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探究中班幼儿运动核心经验发展现状
摘 要:幼儿阶段是个体身体发育、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动作发展的关键期。根据幼儿运动核心经验理论,在此阶段,幼儿通过直接参与身体活动和模仿学习动作技能,在动作中形成动作模式和心理表征,从而逐步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运动是幼儿期发展的重要内容,能够促进幼儿身体、认知、社会、情感等多方面的发展。”3~6岁是幼儿动作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学习基本动作技能和建立动作表征的重要阶段。因此,应加强对中班幼儿运动核心经验发展进行研究,为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中班幼儿;运动核心经验;问题与发展策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幼儿的早期教育。幼儿教育的起点,幼儿运动核心经验是幼儿早期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教师要重视幼儿运动核心经验的培养。通过对幼儿运动核心经验进行培养,能够让孩子们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和技巧,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为他们以后的成长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在培养幼儿运动核心经验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方式方法,根据中班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来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对中班幼儿运动核心经验培养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1.幼儿运动核心经验概述
运动核心经验是指幼儿在运动过程中,通过身体动作和身体协调性等方面的能力表现而获得的一种综合能力,在对幼儿运动经验进行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有计划地引导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够自主发现并掌握自己在运动中应该掌握的相关知识、技能以及经验,并逐步形成自身的运动技能,是幼儿运动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运动核心经验既包括一般的运动技能,也包括专项能力。幼儿的运动核心经验发展情况对其未来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运动核心经验的发展是中班幼儿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中班幼儿运动核心经验进行分析和研究,能够促进中班幼儿身体素质的全面提升。因此,幼儿园教师应重视中班幼儿运动核心经验发展的重要性,积极引导中班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参与各项体育活动,并通过各种途径对其进行有效指导,进而促进中班幼儿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中班幼儿运动的发展特点
从中班幼儿运动的发展特点来看,中班幼儿的运动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中班幼儿运动经验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幼儿园教师应根据幼儿所处年龄阶段和发展需求,对其进行有计划地引导和教育,并结合中班幼儿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育活动,以此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其次,中班幼儿运动经验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幼儿园教师应重视中班幼儿运动经验发展的多样性特点,并通过对其进行有计划地引导和教育,使其能够在运动中掌握更多知识与技能,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幼儿园教师应注重对中班幼儿运动经验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性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此来促进中班幼儿在不同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3.中班幼儿身体动作的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
中班幼儿在身体动作方面的发展是其身体素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身体动作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幼儿在进行体育运动时能否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从而保证运动技能能够达到一定的水平。因此,幼儿园教师应重视中班幼儿身体动作的发展现状,并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其运动能力的提升。如:在进行户外活动时,幼儿园教师可以采取“拍球”“跳远”等活动促进幼儿身体动作能力的提升。然而,由于幼儿自身身体素质和发育水平有限,因此,幼儿园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拍球”“跳远”等活动时要注意时间和强度,避免因用力过猛而造成幼儿身体受伤。
中班幼儿身体动作发展能力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包括幼儿园教师对幼儿运动训练的重视程度、中班幼儿自身的发育水平以及活动场地器材等。因此,幼儿园教师应根据中班幼儿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运动训练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优化训练内容和方法,进而促进中班幼儿身体动作能力的提升。此外,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也需要考虑到不同区域之间场地器材等的差异性,以便能够有效促进中班幼儿身体动作发展水平的提升。因此,幼儿园教师要积极引导中班幼儿参加各类体育活动,进而有效促进其身体动作能力的全面提升。
4.中班幼儿运动核心经验发展存在的问题
4.1运动观念淡薄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但我国缺乏对体育政策法规的深入贯彻,居民缺乏对全民健身计划的积极响应,社会缺乏对传统运动游戏的发扬传承,导致幼儿缺乏运动意识,从而在长期缺乏健身习惯的情况下,身体素质日趋下降。
幼儿的身体健康是首要的,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都会和幼儿强调健康的重要性,也会对幼儿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但大部分幼儿对运动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身体层面[1]。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幼儿园体育教育起步较晚,没有相关的运动核心经验教学材料,教师也不了解幼儿运动核心经验。另一方面是因为幼儿园缺乏一套完整的运动教育体系。幼儿园虽开设了很多体育活动,但是大部分教师只是从体能角度出发进行教学,并没有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4.2缺乏正确的指导方法
教师在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应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运动内容,采用适当的方法来进行指导,从而保证幼儿在体育活动中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但通过对中班幼儿的观察发现,很多教师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运动核心经验发展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也缺乏正确的指导方法。比如:在做“跳山羊”游戏时,而幼儿在跳山羊时由于身体协调能力差,经常会有摔倒、摔伤等现象,教师会扶着幼儿不让其摔倒,这样对幼儿自身运动能力提升是不利的,没有发挥幼儿自身主体作用,只有让幼儿自己去尝试、探索和总结,才能有效提高幼儿的运动核心经验。
