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黄河流域传统服饰文化融入高职服装专业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黄河流域传统服饰文化是我国非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的高职服装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重技术轻文化、素质教育培养能力不高等问题还较为突出。因此,高职院校应进行充分探索与实践,在课程建设中实现黄河流域传统服饰文化有效融入。
关键词:黄河流域;传统服饰文化;高职服装专业;课程建设
中宣部于2022年9月印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要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因此,本文在探讨黄河流域传统服饰文化融入高职服装专业课程建设必要性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可供参考的建设路径,以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1.黄河流域传统服饰文化融入高职服装专业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1.1提高高职服装专业的素质教育培养能力
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身心素质、科学素质、艺术素质等多方面素质的教育模式,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汇集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黄河流域传统的色彩单一的布帛服装和木制的装饰品则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尚简、笃实、宽厚的民族品德。在高职服装专业的课程建设中,融入黄河流域传统服饰文化,可以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作用,对高职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提高高职服装专业的素质教育培养能力[1]。
1.2解决高职服装专业教学重技术轻文化的问题
但传统意义上的高职服装专业往往过多重视实操层面的培训,较少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因而培育的多是服装企业里中下层岗位的人员,而较少高层次的设计人员。作为传统服饰文化的源头,黄河流域传统服饰文化囊括了河套、秦陇、关中等区域的传统服饰文化,涵盖了大量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因此,为了提高我国服装设计领域的专业化程度,加强我国服装设计的人才队伍建设,高职院校要将黄河流域传统服饰文化融入高职服装专业的课程建设中来。
1.3实现黄河流域传统服饰文化的经济价值转化
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带动旅游业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同时还能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在产品设计和包装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实现其经济价值的转化。黄河流域传统服饰文化元素如云肩设计、吉祥图案等,都具有实用性强、种类多元、底蕴深厚的特点,在传统文化元素不断融入现代生活的时代背景下,能够转化为巨大的经济价值。因此,推进黄河流域传统服饰文化融入高职服装专业的设计实践之中,经过不断地尝试和创新,能够实现黄河流域传统服饰文化的经济价值转化。
2.黄河流域传统服饰文化融入高职服装专业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1开设黄河流域传统服饰设计的教学课程
一方面,黄河流域传统服饰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另一方面,黄河流域传统服饰文化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所以,高职服装专业可以建设黄河流域传统服饰设计的课程体系。首先,让学生从为数众多的黄河流域传统服饰中选取自身喜爱的服饰作为课程考核目标。黄河流域传统服饰内容丰富,在服装上,在不同季节穿单衣、夹衣、棉袄等不同服饰;在饰品上,过节时不同地区会佩戴不同饰品,如山东地区寓意吉祥的“春公鸡”“春娃娃”。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从丰富的资源中进行筛选,作为毕业设计的设计目标。其次,在每学年课程设计上,第一年先巩固学生专业基础,开设《黄河流域传统服饰文化概述》《胡服和云肩设计理念》等基础课程,第二年进行实践尝试,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对自己选择的服饰进行初步设计,第三年学生完成设计作品的提交,提交后由教师进行评价,给出改良意见,让学生进一步修改。最后,通过建设黄河流域传统服饰设计的教学体系,让黄河流域传统服饰文化融入学生的设计理念之中。
2.2将黄河流域传统服饰文化元素导入传统课堂教学
黄河流域地处中原,其传统服饰文化融合了北方少数民族、西域部落、中亚各国的传统服饰文化,是黄河流域人民上千年来着装打扮经验的结晶,具有普适性和包容性的特点,因此很多文化元素能够运用到日常的服装设计之中,所以,与传统服装设计教学的契合度高。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以大多数高职服装专业都有开设的《印染》课程为例,一是以黄河流域传统服饰文化元素为例进行《印染》课程的理论教学。山西民间服饰是黄河流域传统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牡丹图案是山西民间服饰图案印染的代表之一,有大富大贵的寓意。因此,教师可以将牡丹图案作为教学案例,研究牡丹的绘画技巧和印染方式,并让学生进行牡丹印染理论上的总结。二是在《印染》课程的实践教学中运用黄河流域传统服饰文化元素。以牡丹图案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山西民间服饰中的牡丹图案进行收集整理,作为设计素材,再进行创意设计,设计进短衫、夹袄等服饰里[2]。
2.3在产教融合实践中感悟黄河流域传统服饰文化
高职服装专业可以和本地服装设计企业建立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建设“黄河流域传统服饰工作室”设计团队,并将黄河流域传统服饰文化融入工作室的基础技能实训中。首先,在教学环节,根据企业的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选取适宜的黄河流域传统服饰设计,开办设计课程。例如,山西刺绣注重颜色的对比,强调绚丽的艺术效果,适用于礼服设计,针对礼服定制企业,则可以开办山西刺绣设计课程。其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陕西、山西等黄河流域省份的传统服饰设计博物馆进行田野考察,并让学生亲自参与制作。最后,让学生进行产品的设计实践,例如,在婚服设计中,根据学习的山西刺绣知识,进行诸如绣衣、龙凤绣鞋、鞋垫、粉擦等产品的设计,进而创造出可观的经济价值。
结语
总之,为了实现黄河流域传统服饰文化与高职服装专业课程建设的深度融合,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引领作用,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开设黄河流域传统服饰设计的教学课程、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导入黄河流域传统服饰文化元素、将黄河流域传统服饰文化融入产教融合实践等方式,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
参考文献
[1]潘虹.民族地区中职民族服装与服饰专业课程建设实践[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2,51(04):136-138.
[2]张静.江南非遗文化浸润高职服装设计专业的课堂实践[J].辽宁丝绸,2022(01):65-66+55.
作者简介:杨晓丽(1980年3月),女,汉族,籍贯:山东省潍坊市人,学历:本科,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服装数字化研究、服装传统手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