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的困境与优化路径分析

肖雪怡
  
民族文汇
2023年26期
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2

摘 要: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存在困境,如学生参与度低、教师难以把握教学进度等。为优化路径,应加强学生主体性培养,提高学生参与度;教师应提前准备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学校应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培训与指导,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关键词: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困境;优化路径

前言

高中思政课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课程。然而,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往往以讲授知识为主,缺乏互动和思辨,导致学生对课程缺乏兴趣和参与度低。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许多学校采取了议题式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然而,议题式教学也面临一些困境,如学生思维能力不足、教师准备不充分等。为了优化议题式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提供适当的引导和资源支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同时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准备,以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一、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的困境

1、学生参与度不高

高中思政课中,学生的参与度不高,主要原因是他们对思政等内容缺乏兴趣,可能是因为他们认为这些内容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关系不大,或者缺乏对相关知识的了解。首先,学生认为思政教育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关系不大,在高中阶段,学生的主要关注点往往是学业和个人发展,觉得思政教育不能直接带来成绩的提升,他们更关心的是如何提高成绩、准备升学考试等与个人发展直接相关的问题。因此,他们对思政课缺乏兴趣,对课堂讨论的参与度也就不高。其次,学生可能缺乏对相关知识的了解,认为思政内容比较模糊,然而,由于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重点主要是学科知识,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了解和学习相关的政治、社会知识,缺乏相关知识的情况下,学生很难对思政课中的议题产生兴趣,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综上所述,学生参与度不高的原因主要是他们思政议题缺乏兴趣,可能是因为他们认为这些议题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关系不大,或者缺乏对相关知识的了解。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可以通过增加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案例和实例,提供更多的背景知识,以及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等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缺乏深入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高中思政课的时间有限,教师往往只能简单介绍一些议题,而无法深入探讨,这使得学生缺乏对议题的深入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难以涉及议题的各个方面和细节,无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此外,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往往是灌输知识和价值观,而非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思考和批判能力的培养。此外,学生在高中阶段往往处于应试教育的压力下,他们更关注考试成绩而非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因此,他们往往只是机械地接受和记忆教师的观点,而缺乏对议题的深入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思政课的时间和改变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深入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例如,增加课堂讨论和辩论的时间,让学生参与到议题的深入探讨中。同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批判性思考。此外,还可通过布置课外阅读和写作作业来培养学生的深入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这些方法,帮助学生培养对议题的深入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

3、课堂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脱节

高中思政课在传授理论知识方面做得很好,但却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更希望能够学习一些实用的社会技能,如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而这些内容在传统的思政课中往往得不到充分的关注。首先,沟通能力是学生在社会中必备的技能之一。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良好的沟通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思政课中,学生往往只是被灌输一些理论知识,而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学生们更希望能够通过实践来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例如进行小组讨论、演讲比赛等活动,这样才能真正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其次,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学生们迫切需要提升的技能之一。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们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学习困难、人际关系问题等,但是,在传统的思政课中,学生们往往只是被灌输一些理论知识,而缺乏实际解决问题的机会,更希望能够通过实践来提升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例如进行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活动,这样才能真正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高中思政课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用社会技能。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们可以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才能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使思政课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4、缺乏与现实社会的联系

高中思政课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缺乏与现实社会的联系。这门课程往往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学生很难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缺乏对社会问题的深入了解和思考。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降低,他们可能觉得这门课程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没有太大关系,缺乏实际意义,认为这门课程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而不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会意识和思考能力。另外,缺乏与现实社会的联系也使得学生难以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觉得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无法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情况下,会对思政课的学习产生抵触情绪,认为这门课程没有实际用途。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首先,教师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和社会问题来增加课程的实践性。例如,通过讨论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其次,组织实地考察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问题,增强他们的社会意识和思考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总之,高中思政课缺乏与现实社会的联系是一个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加课程的实践性,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才能使思政课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的优化路径

1、设计多样化的议题

社会热点是思政课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热点问题紧密关联着学生的生活和现实,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关注。例如,讨论当前的环境污染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伦理道德议题也是思政课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讨论伦理道德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例如,讨论关于诚信的话题,引导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诚信意识和行为。此外,公民责任也是思政课议题的重要方面,讨论公民责任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例如,讨论关于公民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意识。为确定适合的议题,通过教师团队的研究和学生的反馈来进行,教师团队应密切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动态,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议题。同时,与学生的互动和讨论,了解他们的兴趣和关注点,从而确定适合的议题。总之,为了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思政课的议题应该多样化,涵盖社会热点、伦理道德、公民责任等多个方面。通过教师团队的研究和学生的反馈,确定适合的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这样的多样化议题设置将有助于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2、引入互动教学方法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往往是教师单向传授知识,缺乏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这种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可引入互动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首先,小组讨论是一种有效的互动教学方法。在小组讨论中,学生自由地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通过与同学们的讨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拓宽自己的思维,同时,小组讨论也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其次,辩论是另一种有效的互动教学方法。通过辩论,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辩证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辩论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让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并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辩论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论技巧和口头表达能力,提高沟通能力。此外,角色扮演也是一种有益的互动教学方法。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不同的角色,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思政课所传达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角色扮演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思考问题。总之,引入互动教学方法是改变传统思政课教学方式的有效途径。通过小组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使他们在思政课中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3、创设情境化学习环境

创设情境化学习环境对于思政课的议题教学意义非凡,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社会机构,让他们亲身感受到社会问题的存在和影响。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慈善机构,让他们了解到贫困人群的生活状况,从而引发他们对于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思考。此外,还可组织学生参观政府部门,让其了解到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作用,从而引发对于政府责任和公共事务的思考。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创设情境化学习环境的有效方式。比如,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到为他人服务的快乐和意义,从而引发对于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的思考。此外,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研,让他们深入了解社会问题的背后原因和解决方法,从而引发其对于社会变革和发展的思考。通过创设情境化学习环境,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性,学生在参观社会机构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亲身感受到社会问题的现实性和紧迫性,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思政课的讨论和思考中。此外,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思考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思维能力。总之,创设情境化学习环境对于思政课的议题教学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社会机构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性,从而更好地促进他们对于社会问题的理解和思考,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4、结合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体验。通过使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相关的案例和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其一,利用多媒体技术的 图片功能展示相关的案例和资料。比如,在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具体的图片,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其二,多媒体技术还可以通过视频展示相关的案例和资料。例如,在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可以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片段,如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历程等,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来了解和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过程和取得的成就。此外,音频也是多媒体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来增加学生的听觉体验。例如,在讲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作用时,播放一些相关的音频,如国歌、重要会议的讲话等,让学生通过听觉来感受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作用。综上所述,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体验。通过使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来展示相关的案例和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感受思政课所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提高教学效果。

结语

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在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优势,但也面临困境,如学生思维能力不足、教师难以把握教学进度等。为优化路径,教师应提前了解学生思维水平,因材施教;同时,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合作精神。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米卫娜;李彩芳.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2(06):61-66.

[2]蒋怡文.高中思政课学生政治认同培养的问题与对策——从议题式教学视域探讨[J].现代交际,2021(16):102-104.

[3]张俊才.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课堂活动的开展[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47):43-4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