另外,由于中班幼儿刚进入大班不久,对中班体育活动不太熟悉、不太适应,所以很多教师在进行运动指导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实际情况,如:在进行“摸高”活动时,教师只注重了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和动作协调性等方面而忽视了对幼儿身体素质和平衡能力等方面的指导。所以在指导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运动内容。所以对于中班幼儿而言,提高运动核心经验发展水平迫在眉睫。
4.3教师知识技能匮乏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在帮助幼儿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对幼儿园运动资源的利用程度,教师布置体育活动任务的难易程度,以及教师对幼儿运动核心经验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都影响着幼儿运动技能的形成。但由于教师长期从事重复性的教学工作,知识技能陈旧,因此在进行幼儿运动核心经验培养时,无法从幼儿的认知规律出发,去丰富幼儿运动核心经验。而且,教师们认为中班幼儿在运动核心经验发展的过程中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并且中班幼儿的器械操控能力普遍发展较弱。但教师发现幼儿器械操控能力普遍发展较弱这一问题后,在后期并没有针对器械操控这一能力进行活动任务创设。教师们认为幼儿不能掌握双手接(球)、连续拍(球)等动作,从而放弃了此类活动的活动设置,降低了活动任务的难易程度。
5.中班幼儿运动核心经验发展策略
5.1借助游戏,培养运动习惯
运动习惯是指幼儿在运动中养成的,是不需要教师特别督促的自觉行为,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幼儿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但许多幼儿缺乏良好的运动习惯,不能坚持每天按时参加体育活动,需要教师在日常活动中加强对幼儿的督促与引导[2]。
例如,在开展《跑跳滚翻》体育运动游戏中,教师可通过游戏化、生活化、趣味化的设计,在引导幼儿掌握基本动作技能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运动习惯。教师通过对场地环境、材料进行改造和创新,并通过游戏化、生活化的设计,如“过马路”“钻山洞”“爬山坡”等游戏玩法。同时,还在游戏中加入了趣味化元素,如在“爬山坡”中增加了“坐一坐、卧一卧”等活动内容。幼儿在游戏中不仅掌握了跑跳滚翻等基本动作技能,还在游戏中养成了良好的运动习惯。此外,教师还注意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动态调整,以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幼儿良好运动习惯、提高其运动核心经验水平,为其终身运动打下坚实基础。
5.2转变体育运动观念,促进幼儿运动核心经验发展
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各器官系统和各项身体组织的功能逐渐完善,但他们的力量、耐力、灵敏性及协调能力较差,动作协调性不强。因此,教师应根据中班幼儿的身心特点,结合幼儿运动兴趣爱好,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各种有趣、有效的运动游戏,锻炼幼儿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提高其基本动作技能和运动核心经验[3]。
首先,重视基本动作技能的培养。教师在开展运动游戏时要将体育活动融入日常生活中,让幼儿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并为他们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动材料和适宜的活动环境。例如:在“跳绳”活动中,教师可先播放一些轻松欢快、节奏明快的音乐给幼儿听,然后让幼儿在音乐和身体动作的双重激励下练习跳绳动作,体验跳绳带来的乐趣。当幼儿完成一段跳绳后,教师可以适当地给予鼓励和赞扬。这样不仅能够让幼儿感受到运动带来的快乐,还能促进其身体素质发展。
其次,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体育游戏。在体育游戏中教师应加强对幼儿运动核心经验的指导和引导。首先,教师要以积极饱满地精神状态投入到游戏中。其次,教师应不断地鼓励幼儿参与运动游戏并给予幼儿足够的耐心和信心。最后,教师在运动游戏过程中要做好观察者和支持者,及时捕捉幼儿在运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点和闪光点,并予以鼓励和表扬。
5.3家园共育,共促运动成长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园共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应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形成家园共育的良好局面,为幼儿提供更为全面和优质的运动锻炼环境。
首先,树立正确的观念。教师要认识到体育活动是幼儿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并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时刻关注幼儿运动核心经验的发展情况,重视幼儿运动能力的培养,在游戏活动中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同时教师也要认真倾听家长的意见,并及时总结、反思自身教学行为。此外,教师还要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通过各种形式向家长宣传科学的运动核心经验知识和方法,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运动观念,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其次,合理规划运动时间。中班幼儿处于身体发育和体能锻炼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身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发展具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4]。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户外游戏活动时间和区域活动时间进行锻炼。在户外活动时间中,教师应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户外游戏活动中,以多种形式刺激幼儿肢体、肌肉和大脑等多方面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在区域活动时间内,教师应加强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督促,帮助其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结语
综上所述,运动核心经验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在现实中却存在着“重技能、轻能力”的现象,导致幼儿身体素质不高。因此,为培养幼儿良好的身体素质,教师应从中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场地资源,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和热情,促进中班幼儿运动核心经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晓琳. 核心经验下幼儿园“趣玩楼道”体育游戏的探索[C]. //2017年浙江省幼儿体育与健康发展论坛 论文集. 2017:214-214.
[2] 龙璐燕. 用”儿童健康发展核心经验”支持幼儿体育游戏[J]. 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8,0(10):38-39.
[3] 邹红英. 户外体育活动中发展幼儿运动核心经验的实践研究[J]. 教育导刊(下半月),2018(6):21-23.
[4] 马丽阳,徐东,师静. 3-6岁幼儿运动学习核心经验的研究——以“跑”的动作教学为例[J].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7,33(2):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