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项目化作业的设计策略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提出了新的教学思想,对我国初等教育提出了全新的教育要求。而“项目化”作业设计也是一种新的作业模式,它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到实际教学中。所以本文对小学语文项目化作业设计进行研究,对贯彻新课程标准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的意义进行了探索,并以新课程标准为基础,对小学语文项目化作业设计的一些对策分析,目的是为了对语文学科的作业设计进行更好的完善,并加强核心素养的渗透,从而使小学语文学科的作业设计具有科学性、发展性和时代特征,并以此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项目化;作业设计
引言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如何在保证教学效率的同时,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求,从而使作业内容对学生的辅助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这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探究,并在完成作业的时候,可以感受到探索知识、实践知识的乐趣,这样可以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有效的渗透。在这方面,教师可以采用项目化的作业设计方法,并用实际操作来帮助学生对作业进行深化学习,这样学生在进行项目化作业的时候就可以更好地进行学习与巩固。
一、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小学语文老师在进行教学工作的时候,往往更重视对知识的讲解,把精力集中在有限的课堂上。在一节课的时间里,要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内容,也就会将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环节,放在作业部分,所以设计的作业内容也比较多。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反复的抄背或习题,学生机械地完成任务即可。由于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对所学的知识缺乏自己的独立思考,这就造成了作业的完成对他们的帮助不大。并且在布置作业任务的时候,老师经常会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作为考量因素,其目标是让学生在期末的测验中可以快速地运用知识点来解决问题,最后获得出色的考试结果,而忽视了作业是一种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的学习活动,结果造成了学生在完成作业的时候,仅仅是单纯地进行知识的累积,而没有对知识进行深刻的分析。这就大大降低了作业学习的意义,并且没有发挥出作业对学生的能力提高和思维发展的功能。
二、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项目化作业的设计策略分析
(一)重视个性,加深分层项目作业思考
一个班里的同学,往往会有一些不同之处,所以,老师在进行作业的时候,要将这些不同之处都考虑进去。以不同的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实际情况为依据,来设计出与其相对应的项目化作业,以防止项目化作业的内容跟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一致。然而,在过去的教育过程中,老师们往往会忽略这一点,经常会给学生们安排同样的作业,而且作业的内容都是重复性的抄写、背诵、习题训练,极大地影响了对学生核心素质教育的渗透,也不利于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对于这一点,新课标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对项目化作业的内容进行设计和实施的时候,老师们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育,对其进行一种分层的作业和任务的设计,使在真正意义充分发挥对学生的辅助作用,达到对核心素养的有效渗透。
例如,在学习《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后,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就应该多方考虑。将学生对知识内容的了解程度和学习能力的状况作为根据,将学生划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进度快、进度一般、进度慢。并根据实际状况,设计相应的项目作业。例如,对于学习速度较快的同学,可以设计“整体提升”项目作业。让其作为对文本中所学的新词进行分析。并掌握词语的用法、用新词语造句,再对这篇文本中所有关于风景的书写方式进行整理,以整理出的方式为依据,来描绘一个自己的印象。对于学习成绩一般的同学来说,可以设计“概括总结”项目作业。这个项目学习可以是对文章中的重点词汇进行概括,运用自己的语言说明词语的含义,从中提取文章中描述风景的手法,并对其所要表现的功能和意义进行分析。而对于进展缓慢的学生来说,可以设计“加强巩固”项目作业,将这一节课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梳理,在课文中找到一些具有特征的描述风景的语句,并用不同的方法来描述文本中所描述的场景。利用项目化、分层式作业的设计,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学习,学生通过完成符合自身实际状况的作业,实现了对核心素质的有效渗透。
(二)创新设计,激发项目作业完成兴趣
如果要使项目化作业对学生起到帮助作业,从而达到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有效的渗透,那么就必须加强作业对于学生的吸引力,要使学生可以体会到做作业的快乐,进而可以在完成作业的同时,获得自己的学习技能。因此,在进行项目化作业的设计和实施时,小学语文老师可以将学生的兴趣点结合到一起,增强作业内容对于学生的吸引力,让他们能够在独立地完成作业的同时,体会到完成作业的快乐,以此来激励学生。
例如,在《赵州桥》这一课的学习后,老师在进行项目作业的设计和实施时,可以把一些比较受欢迎的项目作业完成方式融入其中,如“绘制知识导图”、“绘画体现感悟”等。可以让学生对在课文中学到的新字词进行梳理,用自己的语言对新字词的意义进行解释,最终将与词义相吻合的造句过程进行完整地进行表述。通过对赵州桥的描述,让同学们按照所给的描述绘制图画和思维导图,并在图画旁边标出图画的次序。教师自己也可以从网上搜集赵州桥上的图片,按照图片上的内容,绘制出一副新的导图,并在图片上标记出自己的创作顺序。最后比较教师与学生理解下的相通之处与不同之处,这样在增强学生对文本了解的基础上,发展出由文字到画面的转换能力。将学生的绘画兴趣点融合到一起,以此来激发他们对完成作业的兴趣,提高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的趣味性,让他们的核心素养在他们的工作中得到有效的体现。
结束语
总之,新课标的实施,使“核心素养”的教育成为了主要内容,在教育实践中,要确保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小学语文老师要将自己的教育经历和优良的教育观念相结合,来进行项目化作业的设计与实施,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发展自己的思维品质,这有助于推动学生可持续发展,也有助于推动新课标思想的贯彻。
参考文献
[1]叶翠敏.基础性·提升性·拓展性:新课标背景下课后作业设计探索——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2,165(9):54-57.
[2]郭姝妤,郭淑静.项目式学习视阈下的单元作业设计策略——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2,162(6):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