例如相关教师在教学“常见元素及元素符号”这一章节的知识点时,教师便可以充分地将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带入到实际教学之中,具体实施方案为总分总模式:当教师为学生讲解完常见元素以及元素符号的概念之后,由教师先构建出大的知识框架作为教学示范,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氧、氢、氦等相关概念来构建出有关于元素名称的思维导图,也可以通过讲述Na、Mg、Al等相关概念来构建出有关于元素符号的思维导图,以此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来帮助学生加深对于各类元素名称以及元素符号之间的记忆认识。
另外,教师在化学复习课堂中,也要积极应用大单元教学模式来为学生们梳理总结学科知识。在化学复习课堂中,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以往所学知识的回想复述,而在化学复习课堂中应用大单元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在脑海里将不同知识点进行串联便可以充分地激发学生对于以往所学知识的回想复述;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依据于自身的思考来自主构建并展示出自己的思维导图,从而让学生们进行对比之后发现自己的问题,进而深化对于该部分内容的理解。
3.2借助课程资源,整合课程内容
新时期的教师要积极借助于各类课程资源,特别是要借助除了教材文本资源以外的其他视听课程资源。例如相关教师在教学“物质的组成”这一章的知识点时,教师便可通过运用数字媒体技术来将原子的形成过程以及组成内容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学生们通过观看原子动态结构示意图之后,无疑能够让学生们在理解原子、中子、质子、原子核、电子等众多化学概念的基础上再加深他们对于原子内部结构以及正负电荷的学习,以此来促进学生们吸收理解。
3.3依据教学目标,选择评价方式
而在初中化学大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学的评价方式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教学评价方式包括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等等,这些评价方式有的是评价主体的不同,有的是评价内容、方式的不同,但无论是哪一种评价方式,教师都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去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教师在进行初中化学的教学工作之前,可以依据教学目标先列一个“学习问题清单”,让学生们在课前预习时将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列在清单上,既方便于课堂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开展,又方便于教师清晰地了解学生们的知识水平以及预习情况。其次教师在教学时也可以将学习任务发布在教学平台上,再让学生将自己的作答发布在平台上,这样不仅更方便教师给出针对性评价,同时学生们也可以看到他人的作答,实现互相评价,最终完成自我评价。例如相关教师在教学“物理变化以及化学变化”这一章节的知识点时,当教师为学生们讲述完物理变化以及化学变化的概念之后,教师可以以干冰的升华、水的三态变化以及气体的挥发等现象来作为物理变化的实际举例,也可以以气体的燃烧、沉淀的生成等现象来作为化学变化的实际举例,进而向学生们布置:“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属于物理变化或者化学变化”的学习任务,而当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之后,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评价,保证教、学、评的一致性[3]。
3.4创设学习情境,任务统整教学
创设学习情境是指教师借助于多种技术手段使得让学生们处于一个与教学内容情境相似的教学环境,使得学生们对于教学内容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理解。例如相关教师在教学“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这一章节的知识点时,当教师为学生们讲述完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以及复分解反应的概念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开展化合物角色扮演活动,通过让学生们分别扮演不同的反应物以及生成物,来引导学生们开展不同反应物以及生成物之间的配对活动,从而加深学生们对于四种化学反应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于不同化合物之间生成关系以及分解关系的理解。由此可见,在学习情境中,让学生们将学习任务与学习情境相结合,无疑可以帮助学生们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程度。
4.结语
综上所述,在设计并实践大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的过程中,如果不重视教学思维的整体构建以及对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引导,那么教学就变得没有意义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也无法得到大幅度提高。此外,教师应培养自己对初中化学教学理念建设能力的培养。在初中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知识过于分散和碎片化将不利于初中生的学习,为此,教师需要通过提取每个单元章节相关的教学知识来进行知识体系的优化与整合,进而来帮助学生进行系统整体地学习,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充分满足当前教学体系对于学生能力的要求,同时对于教学体系改革的创新也具有重要意义与参考价值[4]。
参考文献
[1]吴琴.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实践与思考[J].互动软件,2020年4期.
[2]喻开敏.初中化学大单元教学的实践探究[J].科普童话,2023年8期.
[3]冯晓芸.基于大单元视角下的教学设计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22年4期.
[4]程颖.初中化学大概念的提炼与单元主题教学[J].天津教育(上旬刊),2022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