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析
摘要:立德树人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高中班级管理应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针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班主任应根据心理学、教育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结合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和现实条件,进行有计划的、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辅导。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策略
前言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从积极角度,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的新兴科学。班主任在学生高中时期利用积极心理学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乐观心态,促进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和自信,更有效的面对成长期间的许多问题,让学生在积极的学习氛围和管理下实现学习进步[1]。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水平的发展,能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心理观念
高中时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刚刚进入高中,学生面对全新的校园环境、学生群体和陌生的教师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心理不适;与此同时,随着学业成绩的的高要求,学生的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2]。如果高中学生不知道如何减轻内心的压力,从而产生焦虑、狂躁等不良情绪,长期得不到疏解就会产生心理问题,影响心理健康甚至是学习状态。因此,班主任要迅速地发现和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心理观念,帮助学生摆脱消极情绪,让学生明白由压力过大引起的心理问题是正常的。积极心理学是以人类的自我管理、自我导向和有适应性的整体为前提理论假设的,班主任通过积极心理学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心态,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判断和有效的心态调整。现在的高中生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心理问题,高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普遍现象。比如,在带领学生开展“正确对待考试焦虑”的相关班会活动中,班主任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将该理念传达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将考前焦虑弱化,更要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产生焦虑心理是很正常的,它并没有那么可怕。
二、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
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和自我意识都有了一定提升,对于自己的行为能进行更好的约束,能在一些问题中进行简单的自我调整。班主任应充分认识学生发展特点,有针对性的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自我调节[3]。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可以教给学生一定的自我调节方法,使学生能够独立处理一般的心理问题。例如,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管理人际关系,班主任可在班会课上开设“如何处理与父母、朋友、陌生人的关系”等活动,通过带领学生好好了解这些,帮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锻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又如班主任如果想帮助减轻学生学习和生活压力,还可以用“条条大路通罗马”的人生理念去帮助学生认识到完成一件事有很多方法。如果发现这种方法行不通,就应该总结经验,选择其它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很快达到目的。这样,学生就能无意识地建立起对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态度。
三、心理辅导应以学生为主体
高中班主任不仅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管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而且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首先,在班主任工作中会遇到和学生产生分歧和矛盾的现象,此时就要求班主任要以学生为主体,包容学生,换位思考,学会体谅学生。班主任还要注意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时要在学生主体的基础上,巧妙地避免冲突的发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得到思想和心理层面上的教化。同时,高中班主任管理和学生的生活以及个人心理发展情况息息相关,这就要求高中班主任在进行工作之前充分了解学生的想法和生活情况,分析学生的不同心理发展水平,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况,实现有针对性地精准的心理健康辅导。
四、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班主任在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为其建立一个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以达到缓解紧张情绪、降低心理负担的目的。特别是要创造一个美丽、整洁、优雅的校园教学环境和一个和谐愉悦的班级氛围,才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效果[4]。具体到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来说,班主任可以利于学校在学校内设立名人雕像、书法长廊等设施进行励志教育;在班级文化营造和班级环境建设中张贴名人名言和励志语言等。让学生在校园和班级中里体会到美,同时也可以引起他们的理性思考,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的身体和精神都会得到放松,从而产生积极的心态,进而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促进身体和精神的健康发展。
五、强化家校合作促进心理健康
家庭和学校是学生的主要教育基地,要减轻学生消极情绪,必须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实现家校共育。比如,要加强对学生家庭的走访和了解,使家庭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更好地促进学是心理健康。同时,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家长或监护人正确地了解其产生的心理问题,不能轻易放弃、不能焦躁,更不能打骂、斥责,要经常和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心理问题,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5]。另外,要加强与学生父母的联络和交流,对其在校生活、学习状况进行积极的反馈,使家长能够了解其成长状况,并主动配合老师进行教育,引导学生改正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六、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心理状态
高中生处在心理发育的关键阶段,往往会因为生活或者学习中的小事而怀疑自我,久而久之,便会产生很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养成畸形的性格。另外,对于学生的生活中的问题,班主任也要尽力去关心去引导,很多道德品质发生巨大问题的学生,都是原生家庭产生问题,在学习上又遇到了巨大挫折,最终导致他们误入歧途。班主任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各式各样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开展活动的同时提升自我的心理水平,并且丰富生活内涵,调整心理状态。所以班主任作为亦师亦友的角色,更应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及时沟通,并帮助解决,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
七、利用赏识教育激发学生潜能
我们所说的赏识教育,就是欣赏和赞美教育。班主任在教育和管理中要不断强化学生的正确行为,表扬他们的行为,使他们明白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需要纠正。重视学生行为表现,给予积极鼓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向上意识,增加他们的学习活动参与兴趣。通过营造环境和开展活动来改善学生的心理体验,通过积极鼓励和适当提醒,让学生知道采取什么行动。欣赏教育的本质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班主任不应以过去的有色眼镜来看待他们,而是要有一颗宽容的心,以发展观来看待学生。好好对待他们,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为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更有学习信念。通过赏识教育,既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又能保护他们的成长才能,创造一个新的人格发展的舞台。
结语
高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这是一个长期且需要循循善诱的过程,需要班主任在意识层面和管理方式上不断摸索和钻研。其主要要求就是班主任要在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面临的问题,以积极的心理态度促进学生进行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魏传传.倾听,班主任的最佳"蓄电"方式——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班主任专业发展路径的研究[J].新校园,2022(1):2.
[2]顾高玲.应用积极心理学做好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摭探[J].成才之路,2021(28):2.
[3]张习忠.浅谈积极心理学与高中班主任心理辅导工作的融合[J].2021.
[4]谷敏维.高中生心理健康辅导的探索与思考[J].高中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2(029):74.
[5]唐永杰.高中生心理压力原因分析及减压对策[J].2021(2010-6):127-127.